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7天早起行动?
7天早起行动是007全球影响力社群发起的早起打卡行动,希望带动100万人参与早起,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用早起倒逼早睡,利用早起,每天多出2小时,一年730个小时,10年7300个小时,人生出现更多可能。
每天04:00-07:00打卡有效,不接受补卡;49元押金,每天早起返还7元,瓜分未早起者押金;推荐一人参与早起行动,分享0.27元,并作为第一链接人参与分享该用户后续购买007所有产品矩阵的30%佣金,让早起行动赋予社群价值。
早起更有能量,行动才有结果,人人都想要获得成功,但在行动的路上,却没有几人能够坚持下去,一千个看似精妙的想法,不如在一个行动上持之以恒,在结果上产生裂变。纵观所有的成功人士,都会发现他们在某些方面会有超乎常人的偏执,比如早起,比如阅读、比如思考,究其原因,唯习惯尔。
什么是习惯?
最近读了一本书,詹姆斯.克利尔写的《掌控习惯》一书,让我发现习惯的力量远比我们想像的要强大,它能够让人在看似无望的人生中走出一条康庄大道来,作者本人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
克利尔高二的时候,被棒球棒击中面部,位置恰好在两眼之间,强大的冲击力让克利尔面部多处骨折,甚至大脑都发生了严重肿胀,手术之后,他的视力受损,还会间歇性癫痫发作。要知道,克利尔从4岁开始打棒球,参加棒球职业大赛一直是他的梦想,但这次受伤,让他很长短时间都没办法参加训练,最后被校队除名了。
如果这段经历放在普通人身上,大概率会自暴自弃,再也不碰棒球了,人生可能就这样被压垮,但克利尔没有,在大学期间,开始重新打棒球,入选了“娱乐与体育节目电视网”学术全美队,全国只有33人入选,克利尔就是其中之一。毕业的时候,他还获得了该大学的校长勋章,这是这所大学给学生的最高荣誉。
为什么他能在这么大的挫折中重新站起来呢?靠的就是习惯的力量,可能你的第一反应是,需要用到强大的意志力,但实际上改变习惯并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难,我们所认为的习惯很难改变不是因为我们的意志力不够坚定,而是用错了方法。
很多人想要培养习惯,往往会盯住目标,比如想要培养自己的阅读习惯,很多人会给自己定一个阅读计划,每天读多少页,读多长时间,但是坚持不了几天就放弃了,那么什么方式更有效呢?作者说,要改变习惯,你要关注的不是目标,而是身份,简单说,就是你想成为谁。
所以,要培养阅读习惯,更有效的方法不是给自己定一个详细的阅读计划,就像那些年初给自己定下一年要读多少书类似这种flag,绝大多数到了年底就会成为一个不了了的梦想,在生活中比比皆是,也不是他们不想,而是做不到,这就是掌控习惯与否的差别。
更有效的方法就是让自己成为爱阅读的人,给自己一个终身学习者的身份认知,转变了对自己的身份认知之后,你就会按照这个身份去行动,你会去读更多的书来强化自己的身份。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就像我们对小孩子的教育那样,如果我们一直肯定某一个小孩子是一个善良勤劳的孩子,那么他就会把这个认知加在自己身上,在言行和举止上就会尽可能往这两方面靠拢,比起我们严格呵斥教育孩子要做一个勤劳善良的人来说,让孩子自己认识到自己是一个勤劳善良的人,效果一定是截然不同的。
如何具体掌控习惯呢?
作者给了两个建议:第一,从小习惯开始;第二,建立一个培养习惯的四步模型。
我们先来说说,为什么说小习惯很重要?还是回到刚开始我们聊到的7天早起行动这件事情上来,这也是我为什么一直在朋友圈倡导7天早起行动这件事的意义。身边的很多朋友说,我也不是不想早起,但就是起不了,特别是冬天,天气冷,坚持不了几天就放弃了。
是的,很多人有时候也知道早起早睡的好处,也想改变,一开始就给自己定了一个大目标,早上6点起床,也不管前一天晚上几点才睡觉,然后确实是早上6点被10个闹钟疯狂催命,起来了,但是起来了东摸摸西看看,刷刷手机,时间一下子就过去了,到了下午没精打采,过了两天,就觉得早起根本没啥用,慢慢的又回归到最初始的状态,并且更加心安理得的变本加厉。
那为什么不选择自己今天的目标仅仅要比昨天早起5分钟,然后逐步达到6点起床的目标呢,如果从现在开始,每天早上比前一天早上早起5分钟,把大目标分解成一个微小的习惯,是不是一件更简单的事情,内心也不会那么抵触,过几周,早上6点起床也不是什么难事吧。
那拿孙老师来说,每天睡前会复盘一下一天的工作进展,哪些计划未完成,哪些习惯偏离轨道,明天有哪些安排,哪些可以放在早上去做,一条一条简单列一下计划,早晨起来就按照时间和计划一件一件去执行就是了,当然这里有一个小窍门,就是早上安排的工作一定是能够简单达成有结果的事情,不要安排太难的是事情,不然会影响一天的心情的。比方说起来跑步30分钟,精心准备一个早餐,晨读30分钟等等,只要做了就会有结果呈现的东西,也会让自己一天保持轻松愉悦并逐步享受这种安排。
我们都听过一句话“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但真正做事的时候,总会有一种妄念,就是想要一次性把事情做成,比如想减肥,就巴不得每天晚上都不吃;想写一本书,就给自己定一个目标,每天写一万字,一小时一千字,感觉也不是不可能,你会不断给自己施压,让自己努力做出“看得见”的改变,但这种方法往往只停留在理想状态中,是不可能持续的。
我们总会盯住那些发生改变的重要时刻,却忽略了背后的细微变化,并且严重低估了时间复利的力量。如果我们仅仅是盯住单一的目标时,我们是看不见明显的改变的,这样你坚持的信念就会逐步崩塌,你的习惯就永远不能养成或者完成替代。
如果我们不再紧盯一个单一目标的时候,而是关注整个系统,你就会不知不觉中把一个好的习惯坚持下来,7天早起行动,本身是一个单一的目标,但如果我把我其他的一些目标都并入到7天早起行动这个系统中去,你就会发现自己其实也是可以做一个非常优秀的人。
每天6点早起打卡,然后冥想10分钟,然后出去跑步30分钟,然后回来给自己和家人做个早餐,如果天气不好或者累了,就阅读30分钟等等,这样一波操作下来,你看,你不仅实现了早起行动,还坚持冥想训练,坚持晨跑,坚持为家人做爱心早餐,坚持晨读等等,其实在你自己看来,仅仅只是实现了早起这个目标,然后按部就班的做事了,但在外人看来,你是一个超级自律的人,你的每一个行动都是非常难人可贵的。这就是习惯养成的方法,关注每一个细微的改变,并坚持去做到做好。
接下来跟大家说说作者给我们的另一个建议,就是建立一个培养习惯的四步模型:提示、渴求、反应和奖励。
还是回到7天早起行动这件事情上来,这样可能会更具体,也希望大家能够充分了解这样一个早起行动的底层逻辑。
第一步,设置提示。
所有的改变都是源于现状与预期之间的差距,只有对于现状不满意时,才会想要改变它,其实认识到这点并不难,但是实践起来就难得多。就是我们在团队管理中说到的,大家都有想法,但是都不付出行动,你知道应该怎样做会更好,但是就是不踏出第一步。其实,在这个时候,你就需要一个提示,一个不断暗示你应该怎样做,把的想法及时拆分成具体的行动,一定不要把想法扼杀在身体或者潜意识的舒适圈中,你要刻意去提炼这种想法,然后去行动。这里分享3个小技巧,大家可以参照了解:
首先,你要明确自己到底要改变哪些习惯,只有意识到它,才能改变它。你要发现,最近自己每天晚上刷视频太耗时间,又有黑眼圈,失眠,觉得想要改变这个坏习惯,早起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如果每天早起2个小时,可能晚上到了11点就会很困,就会自然而然的早睡了。
其次,就是行动了。有时候我们的行动流产不是因为没有动力,而是因为没有详细的计划,如果你早上6点起床,毫无目的,还是刷手机,耗时间,那你的早起行动就会毫无意义,毫无成就感,你的身体就会潜意识的罢工,最终肯定是坚持2-3天就不了了之了。计划越详尽越好,甚至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把昨天晚上列的计划读一遍,不要觉得这个动作很傻,其实是有科学依据的,我们都知道,左脑负责语言、逻辑,当你说出一句话的时候,你的大脑就已经处理加工过这个信息了,它就会把你无意识的反应变成有意识的行动,提醒你现在正在做什么。
第三就是我之前的提到的多个习惯系统叠加,当你培养了一个新的习惯后,可以在此基础上再次培养一个新的习惯,不断叠加,弱化习惯养成的难度,放大系统的复利效果。当你早晨6点起床以后,你身体的本能意识就会提醒你下一步该怎么走,开始冥想、晨跑、做早餐等等,这样一来,你既不会忘记你想改变的习惯,又不用消耗那么强大的意志力坚持下去。
第二步叫“渴望”,也就是我们改变的动力。
人最深层次的渴望就是减少不确定性,获得奖励,简单来说就是“趋利避害”,所以我们想要改变就必须让新习惯变得更有吸引力,具体来说,就是需要把需要培养的好习惯当作一种奖励,把想要改变的坏习惯当作一种损失。
孙老师定下1000天早起目标,就是因为孙老师是一个晨跑爱好者,但是在往年到了冬天基本上坚持不下来,太冷了起不来,这样我觉得没法坚持锻炼,潜意识我们会觉得对我身心健康愉悦会受到影响,我就想通过早起改变它,我还有很多东西要学,白天工作忙,晚上时间也不多,又想保持规律作息,所以早上的2小时对于我来说很重要,这些的就是我早起行动的动力
另外7天早起行动,还有一个机制就是瓜分未早起者奖金,每天虽然不多,但起码赋予了早起更深次的意义,它还具有了商业价值。
一个事物对于我们产生吸引力的关键就是多巴胺,当我们期待得到快乐、体验到这种快乐感觉得时候,就会采取行动,而且我们对于奖励的期待,甚至比得到奖励本身更激烈。但你特别喜欢一件东西的时候,为了得到它,你会特别努力的赚钱,付出再多也不会觉得累,但当你真正得到它的时候,快乐也就持续那么两三天。
想要让你的习惯变得更有吸引力,就需要让他变成你的期待,并不断强化这种期待,赋予它更多的精神内涵,刺激多巴胺分泌,那坚持下去的动力就更足了。
第三步,反应。
当你确认了要改变的习惯了,而且也清楚意识到这个好习惯给你带来的益处,当你采取行动把一个习惯培养起来以后,接下来就是重复,让新习惯固定下来。培养新习惯不是一步到位的,是一个不断重复的过程,你重复一个行为的次数越多,大脑对它的记忆就越深刻,这种新的行为就会替代你旧有的行为模式,转化为自动化反应,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生物钟效应。
孙老师刚开始早起的时候是需要闹钟的,但是一段时间以后,每到6点这个时间,身体就会自然的有本能反应,告诉你该起来做什么了,因为这种长期形成的自动化反应机制对于大脑来说是最省力的,我们的大脑天生就喜欢用最省力的方式解决问题,让一个行为消耗的能量越多,我们就会更少采取这个行动,想要让一个行动越容易坚持,就是要尽可能减少行动阻力,不断重复就是减少这种阻力的最有效方式。
减少阻力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可以为未来创造偷懒的条件,比方说你想要培养按时整理内务的习惯,就要设想如果我每时每刻保持房间整齐,那未来某一时刻需要用到某样东西的时候,我就是能够快速找到,不用为了丢三落四的不好习惯而伤神,这样的话你现在的整整理内务的习惯就变得更有意义了。
另外一种方法叫“2分钟原则”,就是你培养一个习惯的都按照2分钟来设定,那么你开始的难度就非常低,帮你减轻心理负担,让开始行动变得非常简单,但是只要你开始了,就绝不会在2分钟就轻易结束的,不信你可以试试看,试想你读书读到精彩的部分,是不是就想接下来写的是什么,然后不断的往下延伸,其实阅读的习惯就是这么形成的。
第四步就是奖励
这个前面已经提到过,就是把习惯当成一件愉快的事情去做,简单来说就是让反馈变得更加及时,当你完成一个习惯动作后,及时给自己奖励,最好让这些新习惯的好处变得显而易见,7天早起行动就很粗暴,如果你不早起,损失7元押金,如果早起,不但不损失,而且还可以瓜分未早起者押金,这就是及时反馈的最好形式,而且还有全勤证书,仪式感有了,利益也有了,这样的设计就让早起变得更有吸引力,多巴胺分泌的就更加旺盛了。
这就是掌控习惯的四步模型,提示、渴求、反应、奖励,四个步骤代表四个定律,提示让习惯更明显,渴求让习惯变得更有吸引力,反应让习惯变得更简单易行,奖励让坚持习惯变成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情。
习惯的终极意义
成功的最大威胁不是失败,而是倦怠。当我们重复一个行为太久了,厌倦了习惯的时候,我们要怎样让习惯继续坚持下去呢?倦怠不是结果,只是一个信号,如果我们在掌握习惯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在践行的时候产生倦怠的想法,这时候是需要适当增加难度了,只有这样你才会有更大的动力。
改变习惯本身从来就不是目的,人的成长才是目的,习惯只是工具,当你意识到你想要成为一个什么的人的时候,改变就已经开始,好的习惯只是为了让你快速达成目标的一个工具,让你的行动变得更简单,所以我们不能仅仅关注一个习惯的本身,不然只会沦为行动的奴隶。
感谢你看到这里,我很感动,今天是孙老师加入007第19天,运营公众号第1048天,真心感谢你的阅读,茫茫人海遇见你,点赞关注总是情,人生路漫漫,总会有惊喜和等待,等待你我的相互链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