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我有一个难言之隐。
在美企工作多年,遇到老外来电,却总是紧张得要死,说得最溜的一句话,是“能不能请你留下邮箱,我一会儿给你发邮件?”或者“我需要把你的电话转给别的同事。请稍等~”
挂上电话,恨不得手心里都是汗。心里很是鄙视自己,却不去为未来可能接到的电话做任何努力和改变。每当有人问起,“你英语一定很好吧?”只能讪讪地说,“还行”,又为自己的厚脸皮脸红。
这一个难言之隐,在踏上美国海关的那一刻,神奇治愈。
因为,没有了后路。
对方不会因为你听不懂允许你现发邮件,自己也不可能再去找别的同事求助。于是放松下来,反倒每一个词都听得无比清晰,也知道如何回应。
还记得入关前,如果身上携带的美元超过一定数额,需要填写FinCEN表格申报,老外问了一句,“是你身上带了超额的美金还是他?”指了指牛牛爸爸,我只回了一个词“Both”。
顺利通关。开始了我们一家三口快乐的Chinglish生活。
笑来老师总结了掌握一门外语的最少必要知识:
认识字母
认识音标
会查字典
懂基本语法
会查语法书
会用Google搜索引擎
这些,都没错,不过,对于口语而言,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勇敢开口。相信我,老外真的能听懂我们说的,就像老外跟我们说中文,说得再烂咱也能通过猜测和肢体语言蒙个八九不离十一样。
语言的本质,在于沟通和交流。
能够流利地运用对方的语言跟对方沟通,固然是加分项。不过窃以为,比起用词的流畅,思考的深度才是更让人印象深刻的东西。
那么,我们应该止步于Chinglish吗?当然不。(好后悔现在才意识到)
记得有个留学生,毕业以后住在一对美国人家里,在我看来,她的英语已经足够好了,可是,她却还总是主动寻求对方的帮助和反馈,请他们在自己用法不当时,及时纠正自己,就这样,她的英语更上了一个台阶。
有一次跟那个老头聊天,说Echo的英语在中国留学生中是很不错的了,他点头,说“还有很多细节可以再进步。”
我自己呢?不确定一个用法去问他们对不对的时候,老头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You can if you want.”
潜台词是啥就不用说了吧,而我,却傻傻地坚持说自己的Chinglish,放过了刻意练习的机会。
假如上天还给我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一定会告诉那时候的自己:
刻意练习
主动寻求反馈
极致践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