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万历十五年》好像悟到了一条新的读书思路。
以往看待历史人物,总觉得太过遥远,与自身并无多少联系。其人其事看过就算完事,事后只言片语也记不得。那些雄文典故仿佛镜花水月,可看不可得。
现在悟到,人与人之间本身具有很强的互通性。他虽比我早生数百上千年,但同样受到家庭、教育、社会主流思想等一系列因素影响。换句话讲,人的心理大概是相通的。需求与欲望总是逃不离那几种。
研究其人其事,要是能够把握其心理,应该能够找出他做事的动机和思路,之后很多事情就能有更丰富的解读。
而要把握一个人的心理,势必要对其来世今生达到一定程度的了解,越是细致的信息越能具象化一个活生生的古人。
而要做这种研究,必然要运用到阅读的最终奥义——主题阅读。
做主题阅读,方式方法固然重要,而搜集信息的能力和筛选有用信息的能力更重要。
这又涉及到另一种实用性技能——引用文献,和一种批判性思维方式——辩证法。
研究一个人,必然要研究其所在群体。
而群体的所作所为又该换一种研究思路,即着眼于政治的两大组成部分——人事与制度。
而研究人事与制度,又该深究其实际操作与具文之间的差距,换句话讲就是有弹性。
这种弹性,是不是客观存在,是在哪种程度内,分别发挥了什么样作用,导致了什么样的结果?
这样思考下来,必然能够组成一段时空的有机联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