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6日 星期五 晴
今天回娘家,父亲想让我给外甥辅导作业,但是外甥拒绝,无论我父亲怎么命令他,即使大声呵斥他。他都严厉拒绝,后来干脆跑到屋里不出来了。
我跟到屋里,问他:“你是不是怕姑姑笑话你?姑姑不会笑话你的,只是想教教你,我更想辅导我的孩子,可是我中午下班的时间太少,还有空来教教你。”
听到我的保证后,乖乖的把寒假作业拿出来,找出不会的题来问我,一题接一题地问。
与孩子的沟通,就像往一个细口瓶里倒水,对不准则很难倒进去,对准了则轻而易举。
我父亲只是在单方面的说自己的话,虽然站在为孙子好的角度。但他是简单粗暴的命令,结果,“战争”一触即发,假如小孩不离开。
或许,小孩也知道为他好,但他要确保自己不受伤害,不想自己的短处被外人看到。
而我说出他心中的顾忌,解除他的担忧,让他看到我的真心真意,沟通达成,并令人满意。
与小孩沟通,很难,也很简单。关键就看我们大人有没有读懂孩子的心思,是不是做到了“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今天上午,一位副校长到我们办公室,谈起正在读高二的儿子,溢着无奈,叹着气说:“成绩不好,脾气不小!”
听得我心里揪得紧,内心充满恐惧。同为父母,又同样的担忧。
为什么孩子脾气大?
是父母和孩子的沟通出现了碰撞!情绪发生了爆炸。
孩子做的,不是父母愿意看到的。父母说的,不是孩子愿意听的。
所以,父母不喜欢,或者觉得孩子做得不对,会延续小时候对待孩子的方式,说,不停地说,不厌其烦得说,凶巴巴得说,声色俱厉地说……
小的时候,孩子回害怕,害怕父母生气,害怕父母打自己,还怕这种不和谐的情绪氛围……如今孩子大了,有自己的想法和标准了,不会父母说什么听什么,而且也不会害怕那么多,就如同一棵已快长成参天大树,不再惧怕小风小雨。
孩子变了,我们父母也要改变,否则亲子沟通会“战火连绵”。
孩子越大,越要给他自由,要给他们选择和话语权的尊重。这其实是符合规律的,时对生命的尊重。孩子小的时候,需要我们更多的呵护。孩子长大了,他的生命需要更多的空间,物质空间方面和精神层面。
曾国藩的大儿子曾纪泽跟他说:“父亲,我不想参加科举考试,我想学西学,语言类的。”二儿子又给他说:“父亲,我也不想参加科举考试,我想学西学,数学。”
科举出身、曾任科举考试主考官、大清忠臣的曾国藩没有反对,还在行动上支持,为孩子们找最好的西学老师著名数学家李善兰等等。
结果,老大成为名垂青史的外交家,从俄罗斯手里为中国夺回了伊利。老二也为数学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不是一般的父亲,尤其在那个范进中举而疯的年代里。
他理解孩子的想法和追求,并给予支持。他们的沟通顺畅无比。
或许,等孩子长大后,我们要做的就是倾听孩子的内心。前提是,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做了足够多的铺垫,孩子的内心有足够多的美好和梦想。就像曾国藩为孩子做得榜样,和那些值万金的家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