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止学》注辩卷四

《止学》注辩卷四

作者: 久住青山Lee | 来源:发表于2022-04-22 15:16 被阅读0次

《止》注

隋 文中子著久住青山Lee

辩卷四

   物朴乃存,器工招损。言拙意隐,辞尽锋出。

【译文】事物朴实无华纔能得以保存,器具精巧华美纔招致损伤。拙於言辞纔能隐藏真意,话语说尽锋芒就显露了。

解:物朴乃存,器工招损。并不是“物朴乃存”,也并不是“器工招损”。朴物之毁,事出自然,常 难有查,器工招损,事出不意,常 易见悔。美好的事物早就时产生的喜悦感与打碎时产生的悲惜感早就了人的分别心。不能齐一,故有缱绻。

言拙意隐,辞尽锋出。

解:言拙意隐,心不在焉。辞尽锋出,是孰之忍。

  识不逾人者,莫言断也。势不及人者。休言讳也。力不胜人者,勿言强也。

【译文】见识不能超过别人的人,不要说判断的话。势力弱於别人的人,不要说忌讳的话。力量不如别人的人,不要说勉强的话。

解:这些话是个人自诫之语,并不是他人颐指气使之辞。

  王者不辨,辨则少威焉。智者讷言,讷则惑敌焉。勇者无语,语则怯行焉。

【译文】称王的人不和人争辩,争辩会减少他的威严。有智慧的人话语迟钝,话语迟钝可以迷惑敌人。勇敢的人并不多言,多言会使行动犹豫

解:世人以势为威,以谦为讷,以不忍为勇,思事不以度,但以心畅与否。威不以见,讷不以辞,勇不以气,上上之姿。

忠臣不表其功,窃功者必奸也。君子堪隐人恶,谤贤者固小人矣。

【译文】忠臣不会表白他的功劳,偷取他人功劳的人一定是奸臣。君子可以替人隐瞒缺点,诽谤贤德之士的人一定是小人。

解:邀功以有求,谤贤以自显。前人自罪以求安,今人自毁以邀名。“谤贤”这词在娱乐圈不存在,娱乐圈现在流行自贱,将“厚黑学”发扬为“铁墨学”。优伶之娼,不复多言。

分享:

相关文章

  • 《止学》注辩卷四

    《止学》注 隋文中子著久住青山Lee解 辩卷四 物朴乃存,器工招损。言拙意隐,辞尽锋出。 【译文】事物朴实无华纔能...

  • 《止学》辩卷四

    《止学》辩卷四 1、物朴乃存,器工招损。言拙意隐,辞尽锋出。 【译文】事物朴实无华才能得以保存,器具精巧华美才招致...

  • 《止学》——辩卷(1)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坦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道德经·第七十三章》 1、物朴乃...

  • 《止学》——辩卷(3)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老子》 3、王者不辩,辩则少威焉。智者讷言,讷则...

  • 《止学》——辩卷(2)

    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陈继儒《小窗幽记》 2、识不逾人者,莫言断也。势不及人者。休言讳也。力...

  • 《止学》——辩卷(4)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李白 4、忠臣不表其功,窃功者必奸也。君子堪隐人恶,谤贤者固小人也矣。 译文:...

  • 《止学》注修身卷十

    隋文中子著久住青山Lee解 服人者德也。德之不修,其纔必曲,其人非善矣。 【译文】让人信服的是一个人的品行。不培养...

  • 《止学》注利卷三

    《止学》注 隋文中子 著 久住青山Lee 解 利卷三 惑人者无逾利也。利无求弗获,德无施不积。 【译文】迷惑人的...

  • 《止学》注誉卷五

    止学》注 隋文中子著久住青山Lee解 誉卷五 好誉者多辱也。誉满主惊,名高众之所忌焉。 【译文】喜好名誉的人多数会...

  • 《止学》注情卷六

    《止学》注 隋文中子著久住青山Lee解 情卷六 情滥无行,欲多失矩。其色如一,神鬼莫测。 【译文】情感过度就没有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止学》注辩卷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xdne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