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真情时差党
英国大学生毕业后怎么看待工作?

英国大学生毕业后怎么看待工作?

作者: 王愚夫 | 来源:发表于2020-06-18 00:04 被阅读0次

    眼瞅毕业季到了,学校的就业服务中心最近发来好几封邮件,告诉我如果在找工作方面遇到任何困难,尽可联系中心的工作人员,他们将提供求职咨询、模拟面试等线上服务,尽一切努力帮助毕业生求职。就业服务中心的贴心不止于此。疫情蔓延之前,服务中心还对外开放的时候,我去过那里三四回,咨询过职业生涯规划、面试技巧等问题。负责接待的老师看到我这副亚洲面孔也不见外,其中一位甚至主动提起如何获得工作签证以移民定居。当然,我本人绝无移民的意愿,只是以此来说明学校在面向学生的就业服务方面的细致和周到。

    然而,根据我的观察,学校里向就业服务中心寻求帮助的学生似乎不多,不论是拜访服务中心的那几回,又或是参加过的几场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在图书馆阶梯教室举办的就业相关的讲座,现场的学生都不多。我还跟就业中心的工作人员聊起过我的观察,他们也为自己的处境感到困惑:对本校学生而言,他们的存在似乎无足轻重。这是否意味着工作会从天而降呢?必然不是。英国的招聘会我也去过,会场里人头攒动,求职的学生个个捧着简历,问东问西,氛围无异于国内的招聘会。由此来看,这个现象就颇值得玩味了,一面是有求职需求的学生,一面是郁郁不得志的就业服务中心,两者本该相互成全,却偏离了预定的轨道。

    我以为问题的根源出在学生身上,毕竟就业服务中心的服务门类齐全,细致入微,而且免费,挑不出任何毛病,岂有不用之理。所以,我跟英国朋友聊天的时候,有意问起他们的工作或职业生涯规划。我想,就业服务中心落得如此境遇多少跟他们这帮人对待求职的态度有关,毕竟如果重视这件事,前期必然想方设法去谋得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就业服务中心自然是个好去处,但是事实显然相反。下面简要说说几位朋友的情况。

    Tim是谢菲尔德大学历史系的毕业生,已经毕业四年,不过毕业后并没有从事跟历史相关的行当,而是开起了一家小餐馆,跟妻子过着幸福的小日子。John是剑桥大学女王学院历史专业的优等毕业生,毕业后来到谢菲继续攻读国际关系专业,接下来可能继续读博。Anna毕业于牛津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正处于间隔年,打算明年申请谢菲读博。其实,他俩对于学校的选择令我震惊,因为从剑桥和牛津来到谢菲无异于一个本科毕业于清华或北大的学生选择去中流985院校读硕。Thomas毕业于机械工程专业,目前在宗教机构UCCF任职,立志传播基督教信仰。Nathanael正在谢菲读计算机专业,他说自己没有宏图大志,对于生活没有太多要求,毕业后回家乡莱斯特的小镇当个超市收营员也不错,为此我反问过他:就你的专业而言,难道不该去做些更有意义的工作吗?他的回答是:为什么意义一定要通过工作寻找呢?这问蒙了我。Will今年六月份毕业,本打算开始间隔年,去某个小国做义工,不过由于疫情,原计划不得不取消。前两天他跟我提到找工作,我鼓励他:Whatever you do, go after what you really love。结果他回复道:我愿意接受任何工作,现在这光景最容易找到的工作是去农场采摘瓜果蔬菜或者开车接送人,做这些我也很快乐。

    以上几位的家乡遍布英国各地,从小到大的生活环境迥异,不过我跟他们聊完天,发现了几个共同点:一,他们都是或者曾经是又或将来是谢菲的学生。二,他们都没去过学校的就业服务中心,其中有人甚至不知道学校有这个部门。三,他们对待自己的职业生涯似乎谈不上规划,或者说他们的规划无关乎赚多少钱——这是中国学生最关心的事。四,他们似乎都秉持着一种理念,用Will的话说就是——即使得不到梦想的工作,我仍然能从其中发现极大的乐趣;用Will的精神领袖Andy Fearnley的话说就是——只要这份工作服务于他人,我们就能从中获得乐趣和成就感。我没有问他们收入如何,毕竟这是个禁忌话题,不过从他们平日的着装和生活方式来看,生活应该过得不错,至少不愁吃穿和消遣。此外,从他们平时的生活态度来看,也很少见他们愁眉苦脸,大多数时候乐呵呵的,没谁为生计犯过愁。

    说到这里,我不禁又想起去年在教堂参加某位英国朋友的婚礼时跟邻座的英国小哥Toby的对话。当时,我俩聊到了婚姻,我便问他打算什么时候结婚。他说可能一年内(前两天举办了订婚宴)。我又以中国人的思维问:车子房子都置备好了吗?他疑惑地看着我:为什么要置备这些?我说:在中国,如果你想结婚,得先买房买车,房和车还不能太差。我见他迷惑不解,遂解释了如今中国人结婚前必做的事,他听完不可思议地问:为什么要婚前准备好?婚后好好工作,该有的时候总会有的,这些怎么能够成为结婚的前提呢?另外,按照Toby的说法,只要踏实工作,所有的物质条件都会逐渐达到,不必过于操心。

    我后来仔细想了想几位英国朋友对于工作的态度,意识到他们这种安于当下的心态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对英国社会运作模式的信赖。长期处于这种模式下,他们住得起房,吃得饱饭,结得起婚,养得起娃,看得起病,所有的基本生活需求都可以得到满足。除此之外,他们还有劳动法和工会的保护,工作只是谋生的方式,每天工作八小时,另外十六个小时任由自己支配。至于房奴、车奴、孩奴和医奴,这些词他们压根没听过,自然更不是他们所过的生活。至于工作的意义,就是服务他人,从而获得乐趣;至于工作的价值,不在于挣多少钱,而在于体现个人价值。以上种种,在我这个外国人看来倒是不可思议,毕竟我之前所处的社会环境与此截然不同。有鉴于此,就业服务中心落得那般处境的缘故也就明了了:对于英国人而言,工作并非生活的全部,也不会对生活产生太大的影响,只是谋生的一种手段而已,自然不太上心。


    文 字 /  王煜旸

    图 片 /  Lukas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英国大学生毕业后怎么看待工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tqyx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