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于姑苏江畔的沉望.......》
《姑苏赋》
乌栖重上九层台,枫桥瑟瑟夜色寒,
借问太湖松上客,灵岩溪头更声长,
碧螺春香情意闹,沧浪孤舟任江流,
虞山一曲心邈远,吴门醉画入梦来!
疏雨横塘路,乍清明,芳景如绣,
飞云画堂春波去,几许?
万家灯火,满城霜华,唯有溪风度!
凌烟蘅皋暮,但闲情,月桥似玉,
琐窗竹甸暖弦声,何驻?
林木纵横,明朝沉醉,一枕黄粱绪!
饮朝露以回风兮,悲前路之汗漫,
感悒郁以凌空兮,思愁雨而增暮,
适中馈之长漠兮,得徘徊而幽觅,
噤寒蝉而鸣喈兮,聊周游其观复,
影霁霁以离忧兮,道邈邈之流常,
苏台固以饮夜兮,泊兰舟之横暮,
乌栖上以别渡兮,游枫桥之锦绣,
松鹤淼淼以平望兮,沐沧浪之抒怀,
感周庄之春在兮,叹泰伯其泪垂,
愿晨光之在目兮,瞰霓霞之浮动,
愿晨光之在耳兮,与琴音之妙舞,
愿晨光之在手兮,沐圣辉而极乐,
愿晨光之在足兮,振飞羽而高翔!
虚极其己,实则无我,
静笃其心,玄同于道,
守诚致善,和乎中正,
死而恒寿,精妙太微,
万籁俱静,归于祥和,
其音邈远,一体浑然,
万物奚复,始于太初,
其境邃古,追远如是!
尽乎天地真性而自无不为,
方得乎博深厚远高久长矣!
投下不安的月影,
温和的双手在我心与此心之间荡漾,
春云的宁静轻轻地飘散了,
当时光向空中的彩虹衣袂上洒落,
永恒,那么安详!
虚无,那么静谧!
忽而绿如碧玉,
忽而举目皆冰!
在一次次的困境中花儿更加茁壮,
风雨寒霜的磨砺如此甘甜,
只因心底的远方对我热诚期待,
我怎能让你失望,怎会使你落空,
纵是千难万险,我的梦依然是你,
纵然只见漆黑一片,我的眼嫣然是你!
上苍将你所有的思念置于,
这黑暗的纯粹之中:曙光依旧!
惬意的心境被柔和的灯光温煦,
晨曦的春日如缕缕温暖的溪风披洒在乳白色的床榻上,
把往日的浊气一扫而净,
凝注于指键的摩擦间,
生命在不知不觉中飞扬,
在这片鱼米江南的姑苏繁华里,
红尘俗世被宁静澄澈洞穿,
却未留下丝毫印迹!
始终值得伴随心灵的唯有对心灵本身的洞观与沉思,人的心灵基于人所生存的广义社会的本质关系,社会学之思着眼的正是人存在的社会的广义性,后现代性下的生命与多重时间则是着眼于人存在的社会广义之中蕴含的本质关系,有此存在基础才有发展的可能,如此才会探索意识的宇宙与意识的起源与结构,前者着眼于意识的生理机制的自然因果,而后者着眼的是意识的社会进化的历史因果,在此之中起中介沟通作用的正是心理认知的内在原理,而且也是可以具体实证与自我检验的体认层面,然后才会萌生深邃而高层次的最高体验需要,以求精神的终极意义归属,也就是印度瑜伽哲学所探讨的范畴,这一需求的个体性鲜明,而致力于掌控社会人事的发展变化以得和谐通达的便是中国易经哲学所探讨的领域,这一意愿面向的是由己及人,成己成众人,修身、齐家、治国进而平天下的普世造福,至于学科通识门类与美的历史以及现代西方哲学史则是为心灵具体的智慧与灵性的发掘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源泉,学科通识门类意在把握人类既有学科领域的知识普遍性、思维普适性与共通一致性以及整体广义性,为学科的未来跨界眼光与多元融合认识提供灵感启示,美的历史则是把握人类发现与追求以及创造的美本身的内容、形式与意义的流变与绵延历程,发掘其中的一脉相承与革故鼎新之处,从而为美本身的继续发掘完善提供灵感与教训的鉴教,现代西方哲学史则是为自身把握当代以来的思想主流与未来趋势,也在不同思想价值取向的比较互鉴之中了解个体思想的必然局限,从而始终心怀警醒与谦虚,方能集合包容吸纳不同的思想取向而始终保持相对清醒的立场状态,方能站在迷误之外洞观,由此便明白心灵的伴随之意义必要,只是领悟还是不够的,需要时常反复地在付诸行动中忆念体验再认实证,否则就会逐渐遗忘其真意,精神就会被盲目无知遮蔽,灵魂就会沉沦误认,人生之所以不进则退即在于此!
易经有两套开闭环循环系统,一是上有天下有地,屯以盈万物,一是上有男性下有女性,恒以养万世,而在其间的同一循环机制便是物极必反,阴阳交替,消长复归以至始终如一的推演过程,所以形成一种开闭环模型,明白了这一点便能通彻易经的大道真意即终极价值所在,即是在大环境生态的孕育基础之中的满盈而后损益的消长循环往复地绵延衍生下去,以至于无穷的尽头,西方哲学的意识系统则是多元辐散聚合的主体自足系统,所以才会产生诸多思想流派与学说派系,不过都有共同一致的终极价值指归,辐散聚合而绵延自足的根本给养在于创始之时注入的科学思想原则与逻辑方法,这种多元只是从不同的视角出发探讨所指向的终极价值,和中国的诸子百家一样俱出一根,一脉相承,却各有不同,平分秋色,中国诸子百家同源于易经精神,指向儒释道一体的普世觉者境界即习性的礼乐谐和、欲望的天人和谐和情绪的因果性空以走向终极价值的精神彼岸之中,西方哲学集中指归在世界性马克思主义即个性自由、全面而持续的共同发展的社会共和乐园之中,同源于古希腊哲学精神,西方哲学不同流派的发展皆是彼此的观照补余互证共鉴,也是传承延续,如此也不难明白中西殊途同归,这种殊途同归是多层面的,多层面的不同差异,也是多层面的趋同指归,互存共生,可以说对立也是一种同一,鲜明的对立意味着存在性的同归,通过中西两套哲学体系我们不难发现人类文化的内在同构可能,中西各有短视,没有所谓高下之分,有的只是极强的互补观照性,当今社会媒体中盛兴的各种学者潮流要么偏重中,要么偏重西,未能一体融合!
我们皆生活在后现代的社会情境之中,后现代的社会情境是消解诸种界限的,我们生活在社会规定的多重时间之中,而这多重时间即是规定意义的界限,也就是生命得以存在的主体境态,在文化社会的洞观审视之中,不同的社会思想者站在不同的视角立场分析我们作为自主规定自身生命的求知与求定意志的主体是如何深陷诸种被规定的意义深渊的,要么被物化,要么就反思来消解被物化的命运,身份认同、怀旧思乡、技术等皆是界认生命意义的时间界限,当我们明白这一存在现实之后,才能明白唯有立足于反思本位,自主规定才能自由!
在创造性启发的视域里,需要的是相对互观的意识流观照,人脑本身具备三种系统:一是一一对应的互逆交互映射系统即丘脑核团--脑区系统,二是线性单向衔接链系统,三是投射性弥散各处的辐散系统,也是人脑的三重思维性质,即辩证、逻辑与灵感思维,同时人脑具有整体性、协调一致性与多样复杂性的内在调配机制,如此便能形成高度集成而绵延不息的意识域,基于此只需建构出相对完整的交互映射生态即可充分挖掘人的心智,走向自由发展的心智生活道路,而在你看来这种交互映射生态包含五大相对体:一是描述性意识审视与思辨性意识解构的相对;二是社会性本体的现实反思与本体性社会的人文溯思的相对;三是符号推演逻辑的通识集成与逻辑建构符号的学科综合的相对;四是多元一体指归的哲思追问与一体融合的多元美学体认的相对,五是内观静坐的觉者心境与他观实证的行者状态的相对,若能以此五对相对体透视人类精神本身,便不难激活意识本有的无限潜性,借由生成范畴性语义的系统语言创造的实用化生活的线性链接与广义辐散生活的非线性投射实现终极向往!
核心理念:基于大文科综合意识觉醒的人文关怀与个性发掘的质效实用化的一体融合.
人文关怀意在还原历史的生活在场,激活生命体验,调取历史记忆,澄明存在意义,个性发掘在于与普遍共性展开视域交融的观照对话,从而发掘自身个性之具体特殊性,实现个性与共性的和谐共生,不仅完善自身,而且造福他人,质效实用化则是一种洞观事物本质的眼光和注重高效简便的方法态度最终达到实用化创造的期望效果!
中心思维:逻辑思维与辩证思维的有机统一,逻辑思维关键内核在于基于真理范畴的判断分析与概念推演,好似侦探推理,辩证思维的灵魂在于建立在整体广义联系的长远发展审视眼光,好似诊断施治,应试的实质在于策试,从直面社会实际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应试的真正意义在于意图导向之中蕴含时代的诉求和社会的需要,有一条线索链贯穿始终,从方向、方法到方式的线索链统摄,方向就是价值追求的主流导向,方法就是设计思路的灵活变化,不外乎宏观与微观,正反顺逆和当前与未来三种意向指向,方式则是具体的类型呈现,就试题而言即是单项选择与材料分析探究的呈现方式两种,思维则是针对具体性的分析,而要启发学生思维就必须学会使用各种分析工具,在诸自然学科中最具普遍融合性的思维工具的就是地理与经济学,地理直面社会具体实际问题,经济同样如此,所以注意将地理与经济的思维方法与分析工具引入大文科教学中颇为必要,是明显提高教学质效的重要因素,但是也不能因此夸大它们的作用,它们只是高效的分析思维工具,不能替代文科的价值判断,也正是因为存在这种意识倾向才造成如今科学的大隐患,所以才需要人文价值的及时导正,地理中的分析工具不外乎变量函数曲线与数据表格规律,还有地图示意分析图等直观分析!
最高宗旨:与造化以尽付兮,乐夫天命复奚归----人应该同天地造化融为一体,从而奉献自身全部,才能达到乐天知命的明道行道弘道之止境,最终得其归属,同时始终恪守基于大文科综合意识觉知的人文关怀与个性发掘的质效辅导实用化的一体融合的教育理念,注重教学与教育的两方面结合,秉持天道、人道与弘道的大道为一之核心精神作为,便可与道为一,进德修业,造福人类,现在的奉献同时也是为子孙后代的长远幸福计,为社会的未来打算!故而有以上认识的基础之后,便可知行合一地在事上练,随时随地随处的修心修行,不过于此同时要明白人类历史的源头,人生的原点所在,也应通明人类历史的归属,人生的归宿所在,时刻注意清空自我,方能生命觉醒,语文阅读的意义正在于以他人的视角内观自身,从而打开进而不断拓展自己的精神空间,如果说政治是共时的人类社会在场觉醒,那么历史就是被历时演变所审视的人类社会的在场还原,地理则是从环境关系视角的人类社会的在场澄明,语文则是基于具体生命特殊性的感受与体验的从人文记忆视角的人类社会的在场觉解,通识一般而言是从人类认识与实践的外在社会关系和内在精神世界多层次维度的因果贯通,打开与拓展学生的世界观视界是入门启蒙的开始,接下来便是在此世界观基础上的问题式项目研究,致力于一步步地全面解决学生的成长学习发展问题,这是作为教育从事者应有的道义担当,所以接下来就是一个个具体的问题探讨与解决,学生学习发展的全部问题可以分为学科知识与能力以及内在精神世界的智慧觉醒与灵性启发,不仅要考虑当下的学习问题,更要深谋远虑未来的健全而持续的成长发展,如此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价值,造福后世!
价值思辨:
政治的人文关怀在于成为一个对社会服务,对国家奉献的好公民,首先就要明白怎样健康成人,就需要了解健康的人是怎样的;而后才是怎样理性守法,就需要了解法律与道德所约束和规范的言行习性是怎样的;最后便是怎样贡献国家,就需要了解当前中国的国情为何,国家需要怎样的参与者与建设者,不学习政治就难以正确审视历史,政治是历史的基础,而历史则是对政治的深化,没有政治眼光与见识立场就不可能会有历史洞察与判断力,因此历史的人文关怀在于正确审视历史的演进历程,审视历史上出现过的所有代表性的人物创造和发生过的事件现象,诞生盛衰消亡过的国家民族时代,从而形成科学而发展的历史观和人类道义精神,从中汲取丰富的历史经验、借鉴与智慧启示,进而更好地造福人类,奉献国家,担当重责,从深层次来看,广义的历史必然是涵盖普遍科学在内的,至于地理的人文关怀主要是社会生活的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库,是一系列日常生活必须的经验方法工具的集合,它直面诸如气象观测,地图定位与历法时间以及区位分析等等社会生活的实际问题,从这个角度来看农业与饮食、信息网络与医体娱乐进而整个经济领域都与地理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要真正理解地理,特别是生态与人文地理就必然要联系世界经济,这也是大文科综合之所以具有无限的包容性的根源所在,语文则更为具体,他关切的是具体的个体何以生活,何以存在,何以寄托,何以归属的生命意义、心灵向往与人生价值的具体而普遍的精神道路的思考与求索,但是语文并未直接回答这些问题,而是通过不同的各色人物的生活体会与生命感悟的写实记录侧面反映,所以他只是着眼于语言交互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与写作表达能力的培育,正面回答这些问题的是通识哲学,她将那种普遍性放大到整个宇宙万物与社会历史上,所以哲学与政治教育的关系不可分割,故而语文实际上侧重的是普泛的广延具体性,所以语文与文学艺术的关系极为紧密,文学艺术核心在于以人为本,以人为主体,尊重的是对世界与他人带来福祉与善意的美好人性,无论是个性认知、志向向往、精神品格、情感价值还是心灵追求,皆是这种美好人性即神性的有机构成,唯有始终怀着一份对真善美爱的热诚与坚信,才能保有灵魂的纯净与自在,这也是为什么需要将人文关怀渗透于博广的教育同情的原因所在,而艺术就是尊重个性的自由并且包容促进个性的自主发掘的信仰之力,在教育理念中始终不忘五者方能成就大道,弘扬终极价值,此五者:大文科融合意识、博广人文关怀、自由个性发掘,质效实用化和谐,大道弘扬的造化精神,唯有如此看待大文科融合,才能真正明白大文科的邃远意义,才能始终奉行如一,此为自生成这一理念后便坚定虔信的宗旨!
大事件启思论:
大事件往往具有深层次的历史启示意义,对大事件的深思才能领悟天意给人类的启示,从而更好地导正修养自身的德性行动,而近两年来中国与世界共同发生或遭遇的大事件趋势有三大表现:一是新冠肺炎疫情,二是国际关系对话,三是社会大转型或全面调整变革,如中国的2021全国两会,一般的事件只是一次预警,但是作为普遍而典型现象的共同大事件就不是简单的预警,而是蕴含着人类历史进步趋势与价值指归的,是重要的天意启示或者说天垂象,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这已经说明人类命运已然紧密相连,一体不分,同时也说明人类的社会伦理与科学技术遭遇大挑战,国际关系对话越来越频繁,但是国际关系也越来越暴露矛盾冲突,以前所谓的平静幻象遭遇了真相,国际关系之中所预示的是新的世界秩序的萌芽,就得世界秩序已然固化,陷入僵局,深层次的科学、人文与艺术的国际关系对话正在萌生,一直以来国际的对话都是表层的政治经济利益的对话交流,但是这种交流对话根本不可能真正走向调和,因为利益只会相争,唯有心灵才会共融,而心灵需要的是新的深层对话语境的建构,而不再是传统的高层外交的所谓战略对话,不过这种战略对话并非不重要,而是他应该成为深层对话的牢固基石,基石没有奠定良好的开局,深层对话就难免带有意识形态立场与政治色彩,至于社会大转型或全面调整变革则是由于世界正在迎来前所未有的大变局,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的观念在转变,政治经济秩序在重构转向,可以说人类社会贯穿始终的发展进步线索不外乎社会大转型变革与主权国家关系冲突的双向交互共存,中国有中国的进步线索,世界自然也有世界的进步线索,社会大转型变革都是因为广义生产劳动交往的历史积累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社会是由各种组织方式的人的活动推动运行的,由此必然生成基于广泛的实践活动所组织起来的诸种社会交往关系,人的活动源于人的需求,得以被组织由于需求的共同配置一致性,诸种社会关系则反映着需求的人本身的复杂多样与差异多变,而之所以会有民族国家的生成则是源于人本身的需求关系存在本质的共生协调一致性,明白这一点才能体认这三大事件看似关联不大,实际上一体共生,它们都是围绕并推动着人本身的社会发展与历史进步以及人文解放的终极归属与最高寄托的,故大事件即是大天机!
精神宇宙谱系:
精神宇宙谱系是遭遇事件的记忆调取与追溯,属于神秘感的自我体验,尽现概念性创造的神秘玄奥性!回望自我精神的宇宙成现历程确实存在一个一以贯之的根本谱系,从原初的历史之感,俯仰是非成败的古今万相,不知不觉间萌生对诗意的爱欲,以至于邃穿始终,时至今日,诗意之爱不减当年,其间的多变心绪非三言两语可表,不过那份赤诚的爱自始至终,萌生诗意是因为文字的触动,在文字的触动之外,还有义理的感受,也就萌发对哲思的虔信,只因历来接触信息的媒介是荧屏,那对视听影像的痴迷也就自然而然,随着掌媒即掌上媒介的接受,对数字产品的神往亦伴随而生,尤其是被多样化的感知功能吸引,艺术的爱欲也因此产生,在日常生活进程中依托掌媒的知识获得与凭借纸笔写作以表达所思所想的习惯也因此逐步深化,精神宇宙的谱系也在无形之中随着诸种行为的生活化而悄然生成,最终奠定!
精神宇宙谱系存在的意义为何?就好比是宇宙在创始演化出来之后,那创始演化的过程就难以还原,其间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也就不得而知,宇宙本身难以复现,唯有依靠万物之灵的人类帮它还原复现,再认其原初灵性,精神宇宙同样也会失忆,当时澄明来时已然遗忘当时之真意,以至于造成来时的疑惑,似乎难以复现曾经的灵通,故而需要循其谱系以还原复现其原初在场之活的记忆,从而更好地再认回归原初灵通,此即是精神宇宙谱系的实质意义所在,谱系的灵魂内核在于由源及流,索流追源的精神线索链,精神线索,意向所指者也!
精神宇宙谱系同样预设着精神衍化的无限不竭、生生不息,不难发觉每一次辞乡远游都会心存依恋,所依所恋皆是自身之伴随寄托若何?如果没有心之所属的书、器与日用,来到一个陌生地方似乎就找不到灵魂的熟悉感,心灵自适之寄所,唯有这些才能时刻唤醒着自身的存在,该如何回归本真地存在,何以还原自性的天然,一切所思所想不是分散于各方世界,而是寻觅到自身恰到好处的各得其所,从而自在地安顿身心灵的彼岸家园,在已然造化出的生活习惯、生命秩序与存在方式中得其宁静安足,这也正是你创作出梵伊十五域的初衷所在,实际上,之前你已然萌生过如此这般的念头,只不过因为缺乏持续的生成源泉,故而不了了之,此番你已然找到了这种生生不息的动力源泉,相当于为精神宇宙的衍化奠定了无限能量的循环无穷的内在法则,也可以理解为人类社会得以正常运行的制度礼法、法律伦常与风俗习惯,故而精神宇宙无限不竭、生生不息因此真正成为可能,谱系的存在又为精神宇宙内在秩序的完善与维护创造意识基础和孕育环境,实际上精神宇宙得以生生不息正是因为回归无止境的人类生活本身,将自身的心智发掘渗透于生活的时间流变之中,从而获得了绵延升华,而谱系意识的存在又为生活的忆念溯思的精神自觉注入活的灵魂,由此心智生活才能得以普世广义化,被赋予永恒不息的生命信仰,如此方能影响全人类及其后世无穷代际,这才是精神宇宙谱系存在的深远奥义与崇高真意,精神宇宙谱系当从推我类及到全人类方得其大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