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说:如果能重来,我要选李白

作者: 烈酒封侯 | 来源:发表于2017-11-07 13:21 被阅读339次

    「杜甫说:如果能重来,我要选李白」

    文| 烈酒封侯

    图| 来自网络

    1

    五六年前,杜甫突然间变得非常火了,变得非常忙,网友各显神通,“杜甫很忙”在各个社交圈掀起一阵流行风,他被改的恶搞图至今仍在弥漫。

    比如:

    又比如:

    又比如:

    总归杜甫是这样的:

    但是历史上,真正的杜甫并不是这么潇洒的,杜甫他既不潇洒,而且也不帅,有时候写的诗还让人忧心忡忡的。相比而言,李白,却要潇洒的更让人无比欣赏,因为他不但帅,潇洒起来简直让人是心生豪迈。

    就连杜甫本人都爱上了李白,这可不是胡说八道,是有正儿八经的诗为证的(见于知.乎)

    杜甫的诗:

    《赠李白》翻译过来《李白哥我想你啦》

    《昔游》翻译过来《那一夜,我和李白哥》

    《冬日有怀李白》翻译过来《冬天想李白》

    《春日忆李白》翻译过来《春天又想李白哥》

    《不见》翻译过来《好久不见了,李白哥》

    《赠李白二》翻译过来《李白我真的又想你啦》

    《梦李白二首》翻译过来《昨天晚上梦到了李白哥》

    《遣怀》翻译过来《我想起了和李白哥在一起的日子》

    《天末怀李白》翻译过来《在天的尽头,思念李白哥》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翻译过来《一首二十韵的诗送给李白哥》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翻译过来《和李白哥一起去找老范玩耍》

    《苏端薛复筵简薛华醉歌》翻译过来《苏请我喝酒喝醉了我又想起了李白哥》

    《饮中八仙歌》翻译过来《能喝酒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可能是又想李白哥了》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翻译过来《我写了一首诗送给孔巢老爸我又想起了李白哥哥》

    由此可见,在历史上,杜甫和李白的关系,还是非同一般的好,誉为“诗仙”的李白,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他们俩可能是历史上最著名的CP之一。烈酒封侯本期的文章,便来聊一聊李白,这位最具有浪漫主义风格的诗人。

    2

    李白,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非常喜欢交朋友,他是唐朝的诗人,酒仙,道士,隐士,背包客,剑士,公务员,军师,嫖客等集多重身份于一身的一个人。他的人生大致可以分为五部分,川蜀青少年——中年游仕生涯——长安应召生涯——隐仕游历生涯——晚年报国流放生涯。

    公元701年,李白出生了,但是的出生地至今还没有定论,一说是在唐剑南道绵州昌隆青莲乡,也就是现在的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另一说是在中亚西域的碎叶城,也就是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以东的托克马克市附近,而后四五岁的时候随父迁到四川 。他的祖籍是现在的甘肃天水。

    家世家族等一些背景资料现在历史界了解的也是有点模糊。但是据《新唐书》的记载,李白是兴圣皇帝李暠的九世孙,李暠又自称是西汉将领李广十六世孙,要是这个说法靠谱的话,那么李白就是大将李广的后代,按照排资论辈李白与李唐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辈族弟。也有一些说法,说李白其祖乃是李建成或李元吉,当然,这种说法还是很勉强的。据《旧唐书》记载,李白之父名叫李客,为任城尉,至于李白的真实家世,现在还没有一个定论。不管怎么说,李白是李客第12个儿子,这个应该是没错的。

    李白五岁的时候,开始读书,他自己曾在53岁的时候作诗《上安州裴长史书》,诗中说自己“五岁诵六甲”六甲,也就是当时的小学识字课本。所以说在李白的内心里,自己是五岁开始接受启蒙教育的。

    小时候的李白,有这么一个典故,你一定知道,便是铁杵成针,出自于郑之珍《目连救母·四·刘氏斋尼》:“好似铁杵磨针,心坚杵有成针日。”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白读书未成,弃去。过小溪,道逢老妪磨杵。白问其故,曰:“欲作针。”白笑其出。老妪曰:“功到自然成耳。”李白大为感动,遂还读卒业,卒成名士。

    小时候的李白,少年求学,长期读书没有成果,便弃书而去,打算放弃。

    渡过了小溪,看见河边有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很粗的铁棍。

    李白好奇的问:“老婆婆,您磨铁棍做什么呀?”

    老婆婆说:“我要把它磨成绣花的针。”

    李白吃惊的说:“哎呀!即便是一般的铁棍,也难以磨成那么细的绣花针,就算是像我这样的年轻人,磨一辈子也未必能把这根铁棍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啊!”

    老婆婆笑呵呵的说道:“哈哈哈,小朋友你有所不知,功到自然成耳,只要我还活着一天,就会坚持不懈一天,把自己这根铁棍磨的比昨天更细那么一点,最后自然就磨成绣花针了嘛。”

    李白听后很有感触,想到自身的缺陷其实是可以用持之以恒的刻苦来弥补的,如此一把年纪的老人都能有信心去做看起来希望渺茫的事情,我怎么可以因一时的挫折就随便半途而废,放弃所追求的理想呢,于是马上返身回到学院继续读书。

    一年之后,李白再次下山,找到那位老婆婆,在感谢对自己指点的同时,也看到那根铁棍真的细了很多。

    若干年后,李白终不负天赋才华,卒成名士。写下大量流芳千古的不朽诗篇。当然,这是后话。

    李白十五岁的时候,已经有了不少的诗赋,写出来的诗作已经显示出了他在文学领域的天赋,得到一些社会名流的推崇与奖掖,当时的李白,也开始从事社会干谒活动。

    干谒,也就是为某种目的而求见某人,类似于现代的自荐信。当时的一些文人为了求得进身的机会,往往十分含蓄地写一些干谒诗,曲折地表露自己的心迹。

    这时候,李白逐渐的接触了一些道家思想,闲暇时间练练宝剑,剑术据说还挺不错,喜欢当侠士。李白还杀过人,李白于开元中所作《赠从弟襄阳少府皓》诗云:“……结发未识事,所交尽豪雄。却秦不受赏,击晋宁为功?”,还有“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两句。李白的朋友魏颢也曾说李白“少任侠,手刃数人”。就是说,无论是李白本人的自述,还是他生前好友的记载,李白都是杀过人的,而且所杀不止一人。李白参加过武斗,干过群架,杀过人,看来他的青少年,也是当个混子的。其剑术之高却仅位于裴旻之下,居唐朝第二。

    李白的诗,裴旻的剑术,张旭的草书,合称唐代三绝。

    很久以后,他和朋友叙旧,还曾兴致勃勃地回忆说,自己当年杀出五陵恶少重围的往事。见于《叙旧赠江阳宰陆调》

    等到他18岁的时候,便开始了假装隐居的生活,当时他隐居在戴天大匡山读书,他从赵蕤学。赵蕤是个以“王霸之道见行于世”的学者。隐居期间的他,还经常喜欢游山玩水,往来于旁郡,先后出游江油、剑阁、梓州等地,这些经历,让他对于自然山水,有了一种特殊的情怀。这也说明,当时的李白,家境富裕,要么怎么能有那么多闲钱到处玩耍。

    后来的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谣》),把美好的大自然作为理想的寄托、自由的化身来歌颂。他笔下的峨嵋、华山、庐山、泰山、黄山等,巍峨雄奇,吐纳风云,汇泻川流;他笔下的奔腾黄河、滔滔长江,荡涤万物,席卷一切,表现了诗人桀傲不驯的性格和冲决羁绊的强烈愿望。

    在出川之前,李白的性格、才能、兴趣的多样性,已经逐渐成型,少年的经历,便与其他文人不同一般。

    3

    中年游仕生涯

    终于在二十四五岁的时候,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离开故乡而踏上远游的征途,开始了他一生的不羁生活。李白先是从峨嵋山沿平羌江南下,到荆门、游洞庭,接着又到了金陵、广陵和会稽等地。

    这一阶段,大概是李白在二十四五岁到四十二岁之间,是李白漫游的经历,他的游玩可不是说报个旅行团,到处吃吃喝喝看看玩玩,而是有目的的,他一路玩,一路还要交朋友,这些朋友当中,除了一些文人,更多的还是做官的人。

    李白在出蜀之初,便曾做过一首诗《上李邕》

    李 邕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白直言不讳的表达着自己的理想,非常的自信、自负、不畏流俗。年轻的李白,敢于向大人物挑战,满是初出犊儿不怕虎的锐气。李白以不世之才自居,以“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功业自许,一生矢志不渝地追求实现“谈笑安黎元”、“终与安社稷”的理想。他以大鹏、天马、雄剑自比。他希望能像姜尚辅佐明君,像诸葛亮兴复汉室。《梁甫吟》、《读诸葛武侯传抒怀》、《永王东巡歌》、《行路难》(其二)都反映了他的这类思想。

    为什么叫游仕呢?李白内心深处,深藏的抱负与理想,但是他啊,不屑于通过科举走上仕途,所以经常进行干谒活动,所以写诗,就是他的工作,可以说是他的生存方式,他以诗歌的形式,来求仕,到了一个地方,他想做官,他就写诗,写给当地的大官,所以很多的诗里面,有名有姓的有很多,一些官员看了这些诗句,赏识了,就给他做一做官做一些事情。当然,完全抒发自己感情的诗,也有很多,毕竟李白的一生,写了上千首的诗词文章。

    726年,那一年李白二十六岁。春往扬州。冬离扬州北游汝州,后来又到了安陆,途经陈州时与李邕相识,后又结识孟浩然。

    这一年,李白写下了《静夜思》,它几乎是全世界华人耳熟能详的一首名篇。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也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李白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将自己远客思乡之情表达出来,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绎,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

    李白青年时代,想要一步登天, 通过科举来报效祖国太慢了。他很骄傲,要么自己不被重用,要么就是要成为决策级别的人物,辅佐国君成大材,不想从科员做起的他,继续着自己的游历生涯。

    时而出世求天下,时而隐居念苍生,隐而不绝俗,李白的这段人生,去过太多太多的地方了,他去过了湖南、江苏、江西、山东、湖北、河南、浙江、安徽、山西、陕西等等之地,真可谓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这些地方中,有两个是李白的据点,第一个是安陆,另外一个是在山东兖州一带,相当于是定居了。

    在安陆的时候,李白娶了自己的第一个妻子,许氏,前朝宰相许圉师的孙女。那一年,李白27岁。李白在襄阳经过朋友孟浩然的撮合之下,娶了这位前朝宰相许圉师的孙女,其实也谈不上娶,李白就是当了个倒插门女婿。由于在婚后长达十年的时间里,李白经常生活在他老丈人家里,有种寄人篱下的滋味使他非常的郁闷。不过他还是抱着很负责的心态去对待的,婚后得育一男一女,婚姻生活还是十分和谐的。后来妻子先他而去,于738年去世。

    那时候的唐朝,空前盛世,729年的八月五日,皇帝唐玄宗为自己四十岁生日举行盛大的庆贺活动,并以每年八月五日为千秋节。诏令天下诸州宴乐,休假三日。以宇文融管理全国财赋,强制税法,广为聚敛,供朝廷奢侈之用。那一年李白二十九岁。依旧在安陆。

    第二年,也就是李白三十岁的时候,曾多次谒见本州裴长史,但是因为遭人谗谤,上书自白终为所拒,被拒之门外。

    31岁的李白,第一次来到长安, 李白初入长安为期约三年。他隐居在终南山,广为交游,希望得到王公大人的荐引,干谒宰相张说,并结识了他的儿子张垍。也认识了寓居终南山玉真公主,这位是玄宗的御妹。李白又曾谒见其它王公大臣,可是均无结果。之后李白暮秋游邢州,寒冬游坊州。这一年,杜甫19岁,游于山西。

    这时候的李白,已经是穷愁潦倒了,他过了一段自暴自弃的生活,经常与长安市井之徒交往,多次干谒无果之后,李白离开了长安,后来去过开封,去过宋城。到达篙山时,李白有了隐居之意。李白是多元的,既有儒家的出世思想,也有隐居深山的潇洒念头。时而出世求天下,时而隐居念苍生,隐而不绝俗。

    当时,全国户数为七百八十六万一千二百三十六,人口四千五百四十三万一千二百六十五,为有史以来的最高记录。

    最终怏怏离去的李白。沿黄河东下,先后漫游了江夏、洛阳、太原等地。二十四年,又举家东迁,“学剑来山东”(《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他在寓居任城时,曾与孔巢父等人会于徂徕山酣饮纵酒,人称“竹溪六逸”。后又漫游河南、淮南及湘、鄂一带,北登泰山,南至杭州、会稽等地。

    所到之处,形诸吟咏,诗名远播,震动朝野,最后连天子也被惊动了。

    后来在李白三十九岁的时候,娶了人生的第二个妻子,刘氏,这一年,也就是在距第一次结婚12年、距第一任妻子去世一年之后。不过这次婚姻,李白不是那么幸福,因为刘氏有些看不起李白,她觉得李白平日里只顾着诗词歌赋,而不想着怎么挣大钱,让她有点失望,最后,李白愤而离开,不再回头。李白一生有过四个妻子,另外两个见附。

    4

    长安应召入朝

    公元742年,盛唐天子李隆基改元,是为天宝元年。由于玉真公主的荐引,唐玄宗下诏征李白入京,并待以隆重的礼遇:“降辇步迎,如见绮皓;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

    这时候的李白,已经42岁了,应召入京之时,颇为踌躇满志。

    《南陵别儿童入京》诗云:“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在李白的心中,自己将会大展宏图,有心作一番事业,以此来报答玄宗的知遇之恩。

    当时的唐玄宗,问到李白一些当世事务,李白多年游历,凭半生饱学及长期对社会的观察,面对皇帝的问话,胸有成竹,对答如流。

    玄宗大为赞赏,随即令李白供奉翰林,就这样,李白来到了皇帝身边,职务是给皇上写诗文娱乐,陪侍皇帝左右。玄宗每有宴请或者是郊游,一定要让李白侍从左右,利用他敏捷的诗才,赋诗纪实。当时玄宗的想法,可能是非常欣赏李白的才华,也想要李白将盛唐的时代描述出来,用文字的形式流传后世,向后人夸示。

    李白受到了玄宗的如此宠信,同朝为官的同僚,不胜艳羡,所以,嫉恨之心应运而生。

    天宝二年,李白四十三岁。诏翰林院。初春,玄宗于宫中行乐,李白奉诏作《官中行乐词》,赐宫锦袍。

    暮春,兴庆池牡丹盛开,玄宗与杨玉环同赏,李龟年看到皇帝与杨玉环兴趣盎然地在赏花,便令他那班梨园弟子拿出乐器,准备奏乐起舞为皇上与贵妃助兴,唐玄宗却说到:“赏名花,对爱妃,哪能还老听这些陈词旧曲呢?”于是急召翰林学士李白进宫,李白进得宫来,略一思索,便有了主意,很快下笔如飞,一挥而就,在金花笺上写了三首《清平调》诗送上。唐玄宗看了十分满意,当即便令梨园弟子奏起丝竹,李龟年展喉而歌,杨贵妃拿着玻璃七宝杯,倒上西凉州进贡的葡萄美酒,边饮酒边赏歌,不觉喜上眉梢,唐玄宗一见愈发兴起,忍不住也亲自吹起玉笛来助兴,每到一首曲终之际,都要延长乐曲,重复演奏,尽兴方止。杨贵妃饮罢美酒,听完妙曲,遂款款下拜,向唐玄宗深表谢意。

    李白很快就遭到了宫廷权贵们的忌恨,他开始遭到谗毁。

    “白璧竟何辜?青蝇遂成冤”《书情赠蔡舍人雄》

    “君王虽爱蛾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玉壶吟》

    这些诗句都是他当时险恶处境的写照。

    这时候的李白,对御用文人的生活也逐渐的厌倦,始纵酒以自昏秽。与贺知章等人结“酒中人仙”之游,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这时候,两位声名煊赫、风格迥异的人物相遇于大唐首都长安宫苑。一个是权重四海的 冠军大将军渤海郡开国公内侍监首领高力士,一个是落笔摇五岳、啸傲凌王侯,独领风骚的天才诗人李白。有一次,白酒醉应唐皇召集前去皇宫为 杨玉环作诗。因衣着破烂,唐皇赐李白衣物。李白因醉酒无法更换,便唤高力士为其脱靴。高力士自视尊贵但因唐皇在前,遂应之。此后怀恨在心,宫中人也恨之,谗谤于玄宗,最终玄宗逐渐的疏远了李白。

    野史上说,李白写《清平乐》的时候,是由杨贵妃磨墨、高力士捧靴。在此前的宴会上,还蒙贵妃用自己的勺子喂他汤喝。

    天宝三载春,李白被放还乡。这一次他在朝中任职的时间只有一年多,但却使诗人对社会的认识发生了深刻变化。

    5

    隐仕游历生涯

    离开长安的李白,李白到了东都洛阳。

    在这里,他遇到了蹭蹬的杜甫。

    于是乎,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见面了。

    此时,李白名扬全国,此时,杜甫风华正茂,却困守洛城。

    李白比杜甫年大11岁,但他并没有以自己的才名在杜甫面前倨傲。

    “性豪也嗜酒”、“结交皆老苍”的杜甫,也没有在李白面前一味低头称颂。

    两人以平等的身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在洛阳时,他们约好下次在梁宋会面,访道求仙。

    这一年秋天,两人如约到了梁宋。两人在此抒怀遣兴,借古评今。

    他们还在这里遇到了诗人高适,高适此时也还没有禄位。

    然而,三人各有大志,理想相同。三人畅游甚欢,评文论诗,纵谈天下大势,都为国家的隐患而担忧。这时的李杜都值壮年,此次两人在创作上的切磋对他们今后产生了积极影响。

    这年的秋冬之际,李白杜甫再一次分手。李白到齐州紫极宫请道士高天师如贵授道箓,从此他算是正式履行了道教仪式,成为了一名道士。其后李白又赴德州安陵县,遇见这一带善写符箓的盖还,为他造了真箓。此次的求仙访道,李白得到了完满的结果。

    公元745年秋天,,这一年,李白四十五岁,李白与杜甫在东鲁第三次会见。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两人两次相约,三次会见,知交之情不断加深。他们一道寻访隐士高人,也偕同去齐州拜访过当时驰名天下的文章家、书法家李邕。就在这年冬天,李杜两人分手。

    随着天宝年间政治形势的每况愈下,这时候的李白,对国事的倾危深感忧虑和不安。

    他在《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远别离》等诗中,都有自己对局势的看法,对李林甫、杨国忠等人的擅权和诛杀异己表达了自己的愤懑之情,对险恶的政局发出悲怆的呐喊。

    李白四处浪游,飘泊在梁园、鲁郡和金陵一带,还到过幽蓟等地。一路走,一路写,写出了很多的优秀诗篇。

    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吕尚、伊尹的遇合,固然增加了对未来的信心,但当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现实中来的时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离筵上瞻望前程,只觉前路崎岖,歧途甚多,不知道他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这是感情在尖锐复杂的矛盾中再一次回旋。但是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决不愿在离筵上表现自己的气馁。他那种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再次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像南朝宋时宗悫(que)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此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8年之久。这一时期,李白多次与友人岑勋(岑夫子)应邀到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丹丘生)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饮宴,借酒放歌。诗人在朝廷上被排挤,受打击,理想不能实现,常常借饮酒来发泄胸中的郁积。

    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李白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以抒发满腔不平之气。

    6

    安史入幕   溘然病逝

    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李白这一年五十五岁,与妻子宗氏一道南奔避难。春在当涂。旋闻洛阳失陷,中原横溃,乃自当涂返宣城,避难刻中。至漂阳,与张旭相遇。夏至越中。闻郭子仪、李光弼在河北大胜,又返金陵。秋,闻玄宗奔蜀,遂沿长江西上,入庐山屏风叠隐居。

    756年,正月,安禄山在洛阳自称大燕皇帝。五月,郭子仪、李光弼大破史思明,收复河北十余郡。六月,安禄山率部攻破潼关,生擒哥舒翰。

    757年,李白五十七岁。当时玄宗之子永王璘率师由江陵东下,“辟书三至”(《与贾少公书》),以复兴大业的名义恭请李白参与其戎幕,李白遂满怀热忱毅然从戎。不料肃宗李亨和永王璘之间又祸起萧墙,李璘军败被杀。李白也因此在浔阳获罪下狱。

    后来李白被宋若思、崔涣营救。成为宋若思的幕僚后,为宋写过一些文表,并跟随他到了武昌。李白在宋若思幕下很受重视,并以宋的名义再次向朝廷推荐,希望再度能得到朝廷的任用。

    但是,李白,最终以参加永王东巡而被判罪长流夜郎,也就是今天的贵州桐梓。

    这一年杜甫四十六岁,李白五十七岁。

    在当时,杜甫以为李白正陷于非常危险的处境之中,误信了流言写诗寄托沉痛的哀思。

    “世人皆欲杀”杜甫《不见》。

    李白溯江西上,到了巫山的时候,遇到了皇帝的大赦放还。

    这时候的李白,已年近六十,但是他仍壮心未已。

    又两年,61岁的李白,又一次踏上征途,准备参加李光弼的平叛军队,途中因病折回。

    762年,李白死了,结束了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

    附:

    1、生死考证,关于李白的出生地,唐人所撰李白身世资料,最可信者,除魏颢、李阳冰分别为李白编集所写的序文外,再就是刘全白、范传正于李白身后为他写的碣记和碑序。“白本家陇西,乃放形,因家于绵。身既生蜀,则江山英秀。”(魏颢《李翰林集序》);“神龙之始逃归于蜀,复指李树而生伯阳;惊姜之夕长庚入梦,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李阳冰《草堂集序》);“君名白,广汉人。”(刘全白《唐故翰林李君碣记》);“神龙之初,潜还广汉。...公之生也,先府君指天枝以复姓,先祖母梦长庚而告祥。”(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魏称绵,李称蜀,刘、范称广汉。实则地点相同而有详略之别,魏、李、范三人均指明李白生于蜀中,为蜀中绵州(汉称广汉)人。20世纪70年代,郭沫若提出“碎叶”说。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李白研究的深入,学术界普遍采纳李白生于绵州昌隆县青莲乡(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镇)的说法。

    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三年(756年),他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永王与肃宗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连,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写下《早发白帝城》。晚年投奔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逝,也有说是:“醉致疾亡”,就是喝酒引发疾病而死(见皮日休《李翰林诗》)。也有说是单纯的喝酒猝死(见《旧唐书》)。也有说是醉酒入江中捉月溺死,这种说法古已有之且广为流传。

    2、身世之谜,关于诗仙李太白的家世和身世,唐代当时就讳莫如深,特别是对其祖父、曾祖父,史料无一记载。李白自己很少谈及家世,偶有所及,也往往只提远祖,讳言近亲,闪烁其辞,故布疑阵。尽管如此,还是有人从历史的尘幕中看出了蛛丝马迹。最早提到此事的是唐梓州刺史于邵,他最早在李白故里立碑纪念,明末曹学全《蜀中名胜记》载有碑文内容:“白本宗室子,其先避地客蜀,居蜀之彰明,太白生焉”。接着提到此事的乃宋人杜田。

    延至当代,才有《中国青年报》1985年7月28日所载兼葭《李白身世之谜》,转述台湾学者罗香林认为:李白乃李建成之后。韩维禄1988年撰文《李白“五世为庶”当为李建成玄孙解》论证李白乃唐宗室,李建成玄孙。持同样观点的徐本立1990年发表《李白为李渊五世孙考》亦认为李白应为凉武昭王十二世孙、太祖李虎七世孙、高祖李渊五世孙、太子建成玄孙。而朱秋德的《论李白的宗室情结及对其人生诸要素的影响》(《丝路学刊》1997年第4期),更对李白的身世及人生诸要素作出一番综合考察和评价,以期接近历史本来面目。

    李白的研究者们主要引据的是李阳冰《草堂集序》和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李阳冰《草堂集序》作于李白同时,其中的身世内容当出自李白口授,范传正作《序》时有李白孙女陪范主持其祖父迁墓之事。

    朱秋德在他的文章中说:“李白作为沦落民间的宗室之子的人生悲剧是命定的,是谁也无法解救的。祖先的血脉周流其身使他渴望有所作为,但祖先蒙受的罪孽又使他不敢有所作为;建功立业而又害怕暴露身世使他的精神和行为在庙堂之高和江湖之远间首鼠两端。他的一生就是在这种矛盾中,在祖先留下的物质财富和精神枷锁中度过的。他是戴着镣铐跳舞的人,而这镣铐世人看不见,只有他自己知道。”

    3、祖籍迷雾,虽然90年代以后大多数学者认同李白出生地在四川江油,但是关于李白确切的出生地还是存在争议,大致学者们认为主要有三个地方:分别是四川绵阳江油、陇西成纪、吉尔吉斯斯坦碎叶城。

    4、李白的四个女人

    原配:许氏,结发妻子,唐高宗时宰相许圉师的孙女,与李白生一子一女。

    继室:宗氏,第二任妻子,唐高宗时宰相宗楚客的孙女。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携宗氏南下。后李白因李璘案下狱时,宗氏曾奔走营救。

    刘氏,与李白同居,后分手。

    某氏,东鲁一妇人,与李白同居,生李颇黎。

    7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李白,无论是同代人,还是后人,对其评价都极高

    杜甫:“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辛弃疾:“当年宫殿赋昭阳,岂信人间过夜郎。明月入江依旧好,青山埋骨至今香。不寻饭颗山头伴,却趁汨罗江上狂。定要骑鲸归汗漫,故来濯足戏沧浪。”《忆李白》

    杜甫:“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饮中八仙歌》

    魏颢:“白与古人争长,三字九言,鬼出神入。”

    苏轼:“李太白、杜子美以英玮绝世之姿,凌跨百代,古今诗人尽废。然魏、晋以来,高风绝尘亦少衰矣。”《书黄子思诗集后》

    吕居仁:“唐自李、杜之出,昆耀一世,后之言诗者,皆莫能及。”《江西宗派图序》

    龚自珍:“庄骚实二,不可以并,并之以为心,自白始;儒仙侠实三,不可以合,合之以为气,又自白始也。”

    酒入豪肠

    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本文部分内容史料整理自

    《新唐书·列传·李白传》

    《旧唐书·列传·李白传》

    《唐才子传·李白》

    《草堂集序》李阳冰

    《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范传正

    《李翰林集序》魏颢

    《唐故翰林学士李君墓碣记》刘全白

    图片来源于网络

    — END —

    点击下面蓝色字体阅读往期文章

    儒学史上最后一个开宗立派的宗师级人物

    他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的一尊精神偶像

    张幼仪,不好的婚姻却使她成长,遇到了最好的自己

    国士无双者,唯大将军韩信

    陈寅恪,有这么一位教书匠,大师之后再无大师

    杜甫说:如果能重来,我要选李白

    苏东坡:他把别人眼中的苟且,活成了自己的潇洒人生

    杜月笙:上海青帮 “流氓大亨”,去世前烧毁全部欠条,并告戒后人不得追债

    李小龙的传奇人生,一扫病夫龙骨傲,唱他万遍警来人

    — 是非成败,人生豪迈 —

    — 坚持走心,坚持长得好看 —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杜甫说:如果能重来,我要选李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utjm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