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散文读书
心读《老子》|1.指月的手指

心读《老子》|1.指月的手指

作者: 之衡 | 来源:发表于2018-12-22 00:06 被阅读15次

    【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德经》第一章

    【大义】

            太初有道。可是,什么是道?道是终极的存在,是“究竟真实”,是“真如”,是“上帝”,是“神”?道的存在没有原因,它自己就是自己的原因,也就是“自因”,是自为的存在。

            道,其实根本无法言说,无法名状。因为,语言是人的语言,人有限,语言亦有限。道一旦可以被言说,它就不是那永恒的道。道,也无法被命名,被定义。凡可被命名的,都是有限,都是相对。而道却是永恒和绝对。任何定义和命名,都不能穷尽道的真正含义。所以,称它为“道”,只是一种勉强的做法。

            道,有两个别名,一曰“无”,一曰“有”。 “无”是万物的开端、始基。“无”不是没有,反而是彻彻底底的有,大有、全有、万有。因其无法名状,故曰“无”。“有”是万物的母体,是指它的真实存在和生生不息。

            因为“变”,所以“无”,“周行而不殆”。因为“常”,所以“有”,“独立而不改”。

            道,即是有,也是无。道,就是无。道,就是有。有和无,虽然名称不同,但其实是指同一个东西。有无是一,一就是道。有无本为一体。

            无人则无欲,有人则有欲。无欲,看到的是本体的奥秘。有欲,看到的是母体的广大。前者虚,后者实。前者是体,后者是用。因此,有用与无用,全在一个人有欲还是无欲。

            总而言之,道是个玄妙的东西。它变化无常,又独立自存。它是一切的开端,让万物得以产生,并使其广大。道,就像是一个神秘的黑洞。它真实存在,但又缥缈莫测。

    【心读】

    1.

    道的意思,可以是道路,也可以是言语。古希腊哲人赫拉克利特认为,宇宙的本原是logos(逻各斯),其本意就是话语,后引申为事物背后的规律。逻辑一词,便是从这里发展而来。

    2.

    道,其实不可说。当然,我们说不可说,其实也已经说了。道的不可说,是源于我们人类的有限性。这种有限性主要体现在思想和语言。任何语言都没有办法真正地描述道。冯友兰先生说:“称它为‘道’,‘道’其实不是一个名字。这就是说,我们称道为道,和我们称一张桌子为桌子是不同的。”(《中国哲学简史》)我们称其为“道”,只是形式上的一种需要,而并没有给予它真正确切的描述。所以,老子说:“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3.

    “有”和“无”,乃是老子哲学的专有名词,不可按照日常生活用语理解。这是哲学当中一个比较困难的地方。哲学用语来自日常生活用语。但哲学有哲学的语言,这些词有它的专属性。其含义常常区别于生活。比如,巴门尼德说的“存在”。比如,佛教说的“空”。“有”和“无”,也同样如此。“有”不是一般意义的“有”,“无”也不是一般意义的“无”,必须懂得区分。

    4.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有”“无”的一体性。“有名”“无名”实为同名。这些都只是“道”的别称。“有”侧重于讲“道”的真实和永恒,“无”侧重于讲“道”的变化和运动。在我个人看来,“无”是虚称,“有”是实称。但对于绝对的终极的“道”来说,虚就是实,无也就是有。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才可以说,有即是无,无即是有。如果按照日常生活的理解,是解释不通的。身上有钱就是身上没钱?这岂不是成了笑话。

    5.

    佛教有个典故,叫“指月的手指”。出自《楞严经》,原文是“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当应看月。若复观指以为月体,此人岂唯亡失月轮,亦亡其指。”老子说“道”,大体也是这个意思。真正的“道”是明月,我们所能谈论的,其实只是方便法,是指月的手指。《老子》一书共五千余字,其目的都只是为了向我们指明“道”之所在。《老子》本身不是“道”,正如手指指月,指非月。读《老子》需懂得扬弃,透过有限而望无限,去妄存真。

    2016.10.31 


    心读《老子》|1.指月的手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读《老子》|1.指月的手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tmb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