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离高考还有六十天的时间,作文作为语文考试的“半壁江山”,作文成绩的高低无疑就直接决定了语文成绩,甚至决定了学生高考的成败,因此,备战高考肯定不能忽视对作文的指导和训练。
“任务驱动型”作文其实不是什么新事物,新的只是名词而已,同学们没有必要被看似神秘的名头吓倒,其实它就是我们一直在考一直在练的“材料作文”,只是好事之人生怕荒废了天纵的才华,又换了个高大上的名词而已。
在应对训练方面,依然遵循四步走:读材料,明意旨;找触点,选角度;扬己长,定立意;建框架,理文路。如此而已!
好了,下面以一个实例来谈一下如何升格,即如何把一篇中档甚至低档作文迅速升格成高档作文,提高自己的作文成绩。
作文要求: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思考是行为的种子——爱默生。
伟大的思想只有付诸行动才能成为壮举——威赫兹里特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学生原文】:
扫一室,扫天下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句话如惊地春雷震醒了那幻想“一动而天下皆惊”的年轻人,同时也将多少沉浸在如韩昌黎“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的黄粱梦境般的儒生惊醒。的确,有思想有抱负的人生值得敬重,但若只停留在内心而不付诸于行动,那所谓壮举也就只能与“镜花水月”无二的虚幻与可笑。
那馥郁芳香的陈酿何其诱人,但若酿酒者只沉醉于想象而不去苦苦寻找优质的底料与酒曲,没有多年如一日的坚守,又怎么会有浑厚如杜康清新如竹叶青豪爽如东北老白干的奇珍佳酿?做人做事也如此,空有奇思妙想而不投之实践,谁又怎能誉满天下青史留名?
“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透过烟尘所封的历史,有多少仁人志士凭借高尚的情操更凭借高标的行为万古流芳。魏晋乱世,人人自保,而作为名士精华的“竹林七贤”也在黑暗的现实面前交出了各自生命的答卷,孤高自守的阮籍与嵇康眼看着昔日好友在诱惑抑或死亡之间抉择,或入朝为官或隐退避祸,自然会生出“肯将书剑老风尘”的喟叹,而嵇康毅然选择了“以死证道”,壮哉!也许其他人也曾萌生以死明志的念头,却没有付之于行动,而嵇康以一封《与山巨源绝交书》表明了誓死不与司马氏合作的决绝立场,刑场之上,嵇康一袭白衣,面对三千太学子,奏响《广陵散》慷慨赴死,谈笑宴宴成一世绝响千古美谈。试想他如果只停留在内心的想象而不践之于行为,又怎能得如此荣耀?
又如韩愈在那个骈体文盛行的时代,已经很多人感觉到了骈体文“华而不实、徒有其表”的弊病,但在他之前没有谁认认真真地付诸行动,只有他和柳宗元奋起高呼,发起轰轰烈烈的“古文运动”,尤其是韩愈,更是凭《师说》《原道》等名文如标枪似匕首直刺时弊,重锤响鼓,一改奢靡颓废之文风。假如他也想其他众人一样,虽有所察却无所动,或者把所有的行动停留在心里想想嘴里说说上,那又怎能傲然于文坛,果如此,那我们的文化又会是一副什么样子呢?
若想“扫天下”,请诸君先付诸“扫一室”之行动。伟大的思想只有付诸行动才有可能登上荣誉的顶峰。
【简评】:文章能够围绕材料的内容立意,观点鲜明且能契合材料含意;在论述过程中能够旁征博引围绕论点展开层层议论;语言流畅且能体现出一定的思想深度。但文章有明显的硬伤——1、标题拟得与文章立意脱离,这种错误是最不应该犯的,标题是文章的“眼”,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说,标题几乎就决定了一篇考场作文的分数;2、文章的结构缺少彰显框架性的“总领句”或“过渡句”;3、在论据的选择上,“事例”与“分析”游离,文章后半部分缺少“联系现实”的环节。
【建议】:虽然毛病不少,但文章的底子很好,无需大动,只在关键点上增添几句体现文章思路框架的语句然后稍加润色,就应该是一篇不错的考场作文。
所以从这一篇文章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一、在考前训练中,要注重写作技术层面的指导,尤其是历年的高考考场上学生作文最容易失分的环节,而改善这些环节往往无需对文章“伤筋动骨”更不用“推倒重来”,而只需对文章的“关键点”进行强化,比如设置“点题句”、“段首总领句”“过渡句”,这些体现文章结构性的语句用力不多,但却能收到“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二、写作应该关注现实生活,即使“援引古例”也是为了“论述今题”,一定要学会放得出去(引述古例),收得回来(联系当今现实生活);三、作为考场应试作文,在准确审题的前提下,一定要强化“拟标题”的意识,一定要强化体现文章思路的段首句、过渡句的训练,这些地方可以称为“文章的眼”和“纽带”,往往可以决定文章的成败。
【升格作文】:
大德在“心”,更在“行”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句话如惊地春雷震醒了那幻想“一动而天下皆惊”的年轻人,是啊,你连“扫一屋”的行动都不想付出,即使再有“扫天下”的宏大志向,除给后人遗留笑柄外,于人于己于整个社会又有何益?的确,有思想有抱负的人生值得敬重,但若只停留在内心而不付诸于行动,那所谓壮举也就只能与“镜花水月”无二的虚幻与可笑。
诚如佳酿贵在底料与酒曲但更离不开寂寞的酿造一样,思想也离不开具体的行动去落实。那馥郁芳香的陈酿何其诱人,但若酿酒者只沉醉于想象而不去苦苦寻找优质的底料与酒曲,没有多年如一日的坚守,又怎么会有浑厚如杜康清新如竹叶青豪爽如东北老白干的奇珍佳酿?做人做事也如此,空有奇思妙想而不投之实践,谁又怎能誉满天下青史留名?
仁义在“心”,但更在“行”。“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透过烟尘所封的历史,有多少仁人志士凭借高尚的情操更凭借高标的行为万古流芳。魏晋乱世,人人自危,而作为名士精华的“竹林七贤”也在黑暗的现实面前交出了各自生命的答卷,孤高自守的阮籍与嵇康眼看着昔日好友在诱惑抑或死亡之间抉择,或入朝为官或隐退避祸,自然会生出“肯将书剑老风尘”的喟叹,而嵇康毅然选择了“以死证道”,壮哉!也许其他人也曾萌生以死明志的念头,却没有付之于行动,而嵇康以一封《与山巨源绝交书》表明了誓死不与司马氏合作的决绝立场,刑场之上,嵇康一袭白衣,面对三千太学子,奏响《广陵散》慷慨赴死,谈笑宴宴成一世绝响千古美谈。试想他如果只停留在内心的想象而不践之于行为,又怎能得如此荣耀?
任何伟大的思想,都需要切实的行动去落实,而且只有那些被行动所证明了的伟大思想,才有可能流芳后世。又如那位“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的韩昌黎生活在那个骈体文盛行的时代,在他之前,已有很多人感觉到了骈体文“华而不实、徒有其表”的弊病,但没有谁认认真真地付诸行动,只有他和柳宗元奋起高呼,发起轰轰烈烈的“古文运动”,尤其是韩愈,更是凭《师说》《原道》等名文如标枪似匕首直刺时弊,重锤响鼓,一改奢靡颓废之文风。假如他也想其他众人一样,虽有所察却无所动,或者把所有的行动停留在心里想想嘴里说说上,那又怎能傲然于文坛,果如此,那我们的文化又会是一副什么样子呢?
“行胜于言。”一个切实的行动,胜得上万千个闭门空想,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固然应该有丰富的思想,但更需要有具体的行动。朋友,你若有“扫天下”的远大志向,就请诸君先落实“扫一室”的行动吧。记住——伟大的思想只有付诸行动才有可能登上荣誉的顶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