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至今还影响着你追求诗与远方,儒学史上最后一个开宗立派的宗师级人物」
文| 烈酒封侯
图| 来自网络
▼
1
余秋雨在《乡关何处》曾说:
中国历史上能文能武的人很多,
但在两方面都臻于极致的却廖若晨星...
好像一切都要等到王阳明的出现 ,
才能让奇迹真正产生…
的确如此,毫不夸张的说,哪怕历史上溯五百年,截至今日今时此分此秒,一个人能把学问在事业上表现出来并做到极致的,恐怕也只有两人:一则为明朝的王守仁阳明先生,一则为清朝的曾国藩曾公文正。上一期聊了曾国藩,此期便来说一说这位被称之为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的王阳明先生!
▼
2
王阳明为何人?
我们都曾有闻,帝王之人出生,风云变化,如同天龙下凡,往往被传言得神乎其神,比如明太祖朱元璋,母亲怀孕时梦中吞了一颗神药,出生时红光满室,“母陈氏,方娠,梦神授药一丸,置掌中有光,吞之,寤,口余香气。及产,红光满室。自是夜数有光起,邻里望见,惊以为火,辄奔救,至则无有。”于是朱元璋出生了;隋文帝杨坚是人龙合体,他“生于冯翊般若寺,紫气充庭”,“额上有五柱入顶,目光外射”;汉高祖刘邦的母亲梦见大蛇而怀孕,“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当然,此时你读来,必然知了其中的缘由,无非是神话帝王,信服他们是“天子”之人,巩固帝王之位罢了。
但是今天要说的王守仁先生,出生时,历史上竟也有类似的记载,在中国明朝的1472年,也就是545年之前,在浙江余姚一个显赫的家庭里,有一位小孩子诞生了,在他诞生之前,他的祖母梦见天“神衣绯玉,云中鼓吹,抱一赤子,从天而降”,他的爷爷便为他取名为“云”,所以王守仁最初的名字并不是王守仁,而是王云。
王守仁小时候很晚才会说话,五岁之前,他都不会开口说,直到有一天家中来了一位得道高僧,很亲切的摸着他的头说:“好个孩儿,可惜道破”,意思就是说“王云”这个名字说出了他的来历,是个忌讳,不合适啊,所以后来他的爷爷为他改名,根据《论语·卫灵公》中的一句:“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正式改名为“守仁”,那时候改名也挺方便的,不用去派出所登记,改户口本什么的,想起什么,随口改了就好了,说来也是奇怪,名字改成王守仁,当时五岁的他,便开口说话了。
可能又有人会问,那为什么王守仁又叫王阳明呢?因为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人家的号就叫明阳嘛,后来王守仁在仕途为官时,被贬到贵州是曾居住于一个洞穴,现在就叫“明阳洞”,阳明洞还是被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时至今日,“王阳明”这个称号比“王守仁"还流传的更广更远。
王阳明家境富裕,从小不缺吃不缺穿,他的老爸本身就是一个牛逼的人物,他爸爸是明宪宗成化十七年的状元,辛丑科进士第一人,才学出众,器度不凡,官至南京吏部尚书。在王阳明11岁的时候,他曾跟父亲到京师去。经过金山寺,他老爸与好友宴会,酒过三巡,众人便想要赋诗,大家都还没拟好,王阳明在旁边赋诗说:
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扬水底天。
醉倚妙高台上月,玉箫吹彻洞龙眠。
众人都很惊讶,于是便有人提出,再赋一首
〈蔽月山房〉
王阳明脱口而出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人有眼大如天,还见山小月更阔。
王阳明的才气和识度,在11岁的时候已经表现出来了。但是他的这种豪迈不羁,让他的老爸还是有点担心,王阳明12岁的时候,在爷爷的坚持之下,开始上私塾读书,但是一年之后他的妈妈去去世了,这件事对于他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挫折,失去母亲的王阳明,也在性格上逐渐的变得独立沉稳。当时绝大多数的读书人,都是以考取功名为目标,但是他不同,他曾直言:“科举并非第一等要紧事”,在他心中,最要紧的,是通过读书做一个圣贤。你平平淡淡的读可能感觉不到,但是你要知道“圣贤”二字代表什么,那是供奉在庙堂之上,甚至连皇帝都要按时朝拜的人,不,那是古人,不,那是神人!那是受到万世景仰的人,中华几千年,也就孔子 孟子有此殊荣,当个圣贤,比他爹当状元都难,甚至比当皇帝都难。但是,这就是王阳明的豪言!
当时明朝已经是朝政腐败,各地义军四起,甚至当时的皇帝英宗被蒙古瓦剌部俘走,朝廷最终赔款求和。所以王阳明从小便有经略四方之志,内心发誓定要学好兵法,长大报效祖国。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十七岁的时候,王阳明终于要结婚了,但是结婚的当天,新郎却找不见了,难道是逃婚了吗?当然不是,原来是因为他在闲逛时遇见了一道士在打坐,他便向道士请教问题,道士给他讲了讲养生之术,他便与道士相对“静坐忘归”,将自己娶媳妇的事情也忘在了脑后,真是一个不按套路出牌的新郎。可见十几岁的时候,王阳明便在思想追求的路上,展现出了自己的执着。
再后来,十八岁的时候,他接触到了“格物致知”之学,王阳明一时间非常喜欢,便遍读朱熹的著作,经常陷入沉思,思考“物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具至理”的学说。
后来王阳明为了实践“格物致知”,下定决心想要穷竹之理,“格”了整整七天七夜的竹子。
有一天他的状元老爸过来问他:你盯着竹子在干嘛?
王阳明摆摆手:“不要吵,我在参悟圣人之道。”
那七天七夜,在王阳明的眼中,在他的世界中,只剩下了他和这根竹子。
这次的“守仁格竹”,王阳明没有悟道什么,反而让自己着凉感冒了,所以从十八岁的时候,王阳明就开始怀疑朱熹的“格物致知”了。
▼
3
步入仕途
之前就说过,王阳明心怀报国之志,所以自然而然的他也参加了科举考试,因为步入仕途,是当时最便捷最有效报效祖国的道路。在王阳明21岁的时候,他第一次参加乡试,便中了举人,但是22岁时考进士,却不中,当时的内阁首辅李东阳对王阳明笑道:“你这次不中,来科必中状元,试作来科状元赋。”才华横溢的王阳明提起笔来,几分钟便只写了出来,可谓是悬笔立就,当时朝廷有许多的大佬都惊为天才,却也招来了一些嫉妒者,说如果这个人考上,必定是目中无人,首次科举宣告失败。当王阳明25岁再参加会试的时候,还真的再次被忌者所压,又一次名落孙山。直到28岁的时候,王阳明才考取进士。
之前没考上,有人嘲笑他:“以不中举为耻”
王阳明回应这些人说:“世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
意思就是说,世人都是以考不上科举为耻辱,而我王阳明不是,我觉得因为考不上科举而心烦意乱的人,才是耻辱。
王阳明28岁正式进入仕途,后来陆陆续续又做了几年的官,后来由于生病,回到老家休息调养了。在当时,宦官刘瑾擅政,由于刘瑾专权逮捕了朝中二十多位大臣,王阳明看不下这位太监的所作所为,就上疏论救,也为此而得罪了刘瑾。最后王阳明被贬官贵州,他来到中国的西南山区,这里少数民族很多,王阳明为官正直,还亲自教导这些少数民族的人学子,所以很受爱戴。这个时候的王阳明,对心学的认识,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王阳明认为,心是万事万物的根本,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心的产物,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他在这段时期写了“教条示龙场诸生”,历史上称之为:龙场悟道
▼
4
能文能武,平定祸乱
你不要仅仅的认为王阳明是一位思想上的大家,其实打起仗来,王阳明真的是一点都不含糊,是的,王阳明就是那种你说也说不过,打也打不赢的那种人,你说气人不?
1518年,王阳明恩威并施,平定为患江西数十年的民变祸乱。
1519年,王阳明在鄱阳湖中仿效赤壁之战,平定洪都的宁王朱宸濠之乱。
1528年,王阳明平定西南部的思恩、田州土瑶叛乱和断藤峡盗贼。
南赣剿匪,生擒宁王。这些都体现了王阳明过人之处。
南赣剿匪
1516年,王阳明巡抚南、赣。当时,南中地带盗贼蜂拥四起。1517年王守仁亲自率领精锐在上杭屯兵,假装撤退,出敌不意进攻,连破四十余寨,斩杀、俘获七千多人。他向朝廷上疏称,权力太小,无法命令将士。王琼上奏,给了王守仁旗牌,可以便宜从事。七月,进兵大庾。十月,克左溪、横水,破巢八十四,斩杀、俘获六千多人。战毕,在横水设置崇义县。随后师还赣州,讨伐利头的盗贼,斩杀两千多人。王守仁率领书生和偏裨,荡平为患数十年的盗贼,附近的人都惊呼守仁是神。
生擒宁王
1519年,宁王朱宸濠发动叛乱,王守仁平定盗贼后兵符已上交兵部,手中无兵。在江西境内的朝廷官吏都来帮助守仁,又在袁州(今江西宜春)聚集各府县士兵,征调军粮、制造兵械船只。假装传檄各地至江西勤王,在南昌到处张贴假檄迷惑宸濠。为争取时间集结军队,写蜡书让朱宸濠的伪相李士实、刘养正劝宸濠发兵攻打南京,又故意泄露给宸濠。此时,李、刘二人果然劝宸濠进兵南京,宸濠大疑,按兵不动。过了十多天,勤王兵未至,宸濠发觉被骗,带兵攻下九江、南康。宸濠攻打安庆受挫,此时守仁大军已集结完毕。宸濠精锐都前往安庆,留守南昌的兵力空虚,守仁率兵攻打南昌,宸濠回兵救南昌。最终双方在鄱阳湖决战,经过三天的激战,宁王战败被俘,宁王叛乱历时35天后宣告结束。
平定西南
1527年,思恩、田州的民族首领卢苏、王受造反。总督姚镆不能平定,于是下诏让守仁以原先的官职兼左都御史,总督两广兼巡抚。黄绾借此机会上书争辩守仁的功绩,请赐给他铁券和岁禄,并叙录平定宁王叛乱功臣,世宗都答应。十二月,守仁军至思恩,卢苏、王受早就听闻了守仁平定盗贼和叛乱,十分害怕,投降了守仁。
1528年二月,王守仁率湖广兵抵达南宁,而卢苏、王受刚归降,愿意立功自赎。王守仁于是派遣大臣商议,并命湖广佥事汪溱、广西副使翁素、佥事吴天挺及参将张经、都指挥谢佩监湖广土兵,袭剿断藤峡叛军。此后仍然总督分永顺兵进剿牛肠等寨,保靖兵进剿六寺等寨,约好以四月初二各至抵达地点。
当时,叛军听闻明军檄湖广土兵抵达,均逃匿深险之中;又听闻卢苏、王受归降,王守仁进驻南宁,故以为王守仁以散遣诸兵布阵,于是防备弛缓。至此,湖广兵皆偃旗卧鼓驰马抵达,与明军一同突进,四面夹击。叛军大败,于是退守保仙女大山,据险结寨。官军攀木缘崖仰攻,并随后连连攻破油榨、石壁、大陂等地,直击断藤峡。随后王守仁密檄诸将移兵剿仙台等贼,分永顺兵、保靖兵各自进剿,约定在五月十三日抵达巢穴。叛军退守永安力山,仍然被王守仁围困的大军打败,溃军为副将沈希仪斩杀。至此,断藤峡叛军几乎全尽。
▼
5
何为心学
可能好多人不是很明白,王阳明的心学,到底是何物?
又称王学、心学、阳明学,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
最早可推溯自孟子,是由王守仁发展的儒家学说。
根据王守仁一生中的经历,
其受到道家的影响明显多于佛家,
但其终究不离儒学本质。
王守仁继承陆九渊强调“心即是理”之思想,
反对程颐朱熹通过事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
因为
事理无穷无尽
格之则未免烦累
故提倡“致良知”
从自己内心中去寻找“理”
“理”全在人“心”
“理”化生宇宙天地万物
人秉其秀气
故人心自秉其精要
知行合一
在知与行的关系上
要知
更要行
知中有行,行中有知,
“知行合一”,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
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
知行合一,作为一种思想,
至今影响着你我,
你自己心中有想要的诗与远方,
但是当下却是无尽的生活苟且,
你不突破,或者说不寻求突破,
那你就只是“知”而不“行”
诗与远方永远在远方
生活苟且伴随你左右
王阳明思想主张主要包括:
心外无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唯求其是、四句教: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古文观止》中收录有王守仁的名篇《瘗旅文》、 《教条示龙场诸生》。王守仁早年作诗刻意求工整,晚年融会哲理。王守仁在书法作品以行草为主。王守仁将心学融入书法,丰富了中国的书法理论。王阳明著有:《大学问》、《王阳明全集》、《传习录》作品收录于《明史》、《古文观止》。
▼
6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句话是北宋大儒张横渠说的
这些事是明朝牛人王阳明做的
1529年,王阳明平乱之后,肺病加重,向朝廷上疏乞求告老还乡,途径江西病逝。临终之际,弟子问他有何遗言。
他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丧过江西境内,军民都穿着麻衣哭送守仁。先前因平定宁王叛乱封特进光禄大夫、柱国、新建伯。隆庆时追赠新建侯,谥文成。万历十二年从祀于孔庙。入祀孔庙,就是成为朝廷认可的历代大儒之一。这是官方最牛逼的认证!
王阳明的一生,立德、立功、立言,都做到了,有人说我国历史上能够做到三不朽只有两个半,分别是孔子、王阳明和曾国藩(半个)。知行合一,简简单单四个字,好多人可能这辈子都做不到。平生俯首拜阳明。今天在浙江余姚的“四碑亭”,在这里有一个纪念王阳明的碑亭。人称王阳明是“治学之名儒,治世之能臣”。他的故居有一副楹联为
立德立功立言真三不朽
明理明知明教乃万人师
王阳明的阳明学派,影响很大。他广收门徒,遍及各地。死后,“王学”虽分成几个流派,但同出一宗,各见其长。他的哲学思想,远播海外,特别对日本学术界以很大的影响。日本大将东乡平八郎就有一块“一生伏首拜阳明”的腰牌。他的弟子与心学影响了很多人:徐阶,张居正,海瑞,陶行知等,名扬海外!
古今众人评价王阳明
徐渭:王羲之以书掩其人,王守仁则以人掩其书
朱载垕:两肩正气,一代伟人,具拨乱反正之才,展救世安民之略,功高不赏,朕甚悯焉!因念勋贤,重申盟誓。
黄宗羲:王阳明可谓‘震霆启寐,烈耀破迷’,自孔孟以来,未有若此深切著明者也。魏禧:阳明先生以道德之事功,为三百年一人。
曾国藩:王阳明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功不在禹下。
孙中山:日本的旧文明皆由中国传入,五十年前维新诸豪杰,沉醉于中国哲学大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
东乡平八郎:一生低首拜阳明。
梁启超:他在近代学术界中,极具伟大,军事上、政治上,多有很大的勋业。阳明是一位豪杰之士,他的学术像打药针一般令人兴奋,所以能做五百年道学结束,吐很大光芒。
孔子(儒学创始人)
孟子(儒学集大成者)
朱熹(理学集大成者)
王阳明(心学集大成者)
四人一起被后人称之为“孔孟朱王”
王阳明
是儒学史上最后一个开宗立派的宗师级人物
本文部分史料出自
《明史》
《王阳明大全集》
《王阳明.传习录》
《明史列传第八十三 王守仁传》
图片来源于网络
— END —
点击下面蓝色字体阅读往期文章
▼
央视原主持郎永淳因醉驾遭谩骂,读读他的故事,了解这个男人的另一面
恒大老总许家印,业务员?保安?掏粪工? 打工仔到中国首富的蜕变
—是非成败,人生豪迈—
— 坚持走心,坚持长得好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