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无非就是在细节上下功夫。换个角度来叙述我每天的那些鸡毛蒜皮吧:
我们的语文老师不是班主任,可她就像太平洋的警察,啥都要管。
每天早餐后走进教室,她已端端正正地站在讲台上,微笑着迎接我们。等我们坐下,她就努力地睁大一双炯炯有神的小眼睛,在教室里四处搜寻。还是卫生组长聪明,马上安排值日生重新收拾,老师的眼神指向哪里,扫把拖布就打向哪里。等到教室溜光干净,桌椅被摆弄得整整齐齐,上课的铃声响起来了,读书声也就清亮起来了。
“抬头、收腹、挺胸,离桌子远点!”听到这里,千万别以为是在训练礼仪小姐,而是老师对我们的站姿提出的高标准严要求。她总说,站有站相,不要松松垮垮,弯腰驼背,未老先衰,像一个个小老头小老太太,让人误以为走进了养老院。天啦,我们有那么差劲吗?谁也不希望自己不精神啦,只好努力照办。可怜了那几个胖子,肚子怎么也吸不进去,下课被老师拽着四点一线站墙根,说是陪老师一起减肥。
也不知道为什么,我们一写作业就会趴在桌子上,老师先是表扬:“看了一大圈,只有小林同学的坐姿最漂亮,三分之二执行到位。”闻听此言,大家立刻移动屁股,调整坐姿。过一会儿,只听一声低低的像蚊子哼哼似的声音飘来:“你们要逼我使出一指禅的功夫吗?”如果这时候的你置若罔闻,就要享受美味了,真真的叫一个酸爽!至于什么是“三分之二”,那可是我们才明白的暗语。
老师的要求可不止这些,回答问题必须面向大多数同学,声音要让全班同学听见,她还说声音小就是缺乏自信的表现,发言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听明白,下课在教室里必须小声。有时候她把书卷起来放在同学嘴边,那意思很明白---给你话筒了,扩大音量呗!现在倒好,我们班出现了许多大喇叭,一张口吓人,好像别人都是聋子似的,下课也控制不住,是不是有点适得其反了呢?
虽说她的要求多了点,可我们还是喜欢她,因为她总让我们枯燥的学习生活充满乐趣。就说六一的前一周吧,因为周三要进行《日有所诵》前四单元的检测,她周一在教室里给我们大秀抓石子的技法,说谁先背诵过关,就送给谁五颗亲手捡的石子。同学们那叫一个积极呀,争分夺秒,随时随地都念念有词。先过关的同学不仅拿到了石子,还得到她手把手教石子玩法的高级待遇。第二天有人兴冲冲地去过关,得到的消息却是没有石子了,她变戏法似的每人送一条金黄色的荣誉带,女生可以系在马尾辫上,男生绑在手腕上。转眼到周末了,有学生问她给我们准备了什么节日礼物,她神秘地说:“今年儿童节不送礼,送礼就送大礼。这个礼物就是教会你们玩石子,如果你学会了,就说明收到了老师的礼物,这个礼物会陪伴你一辈子。如果你不愿学,那就是你拒绝了老师的礼物,不要怪老师哟!”
儿童节没有作业,她鼓励我们送自己一个不一样的礼物---冲关《小学生必背75首》,还说自己送的礼物最有意义,最难忘。蒲昕憶挑战成功,她送了一个手工缝制的沙包,还在教室现场演示如何玩,看得我们眼馋,只有羡慕的份。
没想到六一那天下午,她邀请厦门大学的一个姐姐(她的好朋友)来给我们讲故事。中场休息时我们和四班的同学一起在教室里品尝了小奶糕。第二节课大姐姐讲座结束以后给我们每人送了一个不二家牌子的棒棒糖,甭提有多甜蜜了。我们儿童节好有趣,不仅有了精神食粮(大姐姐给我们分享了她的学习故事和学习经验),还凭借雪糕和棒棒糖让这份情谊甜到了嘴里心里,留在了童年的记忆里,定格在了三年级的儿童节。
有了这样的语文老师,不知道是该难过还是该高兴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