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感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标志。
小孩子总是容易害怕,总是需要安慰。每当他们受到惊吓的时候父母总是轻轻地抚摸他们并且告诉他们,别怕,别怕!没事了,没事了!
有一部分人成年之后还是没有足够'安全感。他能做事总是瞻前顾后,患得患失。
在一些原始部落里有着这样的传统。当一个男孩长到十岁时,部落里的男人们会戴上面具,扮成怪兽,在一个深夜将这个孩子从他母亲的怀中抢走。母亲会在这个时候努力保护孩子,但在一群怪兽面前,她无能为力。这个仪式是为了在潜意识层面告诉孩子,妈妈无法保护你了,你不能再依赖妈妈了。这是男孩和他的「安全基地」完成分离的第一步。接下来,这些部落长辈扮成的怪兽,会把孩子驱赶到树林里。他们恐吓他、鞭打他,使孩子进入一种 Trance(迷幻、催眠)的状态。然后,长辈们通过仪式,或者分派任务的形式,来彻底摧毁这个孩子的安全感,摧毁他对恐惧的逃避。通过这样的洗礼,「男孩」就已经在精神层面上死亡了,他涅槃重生为了一个「男人」,然后他将跟随长辈们学习制作工具、狩猎和战斗等男人要做的事情。如果这个仪式失败,男孩在仪式中没有「浴火重生」,顺利成长为男人,那么部落里的长辈就会将他杀死。因为他们不能指望仍旧还是一个永远停留在“孩子”状态的男人帮助部落。
这听起来有些残酷。
但在残酷的生存环境中,脆弱也同样是无法生存的。
而在现代社会当中,当然不必要采用这种极端的办法让人直面恐惧。可以让孩子在一种相对比较安全的环境当中,感觉一切都不那么可怕,慢慢的成长。但有一点是躲不过去的,那就是一定要让孩子知道,风险是生活的一部分,完全逃避风险其实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
成年人应该懂得风险,面对风险,控制风险,而且要勇于适当承受风险。
心理上「未成年」的人,一个重要特征是:在潜意识中将追求「安全感」作为第一需求。也就是说,哪怕这个人的生理年龄已经成年,但在他的内心深处,仍然会对外界抱有一种恐惧,他做任何事情都会以「让自己感到安全」作为第一需求。于是,我们会看到,许多「心理未成年」的成年人都拥有这些共同特征:他们害怕风险,做选择时永远倾向于保守、消极的选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