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开始,知识付费旧貌换新颜。知乎、得到、分答、微博、果壳、36氪、虎嗅、钛媒体、短书、小密圈……各路人马纷纷杀入知识付费战场,用专栏订阅、付费课程、内容赞赏、有偿问答、社群等形式实现内容变现。以BAT为代表的的互联网界,在发现知识这个领域还可以刨到新的商业机会后,也开始扎堆进入,布局各自的内容价值平台。
知识付费相关用户调研结果表明,用户更加偏好职场经验、教育学习方面的内容,对个人发展提升有帮助的内容关注度高。此外,参与调研的用户中,78%愿意为内容付费,但也会考虑价格因素,这些愿意付费的用户中有56%的人会从实际出发,根据内容和价格来考虑付费。
现在已经进入到知识付费的时代了,之前著名内地脱口秀主持人高晓松就推出了自己付费音频节目,一年只需要二百多块就能收听到高晓松独家音频节目。让高晓松没有想到的是这个200块钱的付费节目,一经推出便吸引了十万粉丝的订阅。截止到目前为止这个付费节目,订阅粉丝数也是在稳步上升。
经济增长驱动消费新观念
一直以来,只有成功戳中消费者痛点的领域才能诞生出巨大的时代红利。在知识付费中,最火的便是各类知识平台。例如得到APP、知乎live、短书平台、喜马拉雅、千聊等等。
知识付费信息量过载铸就消费新模式
互联网背景下,各种免费内容爆炸式涌现出来,信息量严重过载,于是人们不得不用付费的方式来筛选一些有价值的知识。据悉,信息量过载心理学家Iyengar和Lepper曾经做过一个实验,“相比于给消费者24种果酱,当只给他们6种果酱的时候,反而购买率最高,对选择的满意度也最高,证明选择并非越多越好。”
知识付费价值效益激发消费新需求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消费者越来越不满足于单一片面的内容模式,而是希望在内容消费中获得更丰富的愉悦。光看知识“有料”不行,还得“有趣”;光看整容脸不行,美女还得有一技之长;光看心灵鸡汤不行,你会被嘲笑太low,看遍了世界道理,还是过不好人生。
总的来说,知识付费成为风口,预示着知识价值正在回归,无论对于生产者、消费者还是创业者,这都是一个最好也是最坏的时代。知识付费不同于出行或外卖行业“高频+刚需”的应用场景,知识交易的频率相对较低,但是个性化程度非常高,未来的竞争会很残酷,但用户是跟着内容走的,未来谁能时刻把握内容的制高点谁就能赢得先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