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父母问我,在与孩子的相处中,“觉察”有什么意义?下面我用和儿子相处的一个例子试着来说一说。
之前,家里买了一箱橙子。因个别橙子较酸,令儿子不愿再碰。而我为了不浪费,就和老公当成任务,准备每天分食一只。结果发现甜橙子还是占大多数,味道也是极好的。我就想分享给儿子,极力劝他也尝试一下。第一次被儿子拒绝,我心平气和的尊重他。第二次又被儿子拒绝,并且儿子明确告诉我以后不要再让他尝试吃这种橙子。这时,我心里开始有一些不适感。我没有马上做出反应,而是深呼吸三次,开始“觉察”自己当下发生了什么?这个“觉察”仿佛把马上就要被触动的自动化反应变成了影片中的“慢动作”。我差点脱口而出的那句对儿子的话:“你怎么就不能去尝试一下新事物呢?”因慢动作而及时留在了我的嘴里。当我先去处理了自己因为被拒绝出现的不适感之后,我很庆幸自己没有说出那句只为泄自己的愤,攻击儿子的那句话。如果说出来,可以想象那必是一场口舌之争。因为在那样的氛围里,感受到攻击的儿子根本不可能接受我的任何建议。只会战斗或逃跑。而事实上,当我冷静下来就发现我那句话是把一件有限的“吃橙子的”的小事,放大到了无限的“愿不愿意尝试新事物”的大的人格层面上的事情。这无疑对儿子是不公平的,据我对他的了解,他还是愿意去尝试新事物的。也许这个尝试新事物的频率与我的期待不符,但不表示他不愿意去尝试新事物。也许这个话题,我可以找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和儿子聊一聊,听一听他的想法。但总之,谈话的契机绝不会是在那句话脱口而出的时刻。
本来我想在故事之后总结一下我认为的“觉察”在关系里的意义。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也让这些“认为”戛然而止吧。我想把这个广阔的想象空间留给看故事的人,而不要因为我的“认为”局限了你的想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