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时期的历史背景【上】
公元前384年,亚里士多德诞生在雅典城以北二百公里左右的马其顿城市斯塔基拉。他父亲是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祖父阿敏塔斯的朋友和御医。
亚里士多德本人似乎曾经是阿斯克勒庇俄斯医师联合会的成员之一。
他在浓郁的医学氛围中长大,就像后来的许多哲学家从小就浸润在神学的环境中一样;他有着一切机会朝科学探索的路途前行,从一开始他就注定要成为科学的奠基者。
关于他的青年时期说法各异。一种说法是他生活放荡不羁,挥霍完他的祖业后,为了不挨饿而参军去了,后返回斯塔基拉学医,三十岁时前往雅典师从柏拉图学习哲学。另一种比较崇高的说法是他十八岁即被送往雅典,在柏拉图的监护下学习知识;但即使是在这种听来更可靠的说法中,也充分显露了一个行色匆匆的青年的鲁莽躁动。
其实,不论哪种说法属实,感到震惊的读者或者说是后人及现代的我们最终可以庆幸的是:我们的哲学家终于还是落定在柏拉图学院安静的树荫下了。
亚里士多德在柏拉图门下学了八年一——或者二十年,因此他最广为人知的哲学思想,甚至那些极其反柏拉图的思想中,都透露着柏拉图的痕迹,证明这确实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时期。
因而,人们更愿意相信这段时光是快乐幸福的:一个聪慧敏锐的学生在一位出类拔萃的老师的带领下,两人如情侣般行走在哲学的花园中。
然而,这两人皆为天才,众所周知,天才是绝不会轻易同意另一位天才的意见的,这就像炸药碰上了明火。他们的年龄相差近半个世纪,彼此间无法完全超越年龄上的代沟、消除性格上的冲突。柏拉图看出这位来自野蛮北方的新弟子具有超凡的智力,并一度将其推为学院的明星-——似乎是说,他是智慧的化身。
而亚里士多德则花了大把的钱购进书本(在那个没有印刷的年代,书本指的就是手稿);他是在欧里庇得斯之后唯一搜集图书、构建起一座图书馆的人;而他对人类学术文明的贡献之一就是确立了图书馆书籍分类的总原则。
因此柏拉图将亚里士多德的家称为“读者之家”,饱含赞美之情;但也曾有些传言则更愿意相信这其实是我们的哲学大师在隐晦地表达亚里士多德不过是只大书虫。
另一场确凿的争论发生在柏拉图晚年,我们雄心勃勃的青年显然发展出了一种“俄狄浦斯情结”,出于对哲学的热爱而反抗自己的精神之父,暗示智慧是不会随着柏拉图的死亡而消亡的;我们垂垂老矣的圣人则称他的学生为吸干母亲乳汁还踹了她一脚的不孝之子。
博学的泽勒在他的著作中将亚里士多德几乎塑造成了一位道德上的圣人,对其极尽崇敬,就是为了让我们不要听信这些谣传;然而我们更愿意相信一句成语:无风不起浪。
其他一些关于此一时期的故事似乎更加复杂:一些传记家告诉我们,亚里士多德建立了一所雄辩学校,意与伊索克拉底抗衡:还说在他的学员中有赫米亚斯那样的大富豪,此人不久之后就成了阿泰纽斯城邦的独裁者。
此次荣升之后,赫米亚斯邀请亚里士多德到他的朝廷做客;公元前344年,他将自己的一个妹妹(或侄女)许配给了自己的老师,以报答其往日恩泽。有人或许会怀疑这只是个惯常的希腊式馈赠,但历史学家们急忙向我们证实说,极端聪颖的亚里士多德确实一生都享受着幸福的婚姻生活,遗嘱中谈起妻子,口气很是关爱和不舍。
一年后,马其顿国王菲利普将亚里士多德召进培拉宫廷,要他担任亚历山大的老师。
我是 @别具一格格,爱文字爱分享爱创作。
正在码字创造人生,
岁月孤苦,唯热爱可抵漫长,
期待与你相遇,学习,进步与成长。
喜欢记得点赞收藏,我们下次分享见。
期待关注,让你每天收获一篇优质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