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早晨,车载电台当笑话播了则消息:一名六岁男童由于紧张焦虑患了脱发症,病因是他连续参加了几项特长班选拔考试,而且成绩均不理想。
当妈的茫然不解欲哭无泪。
她信奉那句名言“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画画、舞蹈、跆拳道、围棋各种技艺……但凡儿子多瞄了一眼,她二话不说绝对支持他深造。
却万万想不到神童的出现只为印证“物以稀为贵”,而神童亦有“大未必佳”的隐患。
也可能家长们正是明白这个道理,才不惜血本为孩子将来加持助力,期盼他们小时神通长大神奇。至于那隐患谁知道落到哪家头上,人总不能因噎废食。
然而,世间最容不下一厢情愿。
2
今年又接了毕业班,第一节课有个女孩儿大方站出来评判我的教学方式。她理所当然提议:“老师,我觉得你应该先给我们讲句型,还有单词不用集中过关。”
我了然:“你假期补课了?”
她满眼骄傲:“老师怎么知道?我把前三个单元全学完了!”
我苦笑,我自然知道这历史规律。
因为,作为地位尴尬的一门学科,每年都会有许多以“中国人不学外文”为借口放弃努力的学生。
作为中高考重量级敲门砖,每年又会有更多望儿女成龙凤的家长给英语补习机构奉上心意。
作为跟英语学科死磕了将近十年的英语教师,我既深切理解家长苦心,又由衷同情他们“爱之恰害之”的无助。
3
英语补习机构招生对象小到学龄前娃娃,大到急欲提高卷面分数的高三学子。诚然,不可否认有些孩子达成了目标,但更不容忽视那诸多失败事例。
不是那些孩子笨,是因为他们不情愿站这个队。
老师、家长,学校、社会,霸道地给他们画了一道又一道起跑线,督促他们奋勇向前。即便偶尔一圈失利,也要立刻鼓起勇气与一并落后的同伴再次竞技。
他们被动参赛,有几分领跑的决心?
那个质疑我教学方式的女孩,凭借的只是比同学早走几步的心理安慰,却不是一直领先的信念与实力。
她很快被后续发力的同窗超越泯然众人了,一如小升初的暑假背会26个英文字母而沾沾自喜的学弟学妹。
他们同样不明白所谓提前学习学的通常是皮毛,竟然因皮毛在手轻视随之而来的劲敌,以轻敌态度应对加深的知识,只有一败涂地。
4
站上起跑线不算赢,起跑线抢跑不算赢。判定你输赢的不是呐喊助威,甚至忍不住偷偷推你一把的亲友团,而是裁判。
明白了么?孩子们。
人生这场比赛的裁判尤其公正不讲情面。
他含笑看我们走向终点,那里唯有死亡一个站台,我们怎舍得赛程不尽心精彩!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于是双十年华便将上海的十里洋场作了她《传奇》的背景。
年轻的章子怡卯足了劲要出人头地,一袭红肚兜挤上领奖台,短短数载铸就了“国际章”的风采。
年少成名风光无限,余生还可以比他人更从容。
所以,想成功没有错,就怕被人群裹挟找错起跑线。
关键看你是否选对了自己擅长的赛场,能否咬紧牙根坚持跑到目标身边。
记住:领跑起跑线是有效策略,你是策略的制定人与执行者。你要享受一马当先的快意,就不要让它消遣你的判断力。
![](https://img.haomeiwen.com/i8669065/5e7a1e2ee272e093.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