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炉边夜读读书今日看点
现代人终究无处可去,无家可归——《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

现代人终究无处可去,无家可归——《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

作者: 雨过湘南 | 来源:发表于2017-02-25 13:45 被阅读60次

1985年,三十六岁的村上春树出版了第四本长篇小说《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也是他成为职业作家的第二本长篇小说。

两度入围芥川奖却失利之后,村上春树终于凭借这部《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一举夺得谷崎润一郎文学奖,初步奠定了他在日本文坛的地位。评委丸谷才一评价称「几乎天衣无缝地构筑了一个优雅而抒情的世界……通过逃避而面带羞涩地完成果敢的冒险,通过扮演虚无的传达者而探求求生之意义」。

翻开村上春树的作品年表,可以看到,在出版《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之前,村上春树一口气写了三本短篇集和一本随笔集。一方面来说,壮年的村上春树正是创作爆发期,另一方面来说,作为纯文学作家,在当时亦殊为不易,也不免出现以数量换质量的状况。这种情况在他《挪威的森林》成为现象级畅销书之后,总算得到了缓解。

总之,在我看来,跻身畅销书作家行列对作家本身是一件很好的事情,过去穷酸文人不应当富贵之类的观念,实在是一件迂腐之极的事情。

在《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这本书里,村上春树尝试双线叙事的结构,两个故事交替前行,不断将故事和读者推向主题深处。

「冷酷仙境」的故事发生在八十年代中期的大都会东京。主角是一个叫「组织」麾下的「计算士」,「组织」的对手则是「工厂」,还有生活在地下神出鬼没的夜鬼。

村上春树并不满足于呈现一个原原本本的东京,而是大胆地迈出了现实主义的围墙,描绘了一个颇为神秘而危机四伏的世界。神秘的人物接踵而至,诡异的事件纷至沓来,于是,读者便跟随主角的视线,一会是繁华忙碌的东京大都会,一会又是人烟罕至的黑暗地下。

而「世界尽头」一线,村上春树则以舒缓、清新、浪漫的笔调构筑了一个宁静、与世无争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所有的人都抛弃了自己的「心」——即「欲望」。

村上春树为什么将他笔下的现实世界,或者更准确来讲,将主角生活的世界称之为「冷酷仙境」?我们不妨了解一下当时日本社会的发展状况。八十年代中期,正值日本经济繁荣期,社会日新月异,步入了典型的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人们对未来充满了憧憬。然而,经济繁荣背后,却是人们对新时代生活的困惑和迷惘,高科技的出现,大企业之间的尔虞我诈,人际关系的疏远等等。

主角效力的「组织」也好,「工厂」也好,都像极了为了争夺市场和利润而不折手段的大型企业。「组织」不惜代价,不顾人的身心安全,给「计算士」脑中装上「电脑」,最后这些「计算士」全都莫名死去,仅剩主角一人。而「工厂」则勾结夜鬼,抢夺「组织」的数据,无所不用其极。即便是文中看似与世无争的博士为了自己的研究,而对主角隐瞒了他的研究目的和真相。

显然,村上春树认为,不管是「组织」,还是「工厂」,已经成为了这个社会密不可分的一部分,结成一张密不透风的网,冷酷地朝所有人袭过来。主角在文末悲哀地发现,在这样的社会下,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们已经无处可去、无路可逃了。

面对这种无处可去、无路可逃的困境,村上春树假设了一个人类没有「欲望」的世界——「世界尽头」,象征着现代人想要逃离现实,寻求理想国的愿望。

假如人没有了「欲望」,他们还会开心,还会难过,还会感动,还会爱一个人吗?还会有面对生活的勇气吗?

村上春树在小说中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也可以说,是对现实世界的人们的生存状态提出了疑问,即怎样面对生活,怎样活下去的问题。

当然,作者并没有明确地给出答案。或许,在村上春树看来,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社会也确实需要不同的答案。文末,主角和自己的影子分道扬镳可谓两种不同的答案,一种是被动地接受,一种是主动地逃离。

村上春树认为,「世界尽头」只是成为人们暂时的精神寄托和栖居地,远非现代人想要寻找的伊甸园、理想国,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现代人无处可去、无家可归的精神困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现代人终究无处可去,无家可归——《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vcvw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