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河东访古
河东访古13(平陆编)

河东访古13(平陆编)

作者: 我才是龙卷风 | 来源:发表于2021-03-14 14:13 被阅读0次

    平陆,古虞国所在,因在大河(黄河)之阳,汉置大阳县;北周以在黄河以北而名河北县。唐天宝元年(742年)陕郡太守李齐物开黄河三门漕运时从河中挖出古刃,上有篆文“平陆”二字,以为祥瑞,遂改名平陆县。

    虞国古城遗址在平陆张店镇古城村。乾隆版《平陆县志》记载:该城为春秋时晋献公所灭的古虞国都城。后称虞城,又叫吴城,秦昭襄王53年秦国攻占吴城,魏国投降而为秦国属国。虞国古城现仅南城墙、西城墙有残留,2013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是竖立在村口的文物保护碑。

    虞国因“假虞灭虢”和“唇亡齿寒”  而留名历史,给了后世永久的警示。

    城墙遗迹

    城墙上的夯土层清晰可见 

    城墙遗迹 城墙遗迹

    傅岩传为傅说版筑之处,在今平陆县圣人涧村。《平陆县志》载:“傅岩在县东二十五里圣人涧上,两山之峡,曲岸廻峦,即说版筑处。有祠。” 

    傅说(约前1335-前1246),殷商武丁时期名相。傅说出身奴隶,在傅岩筑墙,武丁梦得圣人,名曰说,求于野,乃于傅岩得之,举以为相,国大治。傅说被尊为版筑术的发明者,最早被尊为“圣人”的人。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其中,舜生于蒲坂(今永济),傅说、百里奚皆是平陆人。

    “傅相祠”,俗称“圣人庙”。唐大历年间县尉李同所建,自元至清,该祠先后五毁五建,祠内原有主殿、配殿、碑台、戏楼、砖塔等建筑,祠旁有金代碑刻“傅岩”二字,以及明清时期的“傅说故里”、“殷中兴贤相傅公版筑处”等碑刻。抗战至文革期间屡遭毁坏,几成废墟,于1995年重建。

    百里奚墓在平陆县圣人涧镇槐下村村外。

    百里奚,(约前700—前621),姓百里,名奚,字子明,虞国今平陆县圣人涧镇槐下村人。早年家贫,出游列国求仕,后为虞国大夫。前655年晋献公灭虞,被俘为媵人,后逃至楚。秦穆公以五张羊皮将其换回,世称“五羖大夫”。他主政秦国,谋无不当,举必有功,史载其“三置晋国之君”,“救荆州之祸”,“发教封内,而巴人致贡;施德诸侯,而八戎来服”,使秦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其子百里视(字孟明,史称孟明视)为秦国名将。

    据说鄍城遗址就在槐下村境内。(晋公)使荀息假道于虞,曰:“冀为不道,入自颠軨,伐鄍三门。”其中,鄍就在这里。古代“鄍”通“冥”,鄍邑,暗城也。有城而无城垣,无论是房屋,还是窑洞,均筑于地平线之下,远远望去,恰似平地。现鄍城遗址东南及北面,仍保存有当时 “烽火台”遗迹多处。在槐下村转来转去,感觉槐下村相当分散,高高低低,真有些冥间气息,这是村边形势,土塔应为当时“烽火台”遗迹。

    百里奚墓在右侧玉米地里,仅存一个低矮的碑楼。

    墓碑上字迹莫辨,两面刻有字。据说立于北魏太和20年(497),其上《虞贤百里奚墓记》碑文记载:“去县东二十一里槐下村后有乡贤百里奚,……百里奚,虞人也”。

    “平陆不平沟三千”,在平陆的乡村不时会见到隐藏在地下的地窨院。

    进出地窨院的通道大门 地窨院

    平陆圣人涧镇槐树下村原来集中居住在一条壕里,壕里一条巷,一溜古槐,一口老井。现在人家早已四散居住,巷道剩下半截,古槐仅余几颗,老井还在。

    井房

    老井有多老?墙壁上嵌有一小块残留的碑碣,仔细辨认,可以看清落款时间是乾隆14年11月(1749)。一口井,世世代代260余年,只是过去的辘轳变成了现在的水泵,依然利用。

    平陆三湾湿地,20多年前,美丽的白天鹅从遥远的西伯利亚以及蒙古国,长途迁徙到黄河三门峡库区,在这里找到了越冬栖息的家。此后,每年10月底至次年3月,都有成千上万只白天鹅在这里栖息越冬,种群数量也连年攀升。2012年3月20日,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平陆县为“中国大天鹅之乡”。

    太阳渡作为黄河一个重要渡口,曾经商贸发达,对面陕州城,街道繁华,店铺林立,对面码头叫万锦滩。

    清道光23年(1843)夏,一场大洪灾把太阳渡、万锦滩冲夸,毁田夺命,歌谣说:“道光二十三,黄河涨上天,冲走太阳渡,捎带万锦滩。”后又恢复。1947年8月,陈赓兵团挺进中原时,其右路部分兵力即由此强渡黄河。1980年这里开办了轮渡汽车业务,三门峡黄河公路大桥通车后,轮渡生意萧条。询问了一下,轮渡过河,一车带四人20元,一人2元。

    渡口北靠土岭,岭上有金鸡堡,金鸡堡西有下阳城遗址,下阳城遗址北是太阳渡村。

    上到金鸡堡,首先见到“关帝思乡庙”。汉灵帝年间,关羽负案外逃时,从其老家解州常平村翻过中条山至太阳渡,登褒雉堡(金鸡堡)北望故乡发离乡之思,故有此庙。后经陕州过孟津奔河北而去,在涿州而有刘关张结义。

    元代诗人王思诚《题金鸡堡思乡庙壁上》:

    金鸡堡峻压崇墉,襟带关山几万重。芮伯故城连境内,羌戎旧邑入疆封。

    山头百折颠軨坂,水面三门砥柱峰。骥负盐车逢伯乐,贤佣版筑遇殷宗。

    但闻虞虢亡唇事,不见巢由洗耳踪。柱鼓石尖寒日淡,炼丹炉口晚烟浓。

    年华苒苒如飞去,人世悠悠似转蓬。天地无穷生物意,山川不改旧时容。

    清沿涧谷涓涓溜,翠拂祠堂郁郁松。且喜巡行公务简,赋诗聊复慰疏慵。

    金鸡堡耸峙于黄河之滨,土崖壁立,雄出群岭,下临黄河,背倚中条,地势险要。夏商名岩山,西周建立褒雉堡,虢国东迁于此又叫岩城,后又叫十二连城,为虢国风景之地。周厉王七年(前885)有褒雉由宗周岐西(今宝鸡)沿渭水东飞,夜栖于此堡之上,后有锦鸡群集而来,月夜之下,旋飞鸣舞,虢公长父听说后很高兴:“此鸟系宗周宝鸟,我虢国东徙之后,相继而来,将有兴邦建业之日”遂在堡筑台,名夜月台,建祠,名褒雉祠。并常在此听歌赏月,“金鸡夜月”后为平陆古八景之一。

    汉献帝兴平二年(195)徙于陕州时,在此观景,将褒雉堡改为宝鸡堡,褒雉祠改为宝鸡祠。唐天宝四年(745)陕州太守李齐物开漕运时到此,把宝鸡堡改为锦鸡堡,把宝鸡祠改为关帝祠。清康熙十八年(1679),平陆县令柴应辰祭祀,又将锦鸡堡改名为金鸡堡,相沿至今。

    金鸡堡被黄河与深沟夹峙,唯一通道两面临沟,整体形势极为险峻。这是堡上情形,正在恢复垛墙建筑。

    从金鸡堡远望山水形势,“三春云物归胸次,万里风烟到眼中。”

    金鸡堡通向太阳渡的小道

    前年,沿黄旅游公路在太阳渡渡口上方出现塌方,现在正在清理加固。

    从黄河对面陕州观望金鸡堡、太阳渡

    下阳城遗址,位于金鸡堡西、太阳渡村南,遗址南北约长3.5公里,东西宽约2公里,城内现存城墙残基数段,共计长200余米,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下阳城,也叫十二连城,是北虢的首都。

    从城墙遗存处远望黄河 从城墙遗存处远望金鸡堡

    清乾隆版《平陆县志》载:“金鸡堡当即下阳城也,延袤七里,城内西北隅积石为丘,俗称十二连城。”

    金鸡堡是否属于下阳城遗址范围,未知。这里山岭沟壑,城郭的概念不同凡常,俗称十二连城,正说明了这里利用地势所建一系列防御城堡的特点。

    下阳城筑于西周初期,属虢之重邑。晋侯假道伐虢,灭下阳即此。当时虢国跨黄河两岸,都城在河南上阳今三门峡李家窑;而下阳城是虢国在黄河以北的重要战略要地。

    从下阳城遗址返回太阳渡,上沿黄公路向芮城方向,导航到洪池乡西张村西张完小,流庆寺在学校里。

    沿黄公路风景

    流庆寺,创建于隋仁寿年间,初名为报德祠,是唐高祖李渊为报答秦琼救护之恩而建,这段故事在《隋唐演义》《说唐》等小说均有描述。宋时易名流庆寺,唐、宋、金、明、清各代均有增修,曾经是三晋名寺。

    现存的主体建筑——阁楼,分为上、下二层,底层面阔五间,进深四椽,二层面阔三间,进深两间,重檐歇山顶,四周有回廊,系明代建筑风格,破败严重。

    其余两座大殿均为面阔三间,进深一间,硬山顶,系清代建筑风格。寺内存碑十余通,系唐、宋、明、清遗物。

    流庆寺,并不在长安通往太原的官道上,秦琼救李渊亦是小说演义,报恩祠一说,未必确实。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河东访古13(平陆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uofc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