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江水此东流,望喜楼中忆阆州”
阆州城距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这里历来是古蜀国的军事重镇,三国猛张飞就曾驻守七年,后来被杀,死后被追谥为桓侯。谥号什么意思呢?大概算是对一个人的盖棺定论,好歹也是开疆拓土、威震八方之人,所以桓侯祠俗称张飞庙。
阆州城山围四面,水绕三方,江对岸山势如屏,苍翠欲滴。古城整体地势平坦,街巷以中天楼为核心,层层展开,布式棋局。滚滚东流的嘉陵江,最后在重庆朝天门汇入长江,结束了使命。作为共饮嘉陵江水的城市,应该多少有些渊源。
从公路的距离来看,阆中离成都和重庆差不多都有300公里,高速路自驾估计要四、五个小时,一趟下来人疲马乏。好在现在动车两个小时内就可以到达,已经非常的方便。所以我认为在大城市经济范围圈内的千年历史古城,想必屯街塞巷,一派繁荣吧。
漫步于古城街道,游人并不太多,静谧的小道反倒让人有些不安,好些店面关闭,民宿客栈估计生意惨淡,满街的醋味,更增添了景区的落魄感。
何以这么冷清呢?
坐在胡家院子,沐浴着三月的阳光,品着十元的花茶,泡着五元的醋脚,欣赏着陈旧的雕饰镂刻,这些窗花图案,朴实而精细,厚重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从人文价值对城市古镇的影响看,如沈从文的故居凤凰古城,著名的《边城》描绘的湘西风情画卷,让凤凰古镇游人如织,火爆得要收门票。
总设计师的故乡偏僻小镇,人文价值也迅速提升了城市的旅游价值。
杜甫曾来过阆中,写下了“阆州城南天下稀”的佳句。想想把杜甫草堂移到阆中,也不会仅剩这般醋意浓浓的光景了。
是文化的差异吗?这怪张飞粗人一个,有文化和没文化背景真的不一样!
流浪大师沈先生,有文化,手捧书卷,满腹经纶,虽然天天捡垃圾,但精神世界蛮欢得很,《论语》《左传》信手拈来,孔子曰……其实孔子是有争议的,孟子就批评过他“圣之时者也”,权势者的圣人,说好听点,是随遇而安,说难听就是识时务。鲁迅先生说他是摩登圣人,想必贴切。夫子庙固然热闹,但一般的庶民绝不会去参拜的。要去的,多是神庙佛寺,财神、观音那是人人都学得来的精神膜拜。伶俐的人们把沈先生追成网红,把他当精神导师,想必比那拜神来得现实,来得快当。好在他自己很清醒,“善始者众,善终者寡”,不过是不虞之誉,都是为了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追求方式,在这个浮躁的社会,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鲁迅先生的话,看来100年还未改变。
但不管怎样,有文化,多读书总是好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想到这里,我也拽两句吧,抒怀一下曾经的东京热。
“暖风熏得游人醉,错把阆州作汴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