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与否,与贫富无关,只关乎人情冷暖。
01
每年高考前后,寒门贵子的话题都会被人们反复提及。一方面,高考即使被再多人批评,它依然是寒门子弟逆袭的最快通道;另一方面,状元出身寒门者的多与少,可以更好地验证“寒门是不是再难出贵子”。
总之每年都是这样的场景,当出身较好的状元们出镜普及信仰时,人们会感叹寒门再难出贵子;当出身寒门的状元们被集中宣传报道时,人们又似乎又看到了很多希望。
然而在热烈讨论之余,大家有没有认真思考过一个问题,划分寒门的标准到底是什么?是所在城市的大小?是家庭财富的多少?还是户主工作的好坏?……
我认为这些标准都不好,寒门与否,与贫富无关,只关乎人情冷暖,而这样划分可以解释两个最关键的问题。
02
如果门“寒与不寒”只看人情冷暖,那几乎所有的贵子都不是出在寒门。
今年教育部明令禁止宣传“高考状元”,应该不会看到媒体采访高考状元的镜头,但是梳理之前的采访不难发现一个问题,无论状元出身好与坏,他们对父母都持十分肯定的态度。
例如,去年北京高考文科状元熊轩昂,他在接受采访时说到:
我父母是外交官,怎么讲呢,从小就给我营造一种很好的家庭氛围,包括对我学习习惯、性格上的培养,都是潜移默化的。
又例如,去年沧州市高考理科状元庞众望,其父亲是一位精神分裂症患者,其母亲下肢残疾、常年瘫痪在床。但他的班主任李莹却说,庞众望是班里最阳光的孩子。他曾在日记中写下这样一句话:
既然苦难选择了你,你可以把背影留给苦难,把笑容交给阳光。
因为除了生活的艰辛,还有母亲最宝贵的爱,小庞跟母亲很亲,正是母亲的坚强、乐观,深深激励着小庞成长。
这也让我想到了身边的一个例子,同事L的孩子就是全市的高考状元,又是很出名的孝子,家教良好。私下大家总爱问L教育孩子的诀窍,而L的回答基本就是两条:
一是答应孩子的事自己要做到,言出必行,言而有信;
二是要求孩子的事自己要做到,让孩子去看书,自己也要去看书。
两条内容看似简单,然而坚持近20年绝非易事,这应该就是所谓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所谓的陪伴、关爱,所谓的家风,正是这些让一个家庭变的无比温暖,让贵子可以孕育而生。
03
如果门“寒与不寒”只看人情冷暖,
那“寒门再难出贵子”这句话就再正确不过。
很多穷人最大的误区,就是把孩子当成“彩票”。他们觉得生了一个孩子就可以改变命运,孩子优秀与否又都是老天注定的,并不需要任何的引导、关心、陪伴。
正如很多人好吃懒做,却要求孩子勤奋;很多人惹是生非,却要求孩子本分;很多人不学无术,却要求孩子成才。请问这可能吗?就像我家楼上那户在打骂孩子时,声音每次都响彻全楼,而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
XXX,你这个没出息的,生了你真是倒了八辈子的霉,你看看对门家的孩子从来不用父母操心!
对此,我也只能呵呵!因为他只看到了对门孩子的优秀,从没看到对门家长的付出。而很多有钱人最大的误区,就是“自我感觉十分良好”。他们经常这样抱怨:
我每个月给他很多零花钱,我给他请的最好的老师,我从来都不舍得打他一下,他要什么我给什么,为什么孩子不学好、不学习!
其实这就像《变形计》中演的一样,城市主人公大多条件优越,父母忙于事业、人际,疏于教导、陪伴,过于宠爱、放任,导致孩子学习成绩大幅下降,甚至侮辱老师、打架斗殴、混迹社会。
所以,无论贫穷与富贵,如果在家庭原生教育上没有付出,在陪伴、关心孩子成长上没有用力,那这个家庭就是不折不扣的寒门,想要培养出来贵子绝对难如登天。
04
写到这里想起了网上特别流行一局句话,你的三观里藏着孩子20多年后的样子。
事情也的确如此,父母的所言所行、所作所为,直接决定了整个家庭的人情冷暖,而一个家庭的人情冷暖,又深刻影响着孩子的人生轨迹。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所有幸福的家庭都一样,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换言之,所有的贵子也都一样,他们背后都有温暖的家庭、负责的父母、良好的家风,即便物质生活贫瘠,也无法阻挡他们成功、成才。
所以,我们真的没必要再讨论“寒门再难出贵子”,而是应该期望这个世上能多些贵子、少些寒门。
最后,临近高考,送上祝福,愿你在第三个夏天,得偿所愿,望见曙光!
网友评论
应一些家长的要求,我们正在尝试做一个共创式的【家长写作社群】,通过写作记录孩子的成长故事,写自己在教育方面遇到的问题和分析,写自己的教育理念,写与教育相关的任何事情。通过写作让孩子的成长有迹可寻,让家长自己在教育方面的认知成长有迹可寻,最终让整个家庭的成长有迹可寻。
详情可阅读:https://www.jianshu.com/p/f7ca2f9dd2b3
如果您有兴趣,希望能和您一起共创这个社群,期待您的参与!
微信号:qq378558645,加微信备注“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