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世界,是真正的我們自己的意識形态的投影、或者叫:投射。----李宗奇
吃、喝,本來是為了譲我們人类对抗熵增的一種方式,是為了譲我們暂時不死。
但是,人总有一死。人,总有一死,因為熵增定律。
熵增定律告诉我們:“任何物质的結局,都有死。”所以,人當然也會“死”。补充能量,只是為了延缓,或者説:抵抗熵增罢了。
道理是這樣的。這種,和死亡的對抗,從我們一出生,就已经开始了。
道理是這樣的。可是,當周围的生存环境稳定,规律、且秩序井然;并且食物和水源都變的触手可及的時候,比如現在,比如在一些目前已知的,地球上的发达國家,甚至一些中等发达國的部分地区......
在這些地方、地區内,社會秩序相對來説,比较井然有序,人們起码在外在表现形式上,都体現的趋于理性,和守规矩。
這是适合、适宜人类生存的环境,因為,有稳定的秩序、有相對健全的法律、法规,還有應該説相對健全的经济体系,和符合自己自身特點的货币体制......等。
在這樣的條件下,相對安全的食物和水,就變的比较容易获得、与取到。這就导致了,在這部分地區生存的人类們......他們不會、也很少有機會想到:死。
所以,對這部分人來説,死亡,是相對陌生,和可怖的。因為‘生存’,對于他們而言,起码對他們(既:生活在上述部分地區的人們......)中的某一部分人而言、而講,叫做:過于的轻松,和唾手可得。
這导致了他們,根本就不會随便想到死。
而,對于那部分雖然也生在同一地區里,但生存對他們來説‘相對困難’的部分人群......因為他們這部分人(既:与罢‘生存’看成是可以唾手可得的,這部分人生在同一地區,但‘生存’對他們來説,叫:‘相對困難’的那部分人......)与罢生存,看成是可以唾手可得的那部分人們......挨的太近了,所以説他們(既:与罢‘生存’看成是可以唾手可得的,這部分人生在同一地區,但‘生存’對他們來説,叫:‘相對困難’的那部分人......)也不會轻易的,想到:死。
死亡,對于他們而言,既:生存在地球上的某些秩序井然,人們普遍的守礼、守法,且经济体系完整,法律健全,人們對食物和水的需要,都可以得到相當程度上的满足,与需求补给的地區内的人......對这部分人來説,死亡對于他們來講可能是普遍相對‘陌生’的。
所以他們惧怕死亡,罢“死”,看做是一種:要麼是“很久以後”的事情......要麼是視而不见,或者避之不及,忌讳、且讳莫如深的事情。
死亡,對當今地球上的這部分地區的這部分人來説,就是這樣的:一種概念,和认识。實際上,錯了。人类发展成這樣,既:罢“死”,甚至看作為了一種:避讳,和恐惧,我不知這是人类的幸,還是:不幸。
但實際上,不單“死”是一個伪命题,“生”也是一樣的。此二者,皆為:是伪命题。存在的意義,是為了養成自己的内化道德,和提升自己的精神水平、与层次。這是存在的:唯一意義。
道理是這樣的。而,人一旦罢“生”成了是理所當然、理所應當的話,那自然而然的,就會自己寻着“生”的一種“享”,与“美”來......
继而转化成:贪“享”、贪“美”,實際上(既:贪“享”、贪“美”......)就是:贪生。人一旦贪生以後......死就成了‘贪生者’們的对立面,成為了他們的陌生,与恐惧......這世上一切的罪与恶,皆是由不同程度的‘贪生者’們,所造成的。
道理是這樣的。然而,事實証明,一切的罪与恶,都是由人物质生活、物质條件的丰富与丰盛而演化地。所以,理論上來説、來講的話,物质是使人沉沦、沉醉的:罪魁祸首,和幕后主宰。
但,因為物质本身又是:伪命题,所以精神,就成為了:真正的真實。
道理是這樣的。物质的丰盛,直接导致了一部分人类‘生存’的相對容易、与轻松。生存的相對容易,与轻松,导致了人們對“生”產生了眷恋,或者對“死”產生了好奇。但這都不是:活在當下,的好方法。
道理是一樣的。活在當下,就是:禅定。按照《坛经》所講,云:“外無相為禅”,“内不乱為定”的原则可知:
“一切善恶不思量”(既:禅),“一路見證不做妖”(既:定)。乃為人至純真理也。
道理是一樣的。----作者:李宗奇 庚子年 十月十二 于自家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