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1小时出门,路上太冷。提前到了公司之后,就去别的楼层走走。
theMart有些楼层是室内设计的showroom,今天去了16楼,这几天又遇design at Chicago展览.
遇到两个健谈的店员,专门跟我讲这些设计背后的故事。我想等到天冷了,外面不能待了,可以在showroom里面多逛逛。
今天在1871公共区域办公。和身边的人聊了聊。他们是从律所过来,生意需要,会偶尔来1871办公。
前台小姐姐Rhon不带贝雷帽,换了新发型了。依旧是听到她抑扬顿挫的Good Morning!
午休时间约了leapInnovation的tech analyst喝杯咖啡,聊聊教育培训相关。
小姐姐本人是华裔,金融专业,毕业后在纽约花旗工作。后被派驻在上海、香港工作。后来发现并不喜欢金融,于是辞职回到芝加哥。陪家人的同时慢慢找工作。
Leapinnovation目前是非盈利组织,有扎克伯格基金1400万美元的捐赠。为芝加哥当地公立学校的老师提供培训,以此提高公立学校的教学质量。也正在试图通过开发一些科技产品,探索盈利模式。与中国国内科技企业也有合作。
短短一小时,没聊太深入,日后继续约。可以探讨的话题很多,如何才能实现个性化教育。
小姐姐说芝加哥的冬天很冷,就像Jeet说的,趁冬天来之前,尽可能多social,结识重要人脉,日后好做事。
小姐姐分别在纽约,亚洲,芝加哥工作过,希望以后再到亚洲工作。在上海,因为会中文,所以有很多中国朋友。因为是外国人,又有了很多外国朋友。在她体验中,芝加哥的多元化融合还不如上海。坐红线(芝加哥其中一条地铁),由北往南,依次是白人,墨西哥人,黑人。各国社区散布在城市各个角落,但是比较割裂。而在芝加哥,她作为本地人,也没什么机会认识更多国家的人了。也有可能因为中部偏农业,相对传统。纽约自然是大熔炉,不过太挤太脏,节奏快。
我觉得,换城市就挺折腾的。而我在这里接触的当地人,换个国家都是分分钟的事。果然没什么心理负担。加之小姐姐从小就是在移动的环境下长大,并没有觉得是个天大的事儿。
在上海工作期间,到杭州旅游过,念念不忘外婆家。8岁那年从日本到美国,但是口味重,爱吃火锅。吃常常是思念的延伸。
我俩一致认为,前台的Rhon简直是仙女,怀疑其他地方是否能有这样的receptionist存在。问我芝加哥怎么样?我好喜欢呀!其实芝加哥市中心很小,我每天上下班随手拍,把市中心的房子都拍遍了,仍然乐在其中。希望以后能有上帝视角的机会,做一些航拍。
那些有年头的老房子,感觉真棒。早上showroom里的店员就极力推荐Chicago Architecture Center的tour。好,cruise那么多,就这么愉快地决定选这个主题了。
之前参加meetup,慢慢有一些人在linkedin上联系起来了。都有各种各样的业务诉求,上班一个月,有点进入实战状态了。有要帮忙联系谁谁谁的,有要帮忙推广活动的,有要帮忙谈谈代理的,帮忙找团队的。晚上还和一家国内创业公司通了话,也是一家区块链公司,founder说互联网世界是旧世界,未来是区块链世界。
与我而言,世界是平的,不再是马云80年代来美国看到互联网的那种惊讶和叹服。中国美国的科技发展,基本同步。
我仍然是需要加强英语会话,特别是科技英语,才能打开局面,更有效地与1871和meetup的人聊天,才有可能深入了解美国的科技发展和创投圈。








下班路上随手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