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述怀五百字留别吴门诸同学
2、留别顾景范
3、题沈慎言扇上画桃慎言时正出塞
4、金赤莲、姜日千、沈慎言、朱端士、尔登招饮燕山客舍,时余将出塞门即席赋别
5、夜坐
6、别张丰村依赠行原韵
7、归来行送友人之延平
8、发燕山
9、丰润县逢高丽使者
10、望首阳山
11、次榆关
12、山海关
13、出关
14、凄惶岭
15、姜女祠
16、前卫
17、望海店
18、杏山
19、小凌河
20、大凌河
21、十三山
22、渡辽河
23、老边道中
1、述怀五百字留别吴门诸同学
忆昔居安城,发覆才半额。
举止异常儿,父母争怜惜。
自谓守青缃,终身寄篇籍。
薄有良田畴,东西免怵迫。
孰知生不辰,风波荡几席。
悲哉我二人,家破投蛮貊。
道远八千里,冰坚五六尺。
关云片片黄,塞草荒荒白。
平生未出门,出门乃局蹐。
不复见中原,焉能得安宅。
犹记送行时,舟泊姑苏驿。
大母惨不言,仲父相扶掖。
宛转就母怀,仓皇竟无策。
牵衣哭一声,寸寸肝肠磔。
弟妹年更小,但闻语啧啧。
我尚无所知,彼亦何足责。
仲父养军中,不作沟中瘠。
车骑有香囊,仲郢无牙笏。
春冬搦管书,秋夏弯弓射。
覆巢赖有此,亦足安魂魄。
蹉跎八九年,仲父复易箦。
故乡未得归,大母垂黄发。
极北望我父,血流双眼赤。
纵有断鸿飞,奈此重关隔。
可怜七尺躯,怅怅何所适。
从兹事砚田,长作吴中客。
愧乏济川才,又非凌风翮。
谬辱诸贤豪,谓可倾肝膈。
班荆多赠缟,盘飱或寘璧。
借以供大母,庶几慰日夕。
而乃天不吊,大母溘焉没。
客路挽灵车,家山谋窆穸。
窆穸复踟躇,宁忍闻沙碛。
恐我父母知,老年伤踊擗。
终念此大事,敢用私情格。
所赖有季弟,晨昏强宽释。
同气有三人,季不离亲侧。
大母在堂时,仲亦关东役。
嗟予独何人,廿载情空剧。
赎罪少黄金,鸣冤须肺石。
天子昨南巡,愿以身代谪。
銮舆已垂问,鞭挞仍遭斥。
自叹一男儿,遇事能擘画。
翻不若缇萦,上书传史册。
岁月如逝波,转眼已非昔。
更不省庭闱,生子诚何益。
结束新征衣,包裹旧巾帻。
挥手别亲朋,洒泪辞叔伯。
萧萧白日寒,渺渺云山碧。
谁云道路长,今日乾坤窄。
①发覆才半额:发,髮;才,纔。这两个字典型的不当简化。
②青缃:青色和浅黄色。古代常用这种颜色的布帛作书衣、封套。因用以指书籍、画卷等。《周书·沉重传》:“青緗起焰,素篆从风。”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华阳博议下》:“余生平駑钝,世事懵然,独癖嗜青緗,逾於饮食。” 蔡有守《晦闻嘱题蒹葭图》诗:“此间谁识凄凄意,写入青緗祇是秋。”
③篇籍:书籍;典籍。《汉书·艺文志》:“汉兴,改秦之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 晋·左思《咏史》之七:“四贤岂不伟,遗烈光篇籍。” 唐·刘知几《史通·称谓》:“是知名之折中,君子所急。况復列之篇籍,传之不朽者邪!”
④怵迫:chù。诱迫。语出《管子·心术上》:“不怵乎好,不迫乎恶。”《文选·贾谊·鵩鸟赋》:“怵迫之徒兮,或趋西东;大人不曲兮,亿变齐同。”李善注引孟康曰:“怵,为利所诱怵也;迫,迫贫贱,东西趋利也。”《后汉书·李固传》:“天地之心,福谦忌盛,是以贤达功遂身退,全名养寿,无有怵迫之忧。”李贤注:“为利所诱,怵迫於忧勤也。”宋·司马光《答秉国第二书》:“静者不以怵迫乱其志也。”
⑤蛮貊:mò。古代称南方和北方落后部族。亦泛指四方落后部族。《书·武成》:“华夏蛮貊,罔不率俾。” 汉·桓宽《盐铁论·通有》:“求蛮貉之物以眩中国,徙卭筰之货致之东海。” 唐·岑参《陪狄员外早秋登府西楼因呈院中诸公》诗:“威声振蛮貊,惠化钟 华阳 。”
⑥局蹐:jí。困顿窘迫。清·王晫《今世说·简傲》:“一日,王欲留客,适无钱,大为跼蹐。” 清·钱泳《履园丛话·景贤·书周孝子事》:“乃负骨至太平庵,冀卖书画作归计,而穷途跼蹐,费无所出。” 清·刘大櫆《祭方定思文》:“今乖于世,跼蹐穷年,死丧患难,百忧相煎。”
⑦大母:祖母。
⑧磔:zhé。古代祭祀时分裂牲畜肢体。
⑨车骑有香囊,仲郢无牙笏:仲郢,柳仲郢?牙笏hù,象牙手板。亦指朝笏。
意思是叔父条件还好,可惜权力不够(不能够营救其父)。当时,杨宾年仅13岁,带领5岁弟弟杨宝与两个妹妹去上海县,投奔叔父、崇名镇右协右营都司杨懋经为生。
⑩搦管书:搦nuò,握,拿。这里学习的意思。
⑪易箦:更换床席,指人将死 。这里指八年后叔父去世。
⑫济川:犹渡河。多比喻辅佐帝王。《书·说命上》:“爰立作相,王置诸其左右。命之曰:‘朝夕纳诲,以辅台德。若金,用汝作砺;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唐·孟浩然《都下送辛大之鄂》诗:“未逢调鼎用,徒有济川心。”
⑬谬辱:谦辞。唐·宋之问《自洪府舟行直书其事》:“谬辱紫泥书,挥翰青云里。”
⑭班荆:在地上铺开荆条坐下。谓朋友相遇,共坐谈心。晋·陶潜《饮酒》诗之十五:“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復醉。” 唐·高正臣《晦日重宴》诗:“班荆陪旧识,倾盖得新知。” 明·方孝孺《借竹轩记》:“自旦至暮,班荆列坐,久之,乃各罢去。” 章炳麟《社会通诠商兑》:“其在同党,虽无葭莩微末之亲,一见如故,班荆而与之食。”参见“班荆道旧”。
⑮盘飱或寘璧:如同在食物下放玉璧。表示亲朋真心实意馈送食物。
盘飱,盘盛食物。寘,zhì。置。《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公子重耳)及曹,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浴,薄而观之。僖负羁之妻曰:“吾观晋公子之従者,皆足以相国。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国。反其国,必得志于诸侯。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子盍蚤自贰焉。”乃馈盘飨,置璧焉。公子受飨反璧。
⑯日夕:朝夕;日夜。《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署行议年,日夕于中甸。” 李周翰注:“考吏行之殿最,议年穀之丰俭而奏於天子,使朝夕盈于畿甸之中也。” 唐·刘长卿《初至洞庭怀灞陵别业》诗:“长安邈千里,日夕怀双闕。”
⑰溘:kè。忽然;突然。
⑱窆穸:biǎn xī。墓穴;坟墓。
⑲踊擗:yǒng pǐ。顿足搥胸。形容极度悲哀。
《新唐书·儒学传中·王元感》:“故练而慨然,悲慕未尽,而踊擗之情差末;祥而廓然,哀伤已除,而孤藐之怀更剧。” 明·李东阳《与杨应宁书》:“长途酷暑,块苫踊擗,摧裂顿撼之状,皆可想见。”
⑳擘画:bò。亦作“擘划”。筹划;安排。《淮南子·要略》:“《齐俗》者,所以一羣生之短脩,同九夷之风气,通古今之论,贯万物之理,财制礼义之宜,擘画人事之终始者也。” 宋·范仲淹《奏乞救济陕西饥民》:“若不作擘画,即百姓大叚流移,殍亡者众。” 宋·刘克庄《鹊桥仙·戊戌生朝》词:“人间何处有仙方,擘划得二三百岁?”
㉑缇萦:淳于缇萦。其父医学家淳于意,被人罗织罪名,将受肉刑,缇萦上书汉文帝,陈述父亲廉平无罪,自己愿意身充官婢,代父受刑。文帝受到感动,不仅宽免淳于意而且废除肉刑。
2、留别顾景范
少小畏京师,人情苦莫测。
今年塞上行,经过一太息。
骑驴朝出门,暮归何所得。
风尘双眼眯,怵迫徒终日。
亲故岂无人,高举不可即。
十往九不面,一面有德色。
以兹伤我怀,多君用意密。
班荆道路闲,赠缟复推食。
绸缪当未雨,劝诫防差忒。
凡意所欲为,莫不殚精力。
岂投漆与胶,不必须旧识。
亦以久神交,信果俱可必。
君诚管乐才,百虑鲜一失。
处则比卧龙,出则成羽翼。
宾也何所知,终岁但愁疾。
骨肉且不保,安能更扪虱。
具区千顷波,洋洋近衡泌。
七十二高峯,峯峯可种橘。
他时入玉门,期君同筑室。
灵威迹匪遥,好问长生术。
①顾景范:
②德色:自以为对人有恩德而表现出来的神色。《汉书·贾谊传》:“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借父耰鉏,虑有德色。” 颜师古注:“言以耰及鉏借与其父,而容色自矜为恩德也。”
③管乐:管仲与乐毅的并称。
④具区:古泽薮名,即太湖。又名震泽、笠泽。《周礼·夏官·职方氏》:“东南曰扬州,其山镇曰会稽,其泽藪曰具区。”《尔雅·释地》:“吴越之间有具区 。” 宋·孙奕《履斋示儿编·杂记·地名异》:“嵩高、外方一山而名二,具区、震泽一湖而号殊。”
⑤衡泌:谓隐居之地。《诗·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洋洋,可以乐饥。”
⑥玉门:山名。《楚辞·刘向·九叹·远游》:“回朕车俾西引兮,褰虹旗于玉门。” 王逸注:“玉门,山名也。” 三国·魏·曹操《陌上桑》诗:“驾虹霓,乘赤云,登彼九疑 历玉门。”
⑦灵威:灵威丈人。传说中仙人名。通称龙威丈人。相传吴王阖闾游禹山,遇灵威丈人入洞庭取禹藏书卷。见《河图纬》。明·袁宏道《玉京洞》诗:“海可通,江可涉,灵威丈人难再得。” 钱伯城·笺校:“吴郡本、小修本此句作‘ 灵威逝矣仙衢灭’。”
3、题沈慎言扇上画桃慎言时正出塞
不信元都树,今朝塞上来。
枝从毫末辨,花自扇头开。
春色飞龙碛,芳名到蝎台。
莫愁霜露湿,根柢在蓬莱。
①沈慎言:
②元都树:元都,即玄都。唐·刘禹锡《玄都观桃花》:“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③龙碛:qì。指边远蛮荒沙漠之地。清·吴兆骞《北风》诗:“寒摧龙磧断,声捲雁沙来。”
④蝎台:后人用之,清·程虞卿《锦州道中》:“馆驿乱山隈,征车夕照催。途长人意倦,地险马行猜。秋气来榆塞,凉风起蝎台。不须思蜀道,我乏济时才。”
4、金赤莲、姜日千、沈慎言、朱端士、尔登招饮燕山客舍,时余将出塞门即席赋别
男儿生不得其所,七尺堂堂若腐鼠。
蓬头赤脚走边关,扑面黄沙无一语。
诸君乃不嫌我真,相逢客舍能相亲。
激昴慷慨发上指,高歌击筑旁无人。
杂坐班荆燕市口,沉李浮瓜不去手。
葡萄架上白日斜,欲起不起恐被肘。
尊中酒是故园来,不饮亦须三百杯。
殷勤一斤家乡语,谁云此是黄金台。
秋风飒飒吹南陌,虎脊河边冰几尺。
短衣明日独长征,回首今朝双眼赤。
5、夜坐
细雨消残暑,微风送薄凉。
秋声干木叶,夜气湿衣裳。
冰雪行将至,关山去正长。
那堪燕市口,愁坐听鸣螀。
6、别张丰村依赠行原韵
庭闱万里隔重关,省觐宁知惨客颜。
冰合马嘶杨柳渡,月明人过桦皮山。
直因温清离乡国,不是周流好辙环。
安得回天君有力,金鸡早放老亲还。
①张丰村:
②庭闱:内舍。多指父母居住处。《文选·束晳诗》:“眷恋庭闱,心不遑安。”李善注:“庭闱,亲之所居。”唐·张九龄《酬宋使君见诒》诗:“庭闱际海曲,轺传荷天慈。”
③温清:似是温凊(qìng):“冬温夏凊”之略。凊,凉。《千字文》:“临深履薄,夙兴温凊。”夙兴是“夙兴夜寐”之略。意思是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那样小心谨慎;要早起晚睡,侍候父母让他们感到冬暖夏凉。
④周流:周游;到处漂泊。屈原《离骚》:“览相观於四极兮,周流乎天余乃下。”《吕氏春秋·介立》:“晋文公出亡,周流天下。”汉·王充《论衡·儒增》:“孔子不能容於世,周流游说七十馀国,未尝得安。”
⑤辙环:亦作“辙轘”。喻周游各地。唐·韩愈《进学解》:“昔者孟軻好辩,孔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 明·李东阳《过汶上访思圣堂》诗:“平生辙环志,且復先乡邻。” 清·魏源《旅怀》诗之二:“优圣如荀孟,当年老辙轘。”
7、归来行送友人之延平
闽中之山颇崒嵂,熊罴虎豹如人立。
闽中之水极盘涡,上滩下滩蛟龙多。
我辈劳生固其职,君亦安能早休息。
独念今朝赴七闽,行过家门不得入。
若耶溪水浅,绠短亦可汲。
云门花木深,鹧鸪嗁春日。
早归来山田,熟后渔舟出。
草阁斜阳秔稻香,烟波细雨纶竿湿。
①崒嵂:zú lǜ。高峻貌。宋·陆游《大寒》诗:“为山傥勿休,会见高崒嵂。”清·李滢《望罗浮歌》:“石楼玲珑员峤见,铁桥崒嵂青冥悬。”
②秔:jīng。“粳”的異體字。
8、发燕山
西风干木叶,原野变颜色。
征人别所知,去去燕山北。
省觐亦其常,我独何偪仄。
春明发故园,秋乃辞京国。
岂曰哭穷途,蹭蹬至此极。
亦以走边庭,徒旅不可得。
羽箭逐庄头,腰刀随戍卒。
浑脱取其温,驽骀借其力。
冰霜不畏寒,崎岖亦可出。
纵复隔关山,凌风有羽翼。
①偪仄:逼仄。
②蹭蹬:险阻难行。失势貌。困顿;失意。倒霉;倒运。犯过失;失足。
③浑脱:原指北方民族中流行的用整张剥下的动物的皮制成的革囊或皮袋。可用作渡河的浮囊,亦可作为盛放水浆饮料的容器。
9、丰润县逢高丽使者
丰润城西晓色开,方袍一队逐龙媒。
道旁人说高丽使,着得先朝旧服来。
①丰润县:今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
10、望首阳山
垂鞭信马蹏,平沙入孤竹。
孤竹传者谁,二子伯与叔。
让国久无家,东海留芳躅。
岂至采薇时,不食还乡曲。
而以首阳名,专号兹山麓。
清风讵可攀,庙貌随时俗。
俎豆纵千秋,不饱他人粟。
我来大道旁,日暮仍驰逐。
安得拜衣冠,细摸残碑读。
①蹏:tí。同“蹄”。
②芳躅:指前贤的踪迹。《史记·万石张叔列传》 唐·司马贞述赞:“敏行訥言,俱嗣芳躅。”《旧唐书·郑畋传》:“岂谓凡流,继兹芳躅,臣所以忧不称承旨之任也。” 清·方文《题张虞山理琴图》诗:“诗存琴不传,遗响谅难续。 虞山者谁子,异代承芳躅。”
11、次榆关
西风吹落木,斜日满羣山。
白板新官舍,黄榆旧汉关。
前车行欲止,我马去仍还。
投宿知何处,柴门一水间。
12、山海关
东海边头万仞山,长城犹在白云间。
烽烟不报中和殿,锁钥空传第一关。
大漠雪飞埋战骨,南天雨过洗刀环。
汉家丰沛今辽左,铁马金戈岁岁闲。
13、出关
谁道车书是一家,关门依旧隔中华。
已看文字经重译,更裂军繻过五花。
草木萧萧归野烧,乾坤漠漠老荒沙。
庭闱直在黄龙北,日暮愁听塞上笳。
军繻:xū。古时用帛制成的出入关卡的凭证:“军从济南当诣博士,步入关,关吏予军繻。”
14、凄惶岭
山海关前日色昏,风尘况复暗乾坤。
不堪更上凄惶岭,双袖横流血泪痕。
①凄惶岭:《宁古塔纪略》云:“关门向东大路有一岭,出关者称为凄惶岭,入关者称为欢喜岭,岭下有孟姜女庙。是夕,宿于岭下,两大人各述当日出关境况,今得到此,至为欢喜,明日进关,气象迥别。”
15、姜女祠
凛凛望夫石,上有姜女祠。
姜女伊何人,庙貌永不移。
风霜透巾帼,冰雪老容姿。
乾坤历万劫,血泪犹双垂。
守险本在德,长城亦何为。
一哭且莫当,安能保边陲。
今朝过其下,驱马独迟迟。
叹息秦皇帝,不若一蛾眉。
16、前卫
一片平沙里,荒荒百雉城。
市朝从此变,卫所亦空名。
白草翻新屋,黄云压旧营。
边庭今不战,无复鼓鼙声。
17、望海店
辽海出长城,出关已了了。
望之欲无遗,莫若兹山好。
积水远何极,分流犹浩淼。
风翻白日低,浪动乾坤小。
南疑析木偏,东觉扶桑晓。
蜃楼遇且难,况识蓬莱岛。
余本海滨人,少小纵临眺。
今日出边庭,乃复行其杪。
一苇直可杭,鞭石苦不早。
安得乘长风,往复如飞鸟。
18、杏山
昨日望沧海,飘飘若神仙。
今日过杏山,叹息临风前。
辽阳多险要,此更其喉咽。
同行一老革,为我语便便。
太祖昔建国,铁骑来三千。
掘壕困其外,踪迹犹依然。
百战仅乃破,流血增平川。
杀戮尽鸡狗,谁能保一椽。
大刀既巳没〔指刘铤〕,好李名空传〔指李如松〕。
不见长城坏,万里销烽烟。
老革:老兵。多用为詈词。《三国志·蜀志·彭羕传》:“超问羕曰:‘卿才具秀拔……寧当外授小郡,失人本望乎?’ 羕曰:‘老革荒悖,可復道邪!’” 裴松之注:“古者以革为兵,故语称兵革,革犹兵也。羕駡备为老革,犹言老兵也。”
明·陈士元《俚言解》卷一:“奸狡詼謔谓之顽皮,又曰滑皮,言如驾辕之牛,项毛尽脱,其皮顽滑而坚厚也……古人駡老革,犹今人駡老顽皮耳。”
19、小凌河
日暮风萧萧,平沙水弥弥。
立马饮长流,凫鸥惊欲起。
清彻鉴须眉,曲折游鲂鲤。
谁道若耶溪,烟波胜于此。
20、大凌河
小凌清且浅,大凌莽滔滔。
舆梁尚未成,舟楫亦徒劳。
不若策驽马,聊试涉波涛。
忠信吾所具,执辔何哀号。
秋冬河正涸,深不满一篙。
但得登彼岸,四顾求其曹。
21、十三山
辽西岭万里,戴土皆平衍。
独有十三山,石骨开生而。
削疑斧凿工,画敌丹青善。
峯峯插烟霄,缥缈穷万变。
崩奔类马驰,离立如人战。
或利若金刀,或直若羽箭。
云气倐有无,日色递隐见。
洞口失金牛〔下有金牛洞〕,潭侧鸣孤雁〔上有潭〕。
胡峤记颇详,蔡珪诗亦羡。
予特过其旁,一一为数徧。
倐:shū。同“倏”。
胡峤:五代后晋时任同州郃阳县令。后晋亡后,为辽宣武军节度使肖翰掌书记。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随肖翰入契丹。肖翰被杀后,无所依凭,在契丹滞居七年。后周太祖广顺三年,逃归中国。归后,录其在契丹见闻,撰成《陷虏记》一书。
蔡珪:蔡珪(?-1174)金朝文学家。字正甫,真定(今河北正定)人。蔡松年之子,天德三年进士,官至翰林修撰同知制诰,终潍州刺史。珪以文名世,辩博号称天下第一。
徧:biàn。同“遍”,普遍,遍及。
22、渡辽河
出关数百里,渡河日八九。
小者不知名,大者此其右。
发源自东北,汨汨西南走。
清流可濯缨,浊或泥数斗。
荡溢起波涛,触石声如吼。
泛滥过平沙,汪洋十余亩。
闻道枸柳河,水坚八月后。
今年天亦寒,所遇何独否。
独木一扁舟,三人亦可受。
篙使横索钱,安能落吾手。
浅濑褰裳衣,呀坑没马首。
登岸乃独悲,鱼鳖几为友。
褰:qiān。本义,套裤。作动词,撩起(衣服等)。又,散开。
23、老边道中
老边墙外草萧萧,千里风烟合大辽。
保障人犹看旧制,提封谁复记前朝。
经过妇女多骑马,游戏儿童解射鵰。
自笑书生行未惯,黄沙扑面己魂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