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哲思简友广场
河东访古 1(绛县编)

河东访古 1(绛县编)

作者: 我才是龙卷风 | 来源:发表于2021-02-02 02:55 被阅读0次

    利用周末就近寻访文物古迹,是一种不错的消闲方式。自己忽然有此兴致,就立马行动。任何兴致一拖可能就减弱或至消失。

    清明节前按习俗妻子回娘家送烧纸,访古第一程就顺着绛县这个方向开始。妻子虽然不甚感兴趣,但是一如既往伴行左右。

    绛县,因绛山而名。清乾隆《绛县志》记载:“绛山在县西北二十里,……一名紫金山。草木不生,土色俱赤,且以此取名焉。”绛山即紫金山,位于闻喜、绛县、曲沃(历史上侯马属于曲沃)之间,顶峰名为三县顶,乃晋国宗山,晋国的历史可以说围绕绛山展开。

    网络图片

    绛山上的沸泉、紫云寺以前去过,暂略过。决定由远而近,先去看绛县南樊石牌坊 。到南樊镇一打听,都知道,很容易就找到,位于南樊镇西堡村巷道中。天气很好,阳光灿烂,正是“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安静的乡村巷道,仔细欣赏。头脑是记不来的,只能靠相机。

    南樊石牌坊及碑亭,建于清嘉庆九年(1804年),是时任山东盐运滨乐分司司运的贾宗洛为其祖母、受圣旨旌表的中宪大夫贾凝端继妻李氏所建的节孝牌坊。

    牌坊为石质仿木构,双面六柱五门三重檐,高12米,阔8.50米,顶受损 ,匾额“圣旨”、“旌表”,通体多雕人物鸟兽花卉故事,雕刻工艺水平极高。右侧附设碑亭一座,内有石碑5通,书体有真、草、隶、篆,书法、雕工俱佳,保存完整。2013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碑楼

    这个牌坊,严格说是牌楼。牌坊简单,一般四柱冲天,柱间横连有额枋,上面没有斗拱楼檐遮盖。牌楼复杂,有"楼"的构造,上有斗拱和屋顶,屋顶有各种制式。但是两者在建筑意图上并无区别,因此并不严格区分,而是统称为牌坊。

    牌坊、牌楼的建制级别,由低到高依次为敕建、圣旨、恩荣御制。其中敕建的级别最低,皇帝口批恩准即为敕建牌坊;皇帝书面圣旨批准则为圣旨牌坊;敕建、圣旨牌坊的费用都要自筹。皇帝对有功臣民或显著事迹者主动提出建立牌坊嘉奖则为恩荣牌坊,一般由地方财政出资建造。只有最高级别的御制牌坊由国库出资建造。

    牌坊、牌楼的级别论柱而异,柱脚越多,级别越高。只有帝王神庙、陵寝才可用“六柱五间十一楼”,一般臣民最多只能建“四柱三间七楼”。南樊这个牌坊不论正反面看,都是四柱三间五楼,符合形制,但实际是双面六柱五门三重檐,造型特别。

    “圣旨”牌下,依次额题“旌表”、“彤管扬休”、“诰授中宪大夫贾凝瑞之继妻李恭人节孝坊”。边门门额题有“贞比筠松”、“洁齐雪水”等。绛县县志记载:“李氏,史村里詹事府主簿贾凝端妻。夫故抚子钟琳历任湖北荆州知府,子亡抚孙宗洛官山东同知,以上嘉庆年间旌表建节孝坊。”

    “彤管”,红色笔管的笔,古代宫内女史,使用彤管记录后妃的事迹。“扬休”,亦作休扬,显扬的意思。“彤管扬休”的意思就是值得女史记录以显扬后世,是赞扬女子德行的通用词。

    明清时期,本人受封五品以上者,称“诰授”,本人受封六品以下的称“敕命”。本人做官后,父亲、儿子、妻子往往会根据本人的官品级别获得相应荫封,不给实职,只领俸禄,这就是“封妻荫子”。生时获得荫封叫做“诰封”,死后获得荫封叫做“诰赠”。

    “中宪大夫”在明清属于正四品,系虚衔,有俸禄,没实权。詹事府,为辅导东宫太子之机构,詹事是正三品,主簿属于詹事府低级官员,从七品,掌管公文。贾凝端以从七品的詹事府主簿诰授正四品的中宪大夫,分析是死后诰授。明清时,一般官员死后皇帝会给他加授一个虚衔,并且比实际官级要高两到三级。

    作为贾凝端继室的李氏,丈夫早亡后抚养儿子成为知府,儿子早亡后抚养孙子成为同知(同知是知府副职),故得到朝廷旌表。

    《明史·职官一》载:“外命妇之号九:公曰某国夫人,侯曰某侯夫人,伯曰某伯夫人。一品曰夫人,后称一品夫人。二品曰夫人,三品曰淑人,四品曰恭人,五品曰宜人,六品曰安人,七品曰孺人。”李氏因丈夫诰授正四品的中宪大夫而得称恭人。

    南樊镇柴堡文昌塔,就在镇政府附近,原为文昌庙中建筑,建于明代,系八角七级楼阁式砖塔,直径5米,高24米,每层都有门洞,内部可拾级而上。塔身上有日本人炮弹破坏的痕迹。

    这个塔的特殊在于上下同样的直径。

    董封戏台,在绛县安峪镇董封村,建于明万历40年(1612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为泰山庙内建筑,现庙已毁,仅存戏台。前多年刚翻修。现在为村委会所在,打听到旁边院里村民保管有钥匙,得以进去。

    南柳泰山庙,位于绛县南樊镇南柳村外西南约2里处,始建年代不详,明、清多次修缮,现存有正殿、道士房、后土殿、牛龙马王庙、阎王殿、虎头门、圣母殿、火神殿和娘娘殿,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泰山庙在村外野地里,好在大门边侧门开着,我自顾自进去,门房有人,但并未出来询问。

    进门后,一颗古树粗壮高大、老枝横虬、苍劲挺拔,给人一种震撼。

    泰山庙,全国各地都有,道教道场,一般供奉五岳大帝之首、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大帝黄飞虎,其掌人间赏罚、贵贱、司冥之事。其他岳神为:南岳衡山司天昭圣大帝崇黑虎,掌五金、冶铸、羽禽飞鸟之事;中岳嵩山中天崇圣大帝闻聘,掌土地、山川、林木之事;西岳华山金天愿圣大帝蒋雄,掌江河、胡海、走兽之事;北岳恒山安天玄圣大帝崔英,掌星辰、分野之事。五岳大帝,是古老的中国民间信仰,源于古代山川崇拜。

    这种庙宇连排的布局,少见。

    正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筒板瓦屋面。檐下柱头施三间大通额,其上置柱头与补间铺作,皆为五铺作双下昂,蚂蚱形耍头。每间补间铺作皆施一朵,唯当心间出45°斜昂。

    脚下是一片嫩苜蓿,关注点不同,我根本没注意到。正奇怪妻子进来后又出去,原来是拿了塑料袋进来采择苜蓿。

    晋献公墓、晋文公墓均在绛山(紫金山)山脚,曲绛公路旁。从南柳返回绛县县城路过南樊镇槐泉村,晋献公墓就位于槐泉村村边。墓高百尺,无祠孤寝,未发掘,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晋献公,名诡诸,他迁建晋国国都于“绛”,为防止公族作乱而诛杀晋国诸公子,促成“晋无公族”、异姓大夫主政的局面。他在位二十六年,攻灭骊戎、耿、霍、魏等国,击败狄戎,假道伐虢而灭虞、虢,史称其“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大大扩展了晋国版图。他宠爱骊姬,逼死太子申生,逼走重耳和夷吾,其死后晋国内乱十余年。

    我进村后打听墓的位置,村民随手一指,我感叹,不愧是大国国君,坟头就是一座小山。

    好不容易找到山坡草丛中的这块碑,1962年立的,上刻“文物保护标志:晋献公墓”及介绍。

    继续往二里半方向走到卫庄镇下村停下,公路边不远就是晋文公墓,站在路边就可以望见。

    晋文公(前697-前628),名重耳,晋献公次子,在外流亡19年,后借助秦穆公返晋复国,在位9年,春秋五霸之一。重耳的妹妹嫁给秦穆公,晋献公死后,秦穆公让太子秦康公送其舅舅重耳返晋复国,由此而有诗经中《渭阳》一诗:“我送舅氏,曰至渭阳。何以赠之?路车乘黄。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赠之?琼瑰玉佩。”这首诗成为后世送别诗之祖。《渭阳》一诗,表达了甥舅情谊,也寄托着秦康公对逝去的母亲的思念。“渭阳”后来成为舅父的代称。

    乾隆丙午年(1786)绛县知县所立墓碑

    过二里半到卫庄镇张上村,东华山从这里上去。相传,东华山是小沉香“劈山救母”时,抡起萱花开山神斧,山峰开裂,一半留在陕西华阴县即西岳华山,另一半飞越400里,落到绛县即东华山。 

    山顶有东山庙院,院内有玉皇庙、财神庙、关帝庙、观音庙、药王庙、三清殿、五岳庙、龙王庙和娘娘庙等,香火旺盛,每年农历三月初十至二十的庙会时更是游人如织、香客不绝。

    院内浑元塔始建于北魏时期,距今已有1500余年。

    遥望紫金山

    山下即张上村太阴寺,该寺始建于(公元650年)唐永徽年间,2001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赵城金藏》雕造工程的“总部”在解州静林山天宁寺,但据绛县太阴寺所存《雕藏经主重修太阴寺碑》中记载:“起数作院,雕造大藏经版”,“于新田、翼城、古绛三处,再起作院,补雕经版数圆备”,说明包括太阴寺在内多处寺院曾合力雕造了《赵城金藏》经版。

    金代遗构大殿 ,老门匾有点大,看起来很不协调。想来可能是以前大殿规模很大,重建时规模小了,却用了遗留的门匾。

    殿内雕刻有一尊躯长4米、独木金身释迦牟尼涅磐卧像,是目前我国存世最早、体量最大的木雕卧佛。由此,尽管太阴寺偏处晋南一隅,还是在2001年被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大殿曾作为粮库,不能随便进入,金代木雕卧佛及殿里陈设得以保存。

    绛县陈村镇东荆下村长春观,始建于元延祐七年(1320年),现仅存元代建筑玉皇殿和清代建筑三清殿(献殿),配殿、东廊房,2013年3月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玉皇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前檐施四根粗木柱,木柱上承粗圆木通额,通额上施斗栱五铺作双下昂,补间施一朵。大殿结构简洁,用材硕大,具有典型的元代建筑特色。

    车厢城城址,在绛县县城南4公里的南城村边的山腰。有认为车厢城就是晋国国都“绛”,历8君85年,我不认同。晋国当时处于上升时期,在攻势战略下,国都不可能局促于山腰,车厢城的选址及建设显示的是守势;另外,车厢城规模不大,与晋国当时的国力地位不符。

    这里应该是被称为“聚”的地方,即聚邑,晋献公聚杀群公子的地方。《左传》记载:“(二十五年春)晋士蒍使群公子尽杀游氏之族,乃城聚而处之。冬,晋侯围聚,尽杀群公子。”《方舆纪要》载:“聚,即今绛县东南十里之车厢城”。

    2016年6月,车厢城城址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城墙遗存

    车厢城北部有一天然的圆坑,俗称“牢固坨”,四周高崖,有小豁口面临深沟,形成一个天然绝地。据说是晋献公围杀群公子时的牢狱,边上立有标志碑。  

    这是“牢固坨”的入口。

    从入口下望

    “牢固坨”就是三面高崖一面深壑的绝地,天然的监狱。

    车厢城南面(后面)是一座山头,山后深沟,扼守山头,就确保了古城后方安全。

    站在山头往北看,能看到古城全貌,两面深沟夹峙,中间台地形如车厢。沟外的西北、正北、东北方向,有三个堡子拱卫。城内地势从北向南一台一台上升。

    沟边遗存的土台一座,巍然耸立,显然系瞭望警戒的“烽火台”。

    车厢城通往旁边深沟的小道。

    遗存的城墙

    绛县文庙,位于绛县县城振兴西大街文庙路1号,始建于后唐长兴三年(932年),元、明、清历代分别进行了重修和扩建。原庙自南向北连续五进,现仅存大成殿和明伦堂。大成殿为元代建筑,明伦堂为清代遗构。2013年5月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门口告示谢绝参观,似正修建。门开着,便进去,丹雘辉煌,焕然可观。转了一圈出来,也没见有人过问。

    各地文庙,称为学庙或称庙学,是政府官办学校(学宫)与祭祀孔子庙宇合二为一的场所。地方文庙建筑规制一致。

    这是泮池和大成殿

    大成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歇山顶,斗栱五辅作双下昂。府州文庙大成殿一般七间的规格,县文庙一般五间或三间的规格。

    神台正中间是“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东配“复圣”颜子和“述圣”子思子,西配“宗圣”曾子和“亚圣”孟子。

    大成殿后背

    明伦堂

    欣赏石雕

    过绛县县城沿老路快到横水时右拐, 找到绛县横水镇崔村老南堡,是崔村的一个自然村。这是一座完整的古村堡,村民现已整体迁移到沟的另一边,去横水镇时就不用翻沟了,留下一座空堡。

        堡子门匾“金汤永固”,落款“崇祯6年(1633)”,距今380余年了。

    堡子三面邻沟,一面高垒,易守难攻。

    堡子里面的情形,现住户三家四口人,一对老夫妻,两个光棍。

    巷道、院落都是杂草丛生,“雀噪荒村,鸡鸣空馆”。

    这是其中一个光棍的家,令人感慨的是他对生活的态度。门外种菜、种花,有杏树、有石榴树等。大门口细心收拾整洁,再看看门上的自勉。

    从南堡到横水镇10数里,横水镇是古倗国中心所在。2004年,省考古研究所、市文物局对横北西周墓地进行大规模抢救性发掘,历时3年,发掘墓葬1326座,出土文物1.4万件套,特别是青铜礼器上所镌“倗伯□作宝鼎……其万年永用”、“倗伯乍毕姬宝旅鼎”等铭文,证明此地为古倗国大型墓葬,使未见于史书记载的古倗国惊现天日,被国家文物局评为2005年全国考古十大发现之一。

    横水镇是河东古代四大商业重镇之一,原来有横东、横西两村,以一座拱桥为界,横东属绛县,横西属闻喜,当年繁华时有300余家店铺,现在横水老街上的老店铺、老房子还遗存不少。

    街上的老建筑

    街上的老店铺,一如耄耋老人,站立不稳 这个横水邮电支局也有些年代了

    随着市面转到南城门外的街上,当年繁华的老街道便已落寂。

    以前明显的拱桥,是横东、横西的界限,现在已不复引人注目,几乎变成垃圾场。

    这是现在镇南的繁华街道

    老城的南城门还在

    进了南城门向前不远,是座老井房,颓塌破败,被当成垃圾场。那老井、那辘轳、那井绳、那柳罐,历史和记忆,都像垃圾一样被无视和丢弃。

    井房里还有老碑等

    横东村成汤庙在村委会里,因文革中作为粮库而得以保存,庙门被挤在一个旮旯,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商汤伐夏桀灭夏后建立商朝,孔传:“汤伐桀,武功成,故以为号。”所以叫做成汤。2016年6月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献殿和正殿居中,后面有马王庙、圣母庙、财神庙。献殿为明代遗构,其余为清代建筑。从庙里的碑文看,原来还有阎罗殿、土地堂。将这些神庙集中在一处,方便信众各取所需。

    元代建筑风格

    庙里有明清时期古碑多通。

    庙后是横水镇的老城墙。

    横水镇探花府,是清道光时探花乔晋芳的府第。乔家经商而发达,重视教育。

    乔晋芳(1804~?),字心农,一字春皋,山西绛县横水镇人。清道光十五年(1835)乙未科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历刑部主事、刑部安徽司行走、军机领班章京、刑部云南司主事、广东司员外郎、湖南乡试副考官、湖南司郎中、湖南常德知府,任湖南长沙知府时曾与太平军作战。后积劳成疾,因病辞官。

    据说清代近300年,殿试112科114名状元,其中江浙两省69人,山西、云南、甘肃竟无一人。山西有榜眼一名,是朔州王庚荣;有探花3人,是闻喜乔晋芳、太谷温忠翰、稷山王文在。

    探花府原有宅院十多座,百余间房屋占了半条街道,现在仅存三座院,在横水镇政府院内,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找到探花府这几座遗存院落时,大门锁着,正准备离开时,正好碰上掌管钥匙的工作人员,运气不错。

    这是大门

    这是一个院, 院里草木茂盛,无处下脚,正房保存相对较好。

    从这进入另一个院

    这个院严重破败

    从这里进第三个院。

    一样的严重破败,确实应该修缮管理起来。房养人,人养房,房子无人居住,很快便会破败坍塌。

    这座北房的后背墙已经完全倒塌,中国古代建筑所说的“立柱顶千斤”、“墙倒屋不塌”,在这里得以直观感受。

    院门外两边墙上嵌的碑,采取了简陋的防盗保护措施。

    发一幅乔晋芳的书法。

    从横水镇出来往西就是横水镇坡底村,坡地村和横水镇已经连在一起,334省道穿村而过,从上书“坡底村”的村门向北拐进村,一眼便望见巷子尽头长长的坡和坡上的城门建筑,门匾“秀气南临”。那是坡底村原来所在,是一个建于明朝的村堡。

    第一道堡门建在半坡,上坡穿过城门后有一段上坡通道,上来后迎面是一座完整的古村堡。这种利用地形设计两道堡门的防御,是瓮城的一种变形。

    堡子南门门匾“条涑永朝”,条涑指南面的中条山和涑水河,落款乾隆15年(1751),算起来这个古堡至少有260余年的历史了。据资料说,这个古堡实际上系明代古堡,属县级文保单位。门洞内条石铺道,车辙清晰。上世纪80年代起,堡子里的人逐渐迁至坡底下。

        一个弃用的古村堡,写满沧桑与苍凉,雨后草木的青翠给古堡平添了一份生机。

    我们在堡子里转,这个羊倌是碰到的第一个人,现在古堡里还住有四家,他算一家。

    古堡的东北角

    在北门附近碰到第二个人,他家就在进北门后第一家。

    老人家热心的介绍古堡的情况。说到他小时对日本人的印象,说到堡子里的老房子和老庙。问他怎么不下去,说不愿和儿子住在一起,住这里图个清静。

    这是堡子北门,和南门并不相对,偏西。

    出堡子北门回望古堡

    这个堡子规模挺大,因为是长期住人的村庄。以前见过许多小堡子,多是临时躲避土匪的。

    这座房子应该是堡子里最老的建筑了。

    梁上题记“峕清乾隆四十年岁次乙未三月十七日于卯时乔宅创建”,一行楷书极具功力。两头分别是乾、坤卦象。“峕”是“时”的异体字,乾隆40年即1775年,卯时为日出时,5——7点。

    破败的围墙、弃用的井台,让人想起一首古诗:“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晓鸦;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

    巷道中看到的这个老婆婆,84岁,第三家住户。老婆婆家的门楼,“种田为革命",这种坚守令人感叹。

    这是一个古老的院落,北房系新建,两边厢房绝对是清代建筑。房里有承尘,看不见房脊上题记。

    一条小道通往坡下的新村

    哪一年贴对对联还在坚守,”家家顺心永安康,年年如意大吉祥“,早已主人不归。

    站在城堡门上面看挪出堡子后现在的坡底村

    坡底村往南2、3里,是绛县东山底乡乔寺村。乔寺五通碑楼远近闻名,妻子知道所在,不用问路。

    乔寺碑楼建于清道光十七年(1873年),是周氏家族为资政大夫周万钟所建的功德碑楼。坐北朝南,单体建筑,碑楼石砌台基长17米,楼身约高15米。楼身六间,单檐歇山顶。正面五碑室七通碑,序由道光十五年乙未科探花、本乡乔晋芳撰,每室之间有通柱石雕对联,上嵌石匾额,保存完整。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乔寺碑楼体量之大,实属罕见。资政大夫为文职散官,正二品。

    周万钟,又名周禄在。当地流传着周禄在"发财一豌茶,倒灶一匹马”的故事。嘉庆末年,白莲教起义此起彼伏,一支叫小阎王的义军攻占领某城时,城中人皆逃去,惟卖茶人周禄在出城不及,随机声称:“小的专门烧好了茶迎接义军。”后得到小阎王的信任,义军游击他处时将劫掠的金银财宝藏于周禄在汲水煮茶的井中,让其看管。不料后来义军军败,周禄在闻讯后,将藏于井中的金银财宝打捞上来,星夜兼程潜回老家乔寺。此后置田买地,大兴土木,建起了占乔寺村一半面积的周家大院。同时北上经商,将周家商铺从绛州开到北京,周家人赴京沿途都是住自家的店、吃自家的饭。周禄在发达后,在京城结交显贵,捐了资政大夫的官衔,成为晋商名流。与此同时,其内侄乔晋芳参加殿试,高中探花,被称为“两千里地无双士,三百年来第一人”,乔寺周家和横水乔家,更加名声远扬。发达后的周禄在不忘乡邻,济贫帮困,堪称一代名绅。道光17年,周禄在病逝,其家族在村口为其建起功德碑楼,内侄乔晋芳撰文作序。

    周禄在去世后,其二代经商不济,挥霍出名。 据说,同治年间,周家购进了一匹宝马,而天下只有一对,另一匹在皇室。当朝国舅爷奉旨私访,到乔寺寻到宝马后提出收购,周二世口出狂言:“你有多少钱?我还想买另一匹。”国舅爷回奏圣上,同治大怒,派人将周二世押赴京城。周二世坐的囚车,还让家人派骡马车拉上乔寺的水供饮,一直到死,周二世喝的都是乔寺水。其后宝马被皇室牵走,没过多久周家就败落了。这就是周家"发财一豌茶,倒灶一匹马”的传说。

    碑楼前修建广场(后来修建)

    乔寺往西就是罐底堡村,这里原有道教宫观景云宫,创建于唐贞观8年,历代均有修葺,原建筑规模宏大,1933年毁于火灾,现仅存玉皇殿,为元代建筑,脊槫上有清康熙四年维修题记,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悬山顶,斗栱五铺作双下昂,2006年5月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云宫玉皇殿,现在景云初中,2010年修缮完工,通体红色有点不自然,古代上色都是天然植物颜料,现在哪里有。据说殿内尚存唐代元始天尊像碑,通高2.09米,唐贞观八年勒石,碑文楷书720字,文物价值很高,但殿门加锁,未能得见。虽然仅存单体建筑,仍感觉到气势不凡,是我国珍贵的元代早期建筑遗存,其建筑体量较大,做法独特。

    绛县,有“天下第一县”之称,是因为史书中最早出现“县”这个名词,为《左传》中所载“绛县人”,后称“绛县老人”。

    《左传·襄公·传三十年(679)》:三月,癸未。晋悼夫人食舆人之城杞者。绛县人或年长矣,无子,而往与于食。有与疑年,使之年。曰:「臣小人也,不知纪年。臣生之岁,正月甲子朔,四百有四十五,甲子矣,其季于今,三之一也。」吏走问诸朝,师旷曰:「鲁叔仲惠伯会郤成子于承匡之岁也。是岁也,狄伐鲁,叔孙庄叔于是乎败狄于咸,获长狄侨如,及虺也豹也,而皆以名其子,七十三年矣。」史赵曰:「亥有二首六身,下二如身,是其日数也。」士文伯曰:「然则二万二千六百有六旬也。」晋·杜预注:「史赵,晋大史。亥字二画在上,并三六为身,如算之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河东访古 1(绛县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beuo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