在这个抖音盛行的时代,“刷抖音,拍抖音”成了很多年轻人的乐趣之一。

当然了,不乏那么几股清流坚定地“两耳不闻抖音乐”,在一片喧嚣的“众乐乐”中“独乐乐”着。很不好意思,我就是那几股清流中的其中一股。
我不喜欢抖音。
在情感的好恶上,我从来不会掩饰自己。比如现在,我丝毫不会掩饰我对抖音的……嗯,讨厌。
还记得在抖音刚刚火起来的时候,我姐告诉我说抖音真好看,当时她拿过来给我看一个公交车上扶手撩小哥哥的视频。看完后,她笑的非常灿烂,然后我心里在想,这东西这么无聊,有什么好看的。
但是!这不是故事发展的正常逻辑。
为了顺应故事的发展,于是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一股来自东方的神秘力量驱动着我,下载了这个APP。于是我点开它,手指开始不受控制的往下滑,然后……
尽管每则视频的时长只有15秒左右,但,抖音太毒了,一不小心跌入坑,几天内就别想爬出来。根据某数据统计机构的报告,在过去半年中,平均每位用户每天在抖音上消耗的时长达到20.27分钟
不少年轻人时下最流行的生活状态:打开抖音,只打算玩十分钟,没想到平台精准“投食”,好看得无法让人拒绝啊;心里默默叨念,明天还要早起呢,突然就发现凌晨三点了;对着“老公老公抱抱”的视频,不知不觉就看了一百遍。我也曾经是当中的一份子,天天晚上刷到2,3点,欲罢不能。
但是某一天我突然醒悟,我不能这样!作为一个好孩子,不能辜负爸爸妈妈的期望!
于是我有那么几天强迫自己不去点它,冷静下来之后仔细想了一下,哇,这东西咋就让我喜欢的不得了呢? 经历了一夜的苦思冥想,突然间茅厕,哦不茅塞顿开:
原来它是通过刺激我的感官,让我获取愉悦感。
可以看出,抖音是一个懒鬼消费主义带来的产物。
而它现在所在做的,就是不断刺激着我们的欲望神经。
当你的欲望被它刺激起来之后,欲望不断扩大,不断膨胀,后来突然间发现自己已然没法回到充满各种痛苦的现实中。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提到:现实社会的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人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的成为娱乐的附庸,其结果是人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今年暑假一次朋友聚餐,吃完回宿舍的路上,其中有两位沉迷抖音的朋友,聊了一路。我在旁边听到的内容无非是抖音怎么怎么好,里面的内容是多么的正能量。我很难想象,这与正能量有多大关系?
抖音上的内容无非就是各种小哥哥小姐姐的乱叫,各种和广场舞性质没有太大区别的群魔乱舞,甚至近来突然火起来的成都小甜甜,更是什么都不会,颜值也不是很高,光凭说几句话,现在就火的一塌糊涂,如今一次出场费高达50万。我很懵逼,咋这个年代啥都能火呢?
后来开始接触新媒体我才知道,原来这些东西都是可以赚钱的。
我相信大家肯定想不到在这样一夜爆红背后是一个怎么样的团队在做推手?就算说一些相对来说高大上的东西吧,比如什么在前女友结婚的时候去告白之类的。这些东西有什么意义?你怎么知道那些人不是为了火而做戏?真的要是放不下,何必拍成视频?
它消费的是什么?是情怀,是精神。它会让我们觉得身边应该都是一些美好的事物,这样一种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必然会使人慢慢消沉,慢慢的开始逃避现实,沉迷于各种幻想。当达到你的欲望阀值,便开始对一切事物都提不起兴趣,最终整日卧于床榻,手捧手机,飘飘欲仙。
所以,这和100多年前的鸦片有何区别?
我最初不喜欢抖音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我发现周围的人都在玩,以致于有时我只要听到“抖音”的时候就会觉得不舒服。
比如,去KTV的时候,听着他们点的歌我会一脸懵逼,“这是啥歌,我怎么没听过?”“抖音上很火的歌,你不玩抖音?”
比如,坐公交车的时候会听见几个学生交流刷抖音的心得。
A:“你英语卷子写完了没?”
B:“唉,还没呢,我自习的时候偷偷看抖音来着,里面那个小哥哥怎么那么帅!”
A:“哪个哪个?是不是我看的那个?”
B:“等等我找一下让你看……”
比如,排队的时候总会有人在看抖音,而且是外放。
……
我仔细想了想,才明白最初简单粗暴的讨厌并不是空穴来风的,因为人对一件东西的喜欢与讨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周遭人对那件东西的态度。我见到的那些抖音狂热爱好者们直接决定了我对它的不喜欢。
后来的事实不断证明,我的这种讨厌并不是一时兴起。
前段时间表弟跟我说,他第一次看抖音的时候竟然在里面看到了一个亲戚家的小孩,酷炫的发型,潇洒的墨镜,吵闹的摇滚混音,俨然一副社会哥的样子。可他还只是个不到20岁的孩子。
表弟说,看到之后他就卸载了抖音。
那个留着杀马特造型的非主流男孩让他在抖音世界的门前及时收住了脚。
这是一个崇尚娱乐的时代,只是娱乐的方式各有千秋。可是抖音的话,原谅我审美有限,实在是欣赏不来自拍尬舞土味情话配个炫酷特效给我带来的精神愉悦。
抖音里,千奇百怪的表象下人们的不自知被镜头放大,通过小小的端口不断输出,竟然也造就了一番不容小觑的影响力。

前几天和表哥视频的时候,旁边的小外甥忽然哼起歌来,刚开始我没太听清楚,等我听清楚后整个人都石化了。因为他唱的是“像一棵海草海草 海草海草”……我问他从哪听到的,他说是幼儿园老师放过的歌。
玩抖音的人不会想到自己的行为会给周边的人带来多大的影响,也许是一句话,也许是一首歌。
就像我希望只有四岁的小外甥是被唐诗儿歌所感染的,而不是一些不知所云的“神曲”。
近几年来,流行文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快速入侵着我们的生活,而年轻人则成了接受这种文化的主力军。
大家你推我搡,在流行文化的裹挟下逐渐走向时代的前端。流行文化之所以是流行文化,嗯,“流行”二字是关键。
何谓“流行”?《辞海》里对“流行”一词有两个解释:一是“散布,传播”,二是“盛行一时”。巧妙的是,抖音作为流行文化的一种,这两种解释也都合乎情理。把抖音传播出去,让它盛行一时。这种快餐式的享乐方式是他们的嗨点。
敲黑板,是一时。
速度之快且不长久,这是流行文化的弊端,但正是这样的弊端才恰恰成为了迎合年轻人需求的优势。
他们不需要投入太多的精力,只需要尽可能多地把自己碎片化的时间花在上面就可以了。可这种碎片化的娱乐式信息真的是我们需要的么?
这是一场冠以“享乐”之名的流行盛宴,有人举杯畅饮,有人载歌载舞,也有人胡吃海塞。不念未来,不顾曾经,只贪念眼前的片刻欢愉。
可是盛宴一旦谢幕,个中多少喜与悲,怕是只有身处其中的自己才知道。
你有你刷抖音的乐趣,我有我不刷抖音的坚守。无法评判对错,只是生活态度的差异而已。
存在即合理。抖音的流行必然有它的合理之处,只是这种合理我暂时无法理解。
恰如赫·斯宾赛的一句话:人人都反对偏见,可人人都有偏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