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觉得自己挺能说的,每当被我教育的不耐烦时,儿子就会回句:你没做律师太可惜了!
但每当工作中要求写总结、写报道或是举行个征文比赛什么的,我定是能躲就躲,能推则推,实在挨不过了就七拼八凑,敷衍了事。
为此没少被领导批,同时还担心害怕着,万一哪天被儿子知晓这一大缺点肯定会让我这光辉伟大形象轰然倒塌。于是深切懊恼:这动手跟动嘴咋不是一回事?
直到在今天的晨读《完全写作指南》中,我似乎有点霍然开朗的感觉:其实,写作并不一定是个“大工程”,它是用文字表达思想的方式,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哪怕是用微信发一条消息跟朋友约吃饭,也离不开基本的写作。
既然写作是如此重要又平常,那可有方法遵循?书中按照传统的六个部分写作顺序给予了分析,它们分别是:
①「明确目标」
每当我家熊孩子犯错时,我只会针对孩子此次所犯之事进行教育,既不翻旧帐,也不以点盖面,这样一是保证孩子的自信心,没有说曾经犯的错就被一直念叨和被贴上XX标签;二是保证我此次说教目的,一次解决一个问题、一个习惯,毕竟没有谁能十全十美,永不犯错;三是我的小私心告诉我,要避免自己被儿子嫌弃唠哩叨唠。
我们要通过文字表达思想,通常都有特定的目的,当我们明确了目标,就能够搞清楚应该写什么,该去怎么写。
②「读者思维」
既然你写文章,肯定是想写出能够有效地将信息传达给读者的文章。当然咯,私人日记除外哈。
还是说回孩子的教育(虽说我不是育儿专家,但我有实战经验啊)。儿子喜欢问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比如什么腿最长啊?什么怪物有一条腿三只眼睛啊?孩子爸爸每次特别认真的思考(展现爸爸智慧的时候),可答案总是招来儿子一脸的嫌弃和嘲笑,反倒是我经常天马行空的乱猜,在爸爸鄙视的眼神中,儿子雀跃而崇拜的问:妈妈,妈妈,你怎么知道的?我得意的瞟了一眼爸爸,说:妈妈当然知道咯!其实,我仅仅是根据孩子的思维模式来思考答案。
所以,写作时我们要建立“读者思维”,其实读者思维很容易理解,但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却常常忽视,陷入自嗨式写作的误区。写作时要时刻不忘根据他们的需求提供信息,站在读者的角度进行写作。
③「头脑风暴」
写作,最难的就是一拿起笔,要不脑子里乱哄哄的,要不就是一片空白。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首先是不去过多判断点子靠不靠谱,尽可能发挥想象力,把所有想法都写出来,收集后,再进行删减组合,剩下的就会是文章的核心内容。
记得以前看过一篇文章(具体记不清了),大意是:有个诗人每天背着个竹篓,凡是想到一句诗,立马写下来,扔进背篓里,久而久之这背篓里的句子越来越多,最后将这些诗句组合,写出不少好诗。
④「组织内容」
你想与对孩子说教的话,假如你一本正经,大多数孩子基本不愿理你,如果你用孩子喜欢的方式和内容,那你的目的就很容易达到了。像我的小侄女,她妈妈那天特别忙,一个男同事正好接小孩,于是就让他顺便把小侄女带回来。幼儿园老师在跟孩子妈妈通过电话确后,就让侄女放学。孩子死活就是不同意离开教室。没法子,只好又打电话让我去接,我接到孩子就问她:为什么不跟叔叔走啊?侄女理直气壮的答:我是公主,怎么能跟陌生的男人走!我:……这得益于孩子妈妈用改编的《白雪公主》故事教会孩子,真正的公主遇到问题时该如何做!
写作的时候也一样,在这个过程中,你所写的内容,一是取决于我们文章的类型和目标,二是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读者。
⑤「拟定初稿」
写初稿之前必须先列提纲吗?不一定。
在你不知道如何写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开始写,从个字开始,慢慢的两个字,三个字,一句话……,通过书写的过程提升思考的深度和广度,很多新的想法便会出现,整篇文章的脉络也许就会逐渐清晰起来。当我们已经开始写时,最好能够接着往下写,直到真的写不下去,觉得自己“写得太烂”,或者“不知道写的有什么意义”为止。
接下来应该怎么办呢?停下来思考。去想一想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对读者有没有吸引力,之前列出的素材有没有用到,以及框架是不是有问题等等。沉下心去细细思考,再动笔往下继续写。
⑥「修改成稿」
木心说:“文章写出来,第一遍是耻辱,第七遍就是光荣了”。他坚信,文章是靠改的。
就像奕晴曾说过的:猫群里每天的晨读文章,在发布之前,修改了不知多少次呢?从作者自己对作品的不断推敲和完善,还有和另外一位读书人不停地互相提修改建议以及持续的碰撞,单讲文章给到我之后,我自己能数得清的次数,从审稿流程上讲,就不下于7遍了。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你不是写得不好,而是改得太少。
当然,修改也不是件简单的事。所谓“当局者迷”,让他人帮忙审稿,能够更加有效地修改文章。不过,请别人帮忙也是有讲究的,最好一开始就告诉对方你想要的是什么。比如着重检查病句错字,观点是否有争议,或者事例是否通俗易懂等等,让对方有针对性地去审视文章,更容易获得自己想要的建议。
写作未必要按照传统的流程一步步进行,而是可以多样化地选择最适合的方法,让自己从提笔就怕到什么都能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