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的力量

作者: 微樯 | 来源:发表于2019-03-28 14:57 被阅读22次
    图片来自网络  致谢作者

            十多年前,朋友房子来到陕北一个偏僻的小村庄。他喜欢摄影,还能写几笔。这个村庄,他拍到了别处没有的景观,尤其是夜间。因为没有电,油灯,村夜,黄昏和朝霞,唯美的是图,有趣的是文。

            发表出来后,细心的读者就纳闷:为什么这里没有电呢?是不是政府不作为?网络的速度绝不是高速上飞驰能赶得上的。一时间,网上一片声讨。

            政府看到网络“催债”,吓了一跳,连忙问责,及时安排。一年后,村里历史上第一次有了电。房子再去回访,大家都把他当成了当年的“红军救星”。

            几年前,单位一位聘用工野外回来,看到工作房下面的池塘边围着一群人。国人爱看热闹出了名,哪怕是车祸惨烈现场,武警处置人质绑架现场,都缺不了看热闹的人。而这些事儿从这些人口中流出来,就成了俩字——八卦。

            到跟前一看,一个小男孩,三四岁样子,在池塘里挣扎,一会儿浮出水面,一会儿沉下去……再耽误一分钟,世界上会瞬间少张纯真的笑脸,多几张痛苦成扭曲的泪脸。

            再看周围,满是村民,其中有孩子妈妈的闺蜜,孩子爸爸的好友,但都在那里指指点点,就是没人动手。

            这位聘用工一看:这不是要命的事儿吗?把肩上巡护管道的铁锹咣啷啷扔下。大喊让开,话音未落,“噗通”一声人就在水里。

            有时候,救人就是一刹那的冲动,而这一刹也许是一辈子的德与善的积累。

            初春的水冰得人全身每一个毛孔都颤抖过一阵阴森。跳进水,他的脚底是深不可测的淤泥,只得一脚深一脚浅地向着孩子扑去。他离孩子只有十来米,但是这仿佛是世界上最长的距离。

          好不容易摸到孩子身边,他把孩子高高拖起,让岸上的村民接着。上岸后,他抱着孩子又拍又掐,孩子一口气上不来,他浑身冷透依旧冷汗直流。看着怀里的小生命,他的心揪成一团。

            “咳咳……”孩子先是咳了几下,转而哇的哭了,聘用工却笑了。看着一旁匆匆赶来的小孩妈妈,他赶紧把孩子递过去。

            年轻妈妈一把接过孩子,从头到尾看了一遍,摸了一遍,她紧张得连哭都给吓回去了。跟前的老乡说:幸亏这位后生跳进鱼池,才救了孩子一命。年轻妈妈一脸感激,千恩万谢。

            再看聘用工,浑身湿透。他站在岸上,才想起自己不会游泳,何况鱼池里的淤泥也会要人命啊。要是这一下上不来,留下俩孩子和婆姨可怎么过!想到这里,他的双腿直哆嗦。

            他的事被写上来了,可稿件干巴巴的,好好一题材写得像狗啃了一样。我一看,马上接手。

            稿件写好后,我们就想:能不能用稿件改变一下这位聘用工的生活和命运轨迹?于是把线索告诉延安电视台。电视台审稿后立马派人来,到现场补拍镜头,到他工作的地方取景,采访被救的孩子和家人。

            一时间,这位叫施文龙的聘用工上报上网上电视,最后成了陕西好人,但这一切都基于我的文字。尽管在电视语言、网络语言、微信语言上来回切换,但是万变离不开本源,再变都是在我的文字基础上加工。

            一年后,施文龙请我们宣传团队吃饭,大家说他没什么钱,不想去。我力排众议:这饭一定得吃。

            吃饭有时是一种尊重。因为这次救人,施文龙被延长石油吸收为正式职工,工资从原来的两千一下子涨到了六千,尽管不算太多,但却是原来的三倍,他的生活实现了华丽转身。吃他的饭,等于接纳他“入伙”,从此就是一家人了。

            文字的力量有时候也写文字人都意想不到。长征的各种故事非常熟悉,但说实话长征是一次战略撤退。红军到达陕北后,有些人对长征的意义提出质疑,毛泽东撰文反驳。

            他说从井冈山撤退这一点上我们失败了,但是我们克服了世界上没有人克服的困难,进行了世界军事史上最远的最伟大的长征,而且成功脱离了国民党百万大军的围追堵截,从这一点来说我们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毛泽东最后一语定音: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文字是石头,扔出去是有力量的。有人的文字扔再远还是石头,有人的文字却暗藏珍珠,你仔细阅读,不仅仅感受到美,而且心思顿开,豁然开朗,有种胜读十年书的明悟,这样的文字才是细细品鉴的精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字的力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teqb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