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炎热里夹带一丝微凉。
阳光与细雨同行的九月,跟随秋风带来秋日的悲伤。
挂历上的日期醒目地提醒着我们这已经是一年中的最后一季了。
又是一年开学季,去年也是这样阴晴不定的天气,转眼一年又过去了,我也曾像他们一样,拖着沉重重的行李箱踏上学校的旅途。
想写写我的大一。
01
大一对我影响最大的主要有三件事。
踏入校门的那一刻我就已经抛却了对高考的遗憾,迫切想走向新的生活。
一年下来,说不上精彩但也不算遗憾,这样一种与之前截然相反的生活,我对未来还是充满期待。
第一件事是进部门。
军训过后我进了院里的新闻采编部,和采编部的相遇是一种“阴差阳错”。
一开始我想进的是院里的另一个部门,面试那天我突然剑走偏锋去了采编部,冥冥之中我觉得我应该去那里。
在正式成为采编部的一员之后,我带着新生的羞涩和紧张开始我为期一年的写稿生涯。
部长跟我们说,“新闻采编部会是你们一个人的江湖”。
从迎新晚会的第一篇试稿开始,我就知道我以后的日子不好过,因为在这个部门,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赶稿的路上;有时出任务时会来不及吃饭睡觉,用肚里有限的墨汁勉强写出一篇稍微看的过去的稿件。
那段时间压力很大,因为怕写不出东西,怕稿件出错影响后续工作的进行,好在我们都坚持了下来。
有一次我在一个会议上连续出了三篇稿子,那会我真的是欲哭无泪,以我当时的能力只能写两篇,但是为了赶效率,我只能逼着自己写的,一边写一边为自己当初做的决定感到后悔。
所幸,我没有让自己后悔。
从蜗牛速度到即时出稿,我们付出了汗水也看到了自己的进步。
“人们声称最美好的岁月往往是痛苦的,只是事后回忆起来才那么美好。”
在采编部那段时间我文笔提高了不少,也坚定了我对于文字的喜爱。
文字成为温暖我内心的主要方式。
02
第二件事是兼职。
寒假的时候,我在网上找到一个小兼职,在APP上写东西,挣到了我人生中的第一笔稿费,我记得是四百多,拿到稿费时像个孩子一样开心。
后来,我做起了线上写手,是写新闻稿那段时间让我觉得,我的文笔不至于那么糟,我接触了各种类型的稿子,尝试写一些自己完全不熟悉的领域。
过程并不都是完全顺利的,我一开始不敢尝试,可以说是被动式的,我很怕写的不好耽误了别人的时间,是小编一直鼓励我。
我遇到过熬夜写完3000字之后被人一口否决的心酸;一篇文章修改五次以上顾客还不满意的无奈;也有过找了一天资料肝出一篇5000字的文章后被予以肯定的喜悦...
学期末整理的时候,发现自己一学期在业余时间写了六十多篇稿子,看着那些琳琅满目的稿件,每一篇都是我倾注了心血得来的。
我后知后觉地发现,我没有在原地踏步。
做写手虽然挣得钱不多,但我很享受文字带给我的快乐,
握在手中的笔能带给我前行的力量。
我在大一做过很多份兼职,去街头采访小朋友,一天之内采访了35个小朋友,不断被拒绝也不敢懈怠;替人手写抄东西,单纯因为喜欢写字,手写了十几万字;听录音校对文本时听到耳朵麻,晚辅...
我觉得它们是我认识世界的另一种方式。
它们无形中指引着我,这让我很快乐。
有一段时间,我写了征文,学校举行了类似的征文比赛,我随手拿了一篇稿件随便改改就投稿了,完全没想到得了个三等奖。
很多事情是相通的,一旦你做出了某个决定之后,后面的事情会产生一连串的联系。
夜跑也是如此。
有时候状态没那么好的时候去夜跑,看着冷冰冰的数字,漫漫长夜,孤单和疲倦会来的比以往更猛烈,信念会将我的那份“不情愿”消磨掉。
跑步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克服惰性带来的意志增强才是真正影响人的,跑步带来的疲劳和体质的增强也是同步的。
进采编部,当写手,坚持跑步,一个人品尝孤独的滋味,互不关联却又存在某种关系,有时候把我折腾的发狂,在我最难过的时候又成了我解压的方式。
那些让我曾经难过的东西会以另外一种方式反馈于我,我慢慢发现。
03
第三件事是享受孤独。
在大学,孤单也成了一件习以为常的事,而这些不过都是开始而已,我们会开始去习惯孤单。
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缺少朋友吗?
我觉得不是,孤独是一种很多情绪交织在一起的情感。
那些我以为不会离开我的人逐渐远离了我,带给我的一种失落感。
很多很多事情都是需要一个人去面对。
正如我一进部门时,我们部长说的,采编部是我们一个人的江湖,又岂止是,那不过是一个开始。
自始至终,从大学到社会,都将会是一个人的江湖。
一个人的江湖,不就意味着要去体验孤独。
我开始理解,人的情感需求可能就是因孤独产生而产生的,若没有找到情感的避风港,我们更多会选择独自承受,直至产生“抗药性”。
为了避免失望,我们首先学会了不对人情事物抱更多的幻想,降低心理预期。
哪里有人喜欢孤独,只不过是害怕失望罢了。
“心之如何,有似万丈迷津,遥亘万里。其中并无舟子可渡人,除了自渡,他人爱漠能助。”
唯有自渡。
我们最后才明白这道理。
好在,明白了也就释怀了。
释怀了,也就成长了。
就像我已经知道,
只有文字会陪着我仗剑走天涯。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