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七)--规矩

作者: 渝木木 | 来源:发表于2019-03-29 23:05 被阅读63次

            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诗云:‘不愆不忘,率由旧章。’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圣人既竭目力焉,继之以规榘准绳;以为方员平直,不可胜用也。既竭耳力焉,继之以六律,正五音,不可胜用也。既竭心思焉,继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故曰: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乎?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上无道揆也,下无法守也;朝不信道,工不信度;君子犯义,小人犯刑:国之所存者,幸也。故曰: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国之灾也;田野不辟,货财不聚,非国之害也;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诗云:‘天之方蹶,无然泄泄。’泄泄、犹沓沓也。事君无义,进退无礼,言则非先王之道者,犹沓沓也。故曰: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吾君不能谓之贼。”

            孟子曰:“规榘,方员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君,不敬其君者也,不以尧之所以治民治民,贼其民者也。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名之曰‘幽、厉’,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也。诗云:‘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此之谓也。”

            孟子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今恶死亡而乐不仁,是犹恶醉而强酒。”

    上文节选出自《孟子》,以下没有译文,皆是随笔

            古书所说的六律,通常是就阴阳各六的十二律而言的。六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律制,古乐的十二调:黄钟(C),大吕(#C),太簇(D),夹钟(#D),姑洗(E),中吕(F),蕤宾(#F),林钟(G),夷则(#G),南吕(A),无射(#A),应钟(B),合称十二律。区分开来,奇数(阳)称六律,偶数(阴)称六吕,合称律吕。五音又称五声。最古的音阶,仅用五音,即宫、商、角、徵、羽。相当于12356,即:do、re、mi、sol、la。这就是中国很早以前就记载的五音十二律。

            俗语常说的“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就是出自《孟子·离娄》篇中。“规矩”、“循规蹈矩”本来是中性词汇,但是到了现在,这些词语或多或少变成了贬义词。“规矩是用来打破的”、“循规蹈矩的人很保守很迂腐”......或许,我们不应该全盘否定前人的习俗规矩,因为很多的规矩习惯、文化思想,其实是先人们智慧的结晶。可能,在现代,很多东西已经无法适应潮流和环境,但是有更多的知识、规矩、习俗是不与我们这个时代有冲突的,甚至已经很好地融入了我们的学习生活,比如上述的“五音十二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孟子》(七)--规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skdb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