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边空了个位子,心里也有点空空的。行走在人间,了无牵挂的虚无。 最新的人在夜里的意念中抚摸长发,一寸一寸地慢慢打理着,待睁眼时仍是梦醒时分。儿时的记忆,学时的记忆渐渐退去,想要构建的新的记忆,宛如手缝中的细沙,想要抓紧,流失得更快。 所有的悲痛是什么?软肋又是什么?这三年象是度完了这一生的劫,整个人生又归零而至。措手不及,命中注定,原来不过是在抗争灵魂的欺骗,需要这么敏感吗?最后的承受者又能是谁呢?所有心有所望的期许到最后都会是由自己来承担的,最好的方式从一开始信奉着自己,唯己而开。赵丽颖,面对婚变,显现的不是受伤害,不是迎合,而是一种态度的选择。独立着才是最美的状态,不依靠,不依恋,并进亦可同出,如此,分又如何合又如何。如果两个人的结合一方是为了满足另一方的欲望,除了痛苦还有什么,就算幸福或是甜蜜,终究也不过是一时的。 认知是什么?是看清了人生所有的真相之后的释然吗?是对原有的自我的心智的一次次洗礼吗?还是只是在新的行动前给自己的头脑安装的一个接收器呢? 发生的事用文字如何记录?更好的记录?愿意写,如果一直写不好,还会愿意写下去吗?可以有什么方法教会他人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可以写得很清楚呢?除了思维模式的套用,还有什么?主题的确定,活泼的方式? 看,在这里,我已经写了很长时间了,也没有找到一种好的方式来总结这一天。这一天的时间接触了很多的人,经办很多的事,大脑也思考了很多,新的想法跳跃在脑海中,久久也不能散去。这一天,又似乎并没有发生什么事情,一直处在一种气压中:晕乎乎想要睡觉的感觉。想要去想一种声音总告诉自己:放下吧,不要再去想了。 一个小时的西边之谈更是不知道聊了什么,原本一件在电话里3分钟可以解决的事,绕了那么久,花了一个多小时,最后还是没有谈成嘛。一个人的思维习惯与水平的提升还是需要积累的过程的,学了生涯规划,给他人做规划,这中间还有太长的一条路。 资源可以罗列出长长一串,但属于你的就未必有那么多。所有的资源最后都是价值的交换,能交换出去吗?能为对方带来什么呢?这种与人深入的交流方式倒是可以借鉴一下,每周安排出半天时间,与园区内或是松江区内的同行、非同行进行促膝的深入交流,听听不同人群的声音与对生活的诉求,尤其是对个人成长的声音。 对人的成长的方式也可以从五个方面去考虑,一是深层次的东西,比如如何提升个人的素养,如何从内在本质上来改善自我的品质;二是基于个人内在价值观与诉求构建自我能力清单,有通用性的能力,有个性的能力;三是能力圈会延伸出角色层,学生的角色,父母的角色,工作者的角色,领导者的角色;四是角色的不同资源链接也便不同;五是以上所有的内在与后天的东西反过来也会影响到自我的外在形象与气质。 职业生涯规划从一生的长度来说就是那么点事,从维度上来说,可以从兴趣、能力、价值观三个方面去考虑。 说出去这些,能对你起到什么作用吗?突然发现既然学到了那么多,那如何找到一种可以发挥作用,链接到需求的人群呢?让需要的人能够得到帮助,而我的价值也能变点现?这样的循环才是有意义的轮回。文章给人以启迪,桥梁般架构与携手。 还有一种杂音:想念,想念,想念。嗯,放下,放下,放下,时间的空档而已。这是一种变相的逃避,真正的直面是敢于说出心中的真正所想,而不是含蓄的等待。不如放手,走在起点,看生活的残阳与绚烂。
(齐帆齐微课第56篇,共1378字,累计96999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