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一江
乡村生活栏目编辑:文言明语
推荐语:奔波于城市的繁杂,就更怀念童年的乡村,在深深思念的秋天里,回到儿时,品尝家乡的味道,诉说乡土的秋思。请品读秋的记忆,乡村生活栏目特此推荐。
又到国庆节了。趁着难得的假期,我陪父母回了趟老家,参加了一场婚宴,顺便拜望了几家乡下亲戚,期间也遇见了几位少年时期的所谓朋友。
亲戚们久不见面,自然十分亲热,照例要推杯换盏把酒言欢一番,临走还要给你塞些刚收获的南瓜土豆新米新面什么的。
曾经的朋友们,见面后那些貌似熟套的客气,却难掩生分的现实:都在各自的轨道上跑着,交集自然少了,没有了共同语言和共同利益,所谓交情,大概也仅剩那点残存的儿时记忆了。
这两天正是秋忙季节,大片的庄稼需要及时收割,所以村里没有闲人,尽管现在许多农活都用机械代替了人工,但操纵机器也需要人不是。
记忆中,每逢这时节,我们这些半大孩子们都会跟上大人们去田里帮着收秋,但充其量也就是打打下手,因为可能会越帮越忙。
我们一般会成群结队满山梁疯跑,爬树掏鸟窝,河沟里玩泥巴,正到干活需要人手的时候,往往又找不见人影。
稍大一点的孩子,就能挥起镰刀,像模像样地割庄稼了。本事再大点的,还可以赶着牲口往来送粮了,比如我。
我喜欢坐在牛屁股上赶车。牛的臀部又平又大又宽敞,可以盘着腿坐在上面,比骑在它那光脊梁上舒服多了。
牛走起来慢慢悠悠却极稳当。我拍打着牛屁股喊:“得儿~驾!”,牛:“哞~~!”
后来我进城上学,混在一起的又是些城里孩子。他们会嘲笑我穿得土说话也土,但我却嘲笑他们不认识驴没骑过牛。
我最看不上的,就是他们往往分不清谷子和麦子,以至于认为那是韭菜!而他们会背的锄禾日当午夜来风雨声之类,我老早就会背了,我还会背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呢!
再大一些,上了中学后,到了秋收季节,我们放学后必定一起跑去周边农村,帮农民收玉米,为了要上些脱了粒的玉米棒子拿回家当柴烧。
我们还会一起去帮菜农们起胡萝卜和大白菜,但后来菜农们就不让我们去了,因为胡萝卜田里往往惨不忍睹,有的大白菜都缺了芯——被我们掏出来吃掉了。那萝卜,那菜芯,又水又甜,解渴又解馋!
北方的冬天,寒冷又漫长,大白菜是我们这里到了冬天能吃到的唯一蔬菜,好吃不贵,所以家家户户一般都会在秋后储存好几百斤过冬。另外每家都会腌一大缸咸白菜,放在院子里冻着,吃的时候拿铲子掏拿锤子砸,砸一块出来切碎了炖上五花肉,一顿能干两三大碗小米饭。
秋收季节里,对于孩子们来说,没有哪种东西是不可以用火烧着来吃的,像红薯土豆,高梁玉米,花生大豆,谷子麦穗,鸟蛋鸡蛋,猪羊腰子,甚至枣子红果,烧而美食之,吃完手黑嘴黑脸上花,一个个成了张飞李逵包文正!而那味道,大概不会比半夜里八公公航船上煮熟了的罗汉豆子差。
有的村子里会在秋收时节唱一台戏或放几场电影。早年间因为不通电,唱戏演电影就会用发电机供电。孩子们都抢着去拉那根发动机器的绳子,但多半发动不了——人小力气小,但参与的热情丝毫不减。
我们可以争抢着帮放映师傅换片,或者溜到戏台后面偷看演员画妆换戏服,抢着帮拉幕布。至于戏台上唱了什么内容,并不会很在意,再说那些咿咿呀呀根本不懂的唱,听了只会打瞌睡。我们只爱看许多拿刀拿枪的人在一起追着打仗。
每当有戏有电影,家里一定少不了炒瓜子炒黄豆,小铁锅里噼里啪啦地响一会儿,倒出来摊开晾凉了,衣兜裤兜里装上些,边看红火边吃,好香。
戏场里偶尔会有爆米花卖,一群大人孩子围着小火炉,看那黝黑的铁葫芦转啊转,就等那“嘭”一声爆响。烟雾弥漫中,大家一起抢那洒出来的玉米花。那时候的瓜子炒豆爆米花,真的好香!
一晃三四十年过去了,这些陈年故事却无论如何不能遗忘。有时候,能留存在我记忆中的,往往都是些零零碎碎,而正是这些零零碎碎,却让人久久怀念,常常想起……
现在正是国庆假期,人们都在拼命往旅游景点赶,赶着去看人头,但我却回到了乡下,来看山头。我和秋风落叶挤在一起,好舒服!
长居闹市,久陷案牍,这一下出笼一般放了风,实在惬意。漫步乡野小道,呼吸着泥土味的空气,抬眼四顾,满山秋色,让人心旷神怡!
每次回到乡下的时光都很短暂,我们的假期也马上就要结束。接下来的日子,每个人又要像闹钟一样去转圈圈,像编好的程序被点了回车一样,按部就班地去运行。
我的老家,这个正在忙碌着的小村庄,这无边秋色,让人难离却不得不离!
我的小村庄,我还会回来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