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今年读过的页数最少的一本书,才134页。我一直在寻找这样一本书,喝过好多鸡汤,今天感觉找到一本可以改变旧我的一剂良药。
书的结构也很好,
1.作者自己的亲身经历,一个微习惯“一个俯卧撑” 引发的思考;
2.进而从科学的角度分析,并与我们常规的一些行动策略作对比,摆事实,分析微习惯为什么好;
3.最后是干货,8步教你怎么做
微习惯:每天重复去做一个微小的目标,很轻松就可以达成,最后养成某个习惯,拓宽自己的能力圈
什么是习惯?习惯就是做起来容易,不做反而更难得一种行为。惯性行为不会引发强烈的情绪,自发性多了。
习惯的工作机制是这样;一旦某个习惯指定的神经通路被一个想法或者外部信号触发,脑中就会有一个电荷沿着这条通路放电,然后你就会有一股想进行这项习惯行为的强烈欲望,无需思考就会去做。大脑都喜欢效率,当我们重复某个行为一段时间后,大脑就能自动完成这个过程了,比起每次都要权衡选择和做决定,大脑更喜欢这种节能的选择。
另一个角度,当今压力都很大,遇到压力时,人们无法轻易做出决定时,就会倾向习惯,重复平时的做法。
形成习惯不是短短的21天,有可能从18天到300多天不等。但是形成习惯多少天不重要,反正好的习惯我们要做一辈子。关键在于能够识别宣告行为变成习惯的信号,之后你就可以把关注点转移到其他事情上了,同时继续这种行为
常规的策略失败的原因
1.“激发动力”策略,例如我一定要每天健身30分钟,跑步2000米
只有在精力充沛、思维模式健康而且没有收到强烈诱惑时,我们靠动力才会成功。可现实中,我们会遇到状况,就会说明天再做吧。靠动力,刚开始都有很大的热情,当做了几天热情递减,就没有动力,也不愿意坚持了
2. “意志力”策略,就是强迫自己做某事,通过计划执行
不管有没有动力都坚持执行,这种策略不错,但是意志力会被消耗的,消耗因素有:努力程度、感知难度、消极情绪、主观疲劳和血糖水平
微习惯为什么好呢?
需要非常少的实际努力,每个项目可以在2分钟内做完,一天的所有微习惯项目10分钟就可以做完。所以不需要什么意志力就能成功,自我损耗极少
微习惯几乎不会让你在还没有做的时候就感到困难,“已经开始”带来的心里影响会让感知难度明显降低。好多事情,没开始之前我们会觉得这件事很难,但实际并非如此
微习惯如何拓宽你的舒适圈
采用微习惯,就像你站在自己的舒适圈边缘,然后向外面跨一步,这是一个相对不舒服的地方,但因为你知道走一步就可以回到舒适区里,所以差别不会很明显。当你不断尝试,你的潜意识就会逐渐适应,你的能力圈就会拓宽。
就像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内容:
1.除非受到外力作用,否则静止的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
2.除非受到外力作用,否则处于运动状态中的物体的速度不会改变
出现阻力的时间点
第一个点:行动前的阻力,所以第一个动作就必须非常简单,开头相对而言是“最难”的
第二个点:继续行动时面对的阻力,大脑的惯性行为产生了潜意识冲突,但是不屑于“防御”微步骤,他只会对抗剧烈变化。通过慢慢变化,而且一次只迈进一小步,逐渐改变。
微习惯的八个步骤
1.选择适合你的微习惯和计划,列一张清单,不超过4项
2.挖掘每个微习惯的内在价值,是你认为重要的,不是别人的价值观
3.明确习惯依据,将其纳入日程。明确的具体微小行为
4.建立回报机制,以奖励提升成就感,可以是精神上的满足
5.记录与追踪完成情况
用一个大日历记录每天各项打卡情况,每天每项在睡觉前都要完成,这种持续的完成才会带来满足感,不要破坏掉队形。
6.微量开始,超额完成
我们明明可以做的更好,当你有精力就可以超额完成任务,但是不要轻易提高你的目标,要以你最差的状态能完成的标准来定义你每天的任务。我们建立习惯的道路上,主要做三件事:强化意志力;当下可以取得进步;不耗尽意志力
所以提高目标不是目的,目的是可以坚持,并且形成习惯
7.服从计划安排,摆脱高期待值
8.留意习惯养成的标志
没有抵触情绪:这件事做起来容易,不做反而更难
身份:现在认同该行为,信心十足的说“我常看书”
行动时无需考虑:你会很自然的去做
你不再担心了:刚开始你会担心漏掉一天或者早早放弃
常态化,它很无聊:好的习惯并不会让人兴奋,只是对你有好处而已
行动:
今天我做了个日历,开始打卡,五个微计划:
1.每天写成功日记,反思自己
2.练习钢琴,至少一个曲子
3.每天微信打卡 1分钟说一个观点,英文或者中文
4. 每天学习技术视频,至少学习一个 udemy video 课程
5. 每天扔一样没用的东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