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有一位表姐。我对她的印象十分深刻,因为她的人生经历颇具有传奇色彩。
其实我与这位大表姐并没有很密切的关系。但她的父亲是我的同父异母的哥哥姐姐的亲舅舅,所以这样说来也是我的舅舅。但大表姐与我的母亲特别投缘,感情很深。她常常到我们家来,母亲一直待她如自己的亲女儿一般。所以我对大表姐的家事相当熟悉,说起来她的那段往事一波三折,让人十分动容。
这事还得从三十年前说起,大表姐一家住在山那边一个偏僻的海边。有一个双目近乎失明的母亲,两个妹妹,三个弟弟,加上大表姐和她的父亲,一家一共八口人,生活十分贫困。
我的父母都是十分善良的人,常常接济他们家,因此两家人走得很近,逢年过节,我们特别是母亲总是翻山越岭地去到他们所住村庄看望他们。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大表姐一家人靠着她们的父亲日复一日地出海打鱼为生,十分辛苦。平常他们一家人也靠用塑料丝织鱼网,靠编些捕鱼网用的塑料缆绳卖了以贴补家用。
有一回,他们村里的地痞向他们赊了许多的绳子,本来是不想赊给他们的,但是他们一直横行村里,普通人家都不敢得罪他们。
他们自从赊了绳子去,许久了都没有要还钱的意思。眼看着年关就要到了,家里都快揭不开锅了。大表姐的父亲于是就独自上门去讨账。
对方本就是出了名的泼皮无赖,仗着在当地有钱有势,欠债不还是他常干的事。大表姐的父亲气不过,就与他们发生了口角,但他人单力薄,怎能敌得过他们呢,竟然就被活活打死了。
那时的农村,人们思想素质普遍低下,也十分野蛮,特别是一些海边的村庄,村与村之间火拼的事儿屡见不鲜,动手打人更是家常便饭。
当时大表姐的弟弟妹妹都还很小,父亲这么一走,家中讨生活的重担就落在了大表姐瘦弱的肩上。看着父亲这样含冤而死,大表姐悲愤之余与刚刚成年的二表姐商量,她们决心要为父亲报仇。
当时的农村每到过年时候,村里就会请来戏班唱戏。报仇的机会终于来了,两位表姐各自在身上偷偷藏了一把锋利的斧子,等待那帮地痞流氓来村里看戏时候就杀了他们为父亲报仇。
那天戏台上,正在唱《杨门女将》。只见刀光剑影,杀声震天,穆桂英正与敌方一个将领打得不可开交。台上锣鼓喧天,人仰马翻,台下人头攒动,交头接耳。
大表姐姐妹俩一直搜寻那些仇人的身影,但在那样一个嘈杂喧闹的地方,双方若是动起手来,一不小心有可能就伤到无辜的人,对方又人多势众,而姐妹俩势单力薄,终究没能找到时机下手。
姐妹俩又急又恨,可是上告又无门。对方既然那样地横行村里,无法无天,自然是因为当时的村、镇干部以及县级的执法机关都慑于对方的强势或与对方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袒护他们。
大表姐日复一日身上背着父亲的血海深仇,每每想到父亲的死,她总是悲愤交加,夜不能寐。她思虑再三,决定带着二表姐到省里去为父亲鸣冤告状。
从来没有出过远门,没有读过书的她们,一路上半走路半坐车,操着半生不熟的普通话,经过了许多天,终于风尘仆仆地到达了当地的省会。姐妹俩饿着肚子,用仅剩的钱请人写了一份诉状。
身无分文,人生地不熟的她们不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跪在街边一路乞讨,磕头请求路人的帮助,帮助她们,为父亲告状喊冤。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她们的孝心感动了上苍,还是因为一种怎样的缘份。有一天,有一位年轻人宿命般地从她们面前经过。善良的富有正义感的他,被眼前这两位女孩的勇敢和孝心感动了,他决心帮助陌生的她们为父鸣冤告状。
后来他们一起历尽了千辛万苦,终于让一干人等得以绳之以法。大表姐终于为父亲报了血海深仇。而她也因与那位恩人相互欣赏,长期相处产生了感情。或许也还有感激的因素在内,他们结了婚并有了一双儿女。
这件事当时在我的老家简直就是一段传奇,被人人称道并转述。巾帼奇女子不畏艰险,不让须眉,历尽千辛万苦为父鸣冤,不但使得沉冤得雪,还成就了一段美好姻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