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作家网·书汇·新作快读》里,觅得刘帆的简介:华中科技大学博士,正高级职称,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济源市第八届政协委员,济源市首届学术技术带头人。文学类书籍出版有《心海立帆》《心海行舟》《诗书留年》《济源读山》等。诗歌、散文散见于《青年文学》《文艺报》《莽原》《特别关注》《河南日报》等报刊。
一本厚厚的《济源读山》捧在手里多日,总觉得渊博厚重、包罗万象。济源的山,本已悠久得耐人寻味,刘帆博士又用清隽、落拓的笔调杂糅入自己的思考,这让笨拙的我如何快速地“输入”?
为了从这本书里聆听那些山的语言,我让自己的心静下来,跟着作者刘帆的眼睛和心灵,走近那些山,去读懂那些山石、花木、溪涧。一页页读下来,渐渐也悟到作者读山的醇厚用心。
读山的时候,作者在品美食与星空。他在书里说吃饭要用“地火熬麦仁汤”,深谙柴对食材的重要性。“在农家院,四季豆、豆腐、粉条为主的大烩菜,手工馒头,就着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夜空,伴着蛙鸣、犬吠,边吃边聊,好不快哉。”以作者常年登山、读山,随意一走就是20000步左右的经历来看,作者绝不是在附庸风雅。这个时候想到泰戈尔的诗“不要因为日落而难过,因为你会错过更美的星空”。住在高楼里的人是难得看到星空的,只有踏着土地,才有仰望星空的资格。
读山的时候,作者在品花木的意义。《何待箭落方知岭》中作者写道“山是树的海洋,山还是花的世界”“花的开放,不管有没有人欣赏,它都得开,这是一个生命的过程”。五斗峰系列的《中斗》里,他写遇到一片开满菊花的山坡,喜难自禁,就给它取名菊花坡,立刻让我想到一些隐居终南山的隐士,给一座山谷取名,多么任性;又让我想到武侠小说里的山大王,这满坡的花都等着你的眼睛来宠爱…….“心一旦打开了,人心也就柔软了”,这是他从花里汲取的慈悲;“手执楝枝,鼻嗅楝花,仿佛洞穿童年”这是他从花里找回的童心;“岭上桃园”里他说这山像一个偌大的野生博物馆,“应物”,这又是他从花木上觅到的物用价值。
读山的时候,作者在思考得与失。《南山·南岭·寻找》里,作者写 “一种行为,漫无目的,这也是生命的另一种状态,这就是孤独、静心与诗意的生活”,一次南岭行走的经历如“散落在人生琐碎之中的珠子”。特别是述及文友小勤的写文经历,奋斗的人生是为了获取更好的生活,小勤把这个奋斗的经历写下来,发表在报刊上,又是为这种奋斗赋予了全新的意义。然后又被刘帆当作事例思考,岂不是一件事可以有三重或多重意义?很有哲学意向哦。
《济源读山》里引用了很多典故和诗词,文字也如很多篇优美的写景日记,比如“感受身边飘着的雾渐湿渐浓,似乎雨丝要在脸上结一张蛛网”“松涛如潮”……读完以后,我不怀疑自己描写景致的水平会提高很多。
每次登山,作者都是和一群朋友一起。登山休憩的时候,也向同行学有专长的人讨教诸如画画、音乐等等方面的知识。巍巍太行,雄伟王屋,皆美如画,他们是画中人。登山的时候想大声喊叫,想唱一首豪迈的歌。每一次登山的过程,都是自然美景面前的愉悦,都是真诚交流的心灵碰撞。
真的很羡慕这样一群人,可以有这么多时间去读山、品山,与大自然对话。刘帆在书里写“感谢这群热爱登山的同道中人”,我则想感谢刘帆博士用多年的登山、看山、品山经历,和带着思索的文字,让没有时间登山的我辈,在济源群山环拱的摇篮里静思,在山上流溢的花香里入眠,在梦里对你说,《济源读山》值得你读。
作者简介:酒慧慧,河南济源人,喜欢轻盈含蓄的文字,愿在字里寻诗,个人公众号小象成仙,欢迎关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