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七座皇后陵,并没有自己的独立名称,而是根据其丈夫的陵名来命名的。皇后的陵名第一个字用其夫陵名的第一个字,第二个字根据皇后陵的位置于夫君陵墓的相对方位而定。
昭西陵清代的皇帝后妃陵寝都是坐北朝南,而皇后陵只能建在皇帝陵的东面或西面。每座皇后陵都有一个皇家故事,让我们一起来揭秘清代七座皇后陵背后的故事。
一、昭西陵——墓主人孝庄文皇后
清东陵风水墙外的“老祖宗”
孝庄文皇后的陵墓叫做:昭西陵。昭西陵表明和远在盛京沈阳的清太宗皇太极昭陵为一个体系。因为孝庄文皇后的陵寝在昭陵的西边,所以她的陵墓称为“昭西陵”。表明了昭西陵仍然与昭陵是一个体系,是昭陵的附属陵墓,从属于清太宗皇太极。
昭西陵的建造
昭西陵昭西陵的墓主人是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布木布泰的陵寝,位于河北省遵化市清东陵大红门外东侧。
始建于雍正三年二月初三日,同年十二月初十日,孝庄文皇后入葬地宫。昭西陵是清王朝建造的第二座皇后陵,同时也是清东陵里级别辈分最高的清代皇后陵。
昭西陵与清东陵区之间有一道风水墙相隔,埋葬孝庄文皇后的昭西陵本来是由暂安奉殿改建而成的,因而其规制极为特殊。
神路区只设下马牌和神道碑亭,未设桥涵,宫殿区建了两层围墙,外层围墙的正面设置了隆恩门,内层围墙的正面设置三座琉璃花门。
陵寝门设置在隆恩殿左右的卡子墙上,昭西陵的隆恩殿为清代建筑等级最高的重檐庑顶,其规制与其他清代皇后陵迥异,是为清东陵里的特例。
昭西陵的独特之处
昭西陵昭西陵,和清代其他的皇后陵相比,昭西陵的建筑规制非常独特。
一、 其它皇后陵的隆恩殿均为歇山顶,而昭西陵的隆恩殿是庑殿顶。
二、其它皇后陵寝的隆恩殿前仅一道门户,而昭西陵却建有两道门,相应地陵园也构筑了内外两道围墙。
三、昭西陵前未开挖马槽沟,未建筑三孔拱桥。
墓主人生平简介
孝庄文皇后画像孝庄文皇后是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的庄妃,顺治帝福临的生母,康熙帝的祖母,是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她一生培育辅佐了顺治、康熙两代君主。
天命十年公元1625年,布木布泰嫁给努尔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极为侍妾。
连生三女
天聪三年,布木布泰生下固伦雍穆长公主雅图,天聪六年生下固伦淑慧长公主阿图,天聪七年生下固伦端献长公主淑哲。
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清,清朝正式建立,布木布泰受封为永福宫庄妃。
诞育帝君
崇德三年公元1638年,永福宫庄妃生下皇九子福临,这也是庄妃和皇太极唯一的儿子。
皇太后生涯
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八月,清太宗皇太极驾崩,公元1644年改元顺治,福临即位后,尊封生母庄妃为皇太后,上尊号为昭圣慈寿皇太后。
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正月,福临开始亲政,时年十四岁,他也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清朝皇帝。布木布泰也随清军入关定都北京。从顺治帝亲政开始,布木布泰一共做了10年的皇太后。
清朝首位太皇太后
孝庄太皇太后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顺治帝福临驾崩后,他的第三子玄烨即位,年号康熙,尊封皇太后布木布泰为太皇太后。康熙元年十月加上尊号为: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太皇太后。
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七月初七,十四岁的康熙帝正式亲政,布木布泰也成为了清朝首位太皇太后。从康熙帝亲政开始,布木布泰一共做了21年的太皇太后。
太皇太后病逝
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廿五日公元1688年1月27日太皇太后布木布泰病逝,享年七十五岁。死后谥号为:孝庄文皇后,安葬在昭西陵。
昭西陵背后的故事
清东陵风水墙外的“老祖宗”
昭西陵孝庄太后为什么不葬进清东陵陵区之内,而偏偏被搁置在大门之外呢?
清东陵是以顺治帝福临的孝陵为主陵的清代皇家陵墓群。孝陵位于昌瑞山主峰南麓,是陵区内至高无上的尊贵之位。清东陵与关外的昭陵是不同的体系,绝不能混淆。
如果将昭西陵建在清东陵风水墙内,不仅打乱了两个体系,而且将昭西陵建在任何一处,地位都会卑于其子的孝陵,有悖于孝道理法。
因为顺治帝的孝陵建在昌瑞山主峰之下,处于陵园内至尊无上的位置,而作为福临生母的孝庄太后,将她葬在陵内任何一处,地位都低于孝陵,这与其辈分不相称。
这样将昭西陵建在陵区之外,就既明确了两个体系的界限,又满足了孝庄文皇后死后与子孙为伴的遗愿。
清东陵里辈分最高,地位最尊的陵墓
清代皇帝的“孝道”
昭西陵昭西陵建在清东陵的大红门左旁,也是有其道理的。清代的谒陵制度,是从辈份最高的陵先开始。
孝庄文皇后的辈份高于葬在清东陵里所有的帝后妃们,晚辈谒陵时,自然要先从昭西陵开始,孝庄身为清东陵所有内葬人中辈分最高,所以在谒陵时,每次都必须先从昭西陵开始。
大红门是陵区的正门,是谒陵人必经之处,而昭西陵就在大红门一侧,这对于谒陵来说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清代以左方为尊贵之位,昭西陵建在大红门左侧,也正反映了孝庄太后的后代子孙对她的尊崇景仰之意,也展示了清代皇帝的孝道。
揭秘孝庄太后为什么死后37年不入葬之谜?
按照清朝早期的葬制,皇后无论死于皇帝前后,都要与皇帝合葬,同陵同穴。
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孝庄太皇太后病逝,临终前留下遗命将其葬在孝陵附近。
孝庄在生前曾嘱咐康熙帝:太宗文皇帝梓宫安奉已久,卑不动尊,此时未便合葬。若别起茔域,未免劳民动众,究非合葬之义。我心恋汝父子,不忍远去,务必于遵化安厝,我心无憾矣。
修建暂安奉殿
昭西陵宝城康熙帝向来对祖母非常孝顺,故在孝庄病逝后,没有送往沈阳昭陵与皇太极合葬,只是在清东陵边修建暂安奉殿将孝庄太后的棺材暂时存放。
院内有享殿和暂安奉殿各一座,未建地宫。享殿为庑殿顶,因为孝庄生前对所住紫禁城内慈宁宫东侧的一座小殿十分喜爱,所以康熙命人拆掉,原样移到清东陵区重建成享殿。享殿旁有东西配殿,院门为三座门,孝庄太后的棺椁被葬在暂安奉殿的宝座上,以土掩埋后永闭殿门。
康熙二十七年至六十一年,玄烨前往遵化祭谒孝庄太后的暂安奉殿和孝陵共二十六次,康熙一朝,都未能解决孝庄文皇后陵寝安葬的问题。
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是皇太极与孝庄成亲100周年纪念,雍正帝以孝庄文皇后暂安以来国家昌盛,圣祖在位历数绵长、子孙蕃衍为由,认为此地颇吉,故将暂安奉殿改为昭西陵。
孝庄太后得以入葬昭西陵
昭西陵孝庄文皇后是清朝入关后第一个实行土葬的皇太后。
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二月初三日动工将暂安奉殿改建为:昭西陵。同年十二月将停放了37年之久的孝庄文皇后梓宫正式葬入昭西陵地宫,得以入土为安。
昭西陵建成规制最高
昭西陵昭西陵座北朝南,建筑布局由南往北依次为:下马牌、神道碑亭、东西朝房、东西值班房、隆恩门、三座琉璃花门、东西燎炉、东西配殿、隆恩殿、陵寝门、台石五供、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宝顶下为地宫。
昭西陵昭西陵的三座门建在隆恩殿前,与诸陵不同是有其原因的。昭西陵隆恩殿在康熙二十七年到雍正三年是作为宝城用的。在三座门内院设燎炉两座,东西配殿各五间,只存柱础。正面隆恩殿为重檐庑殿顶,关内清代帝后陵里也仅此一例。
清代陵寝,无论是帝后陵,还是妃园寝,大殿都是歇山顶,只有单檐、重檐之别。
昭西陵独特的庑殿顶
昭西陵唯独昭西陵大殿是庑殿顶的,庑殿顶是古建筑中最尊贵、最高级的形式,从这里也体现了墓主人的地位。清代所有陵寝的周围只建一道围墙,而昭西陵却有内外两道围墙,成为清东陵中的唯一例外。
昭西陵昭西陵的三座大红门都建在大殿前,三座门作为陵寝门,建了隆恩门以后,迎面就是三座门,三座门成了昭西陵第二道围墙的大门。内立石碑,镌刻满蒙汉三文“孝庄文皇后之陵”,其宝顶为圆形。
孝庄文皇后是世祖的生母,圣祖的祖母。她先后辅佐了两代幼主,为大清王朝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她身为皇太后10年、太皇太后21年,备受其后世子孙的敬重。成为清初一代贤后,杰出的女政治家,并且培养出清代最为杰出的帝王—康熙皇帝。
昭西陵被盗
昭西陵于1931年3月被盗,当年溥仪派去的善后人员和东陵守护人员进入地宫探视,发现地宫内第一道石门半开,第二道石门虽然没开,但左扇石门上被凿了个长约0.7米,宽约0.27米的大洞,孝庄文皇后的梓宫倾倒在宝床一侧。
孝庄文皇后的遗骨还在棺内尚未散乱,溥仪派去的善后人员载涛,溥忻以及溥安、奕元、联垄、福隆阿与当时的东陵守护大臣毓崧等人将孝庄文皇后的遗骨拣出,放在黄缎褥上,重新命工匠修补棺椁。
待修好后,摆放在棺床正位上,将遗骨放入后盖好棺盖,再关闭两道石门。又用水泥把左扇石门上被凿的洞重新填补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