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指20年 香港再无制造

作者: 郑能靓 | 来源:发表于2017-07-03 08:18 被阅读95次

    多写两句:两天前发朋友圈,说为了热烈庆祝香港回归20周年,一些搞电影的号应该整一个“港片经典回顾”系列。结果过了两天,的确有号在做,但质量上嘛嘛地,就像下面说到的李焯桃形容《香港制造》一样:粗!我跟华记商量了一番,决定整个七月两人凑满10部港片来八卦八卦,以个人名义热烈庆祝香港回归20周年。这是第一弹:陈果导演的《香港制造》。接下来,我们可能还会写《甜蜜蜜》、《投奔怒海》、《国产凌凌漆》、《再见阿郎》、《一个字头的诞生》、《春光乍泄》、《黑社会2》……写完一部是一部,按照现在这种写法,谁知道能写到第几部呢?也欢迎你们赐片指教。接下来是正片开场,放个龙标先,镇楼加辟邪。

    7月1日这天,李璨琛重新变回李灿森——这个因为转运需求而被弃用了十几年的名字,跟一部20年前的电影又一起站到台前:陈果导演的《香港制造》4K修复版在港上映。这应该是这部电影第三次在香港本土的高光时刻,上一次,是今年4月中旬香港国际电影节的经典回顾重头戏,再上一次,就是1998年的第1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了。

    那一届金像奖颁奖典礼上,《香港制造》拿下了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新人几个重头奖项,同时入围了最佳编剧和最佳剪辑,李灿森由此出道,陈果在《大闹广昌隆》的失意后一片成名。

    但,作为香港本土的影视协会,对这部电影的反射弧似乎有点过长:原定于1997年10月上画的《香港制造》,当年就拿下了台湾金马奖最佳导演和最佳原创剧本,加入了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剪辑三个奖项的角逐,首映选的地点是瑞士罗伽洛国际影展,还拿回来了欧洲艺术影院联盟大奖。

    有意思的是,当年的香港国际电影节,则是把早于台湾金马奖送过去参展的《香港制造》拒之门外,甚至连一秒的放映机会都不给。

    尴不尴尬?

    当年香港国际电影节节目策划是李焯桃,在看过《香港制造》后,给出的拒绝理由是:片子太“粗”了。粗糙?粗劣?还是粗颗粒?没解释清楚,反正就是粗。20年后已经成了香港国际电影节艺术总监的李焯桃,则把《香港制造》4K修复版安排在了经典回顾的重头环节。

    弹指20年,这回不粗了。

    但陈果仍然对这段故事耿耿于怀,他用粤语回了一句:当年喺97年,一部九七戏,议题咁大都无入围,我觉得喺电影节嘅污点。

    一切只是跟时间点有关。

    当年的《香港制造》海报,真喺“粗”啊!

    《香港制造》的拍摄投资前前后后算下来50万,男主角是陈果在街头偶然碰上玩滑板的“街童”李灿森——当然他也有正式“工作”,由工头领着在工地“搬砖”,每天工钱400港币。当时陈果给他开出的酬劳,是每个月2万港币,拍摄周期两个月。

    拿来用作拍摄的胶片是影片投资人刘德华拍《天与地》用剩下过期的4万尺胶片,甚至每一卷胶片连过期时间、品牌和感光度都不同。所以,每次一到片场,陈果第一首工作,就是把胶片按照标准重新再分类,但仍然无法避免《香港制造》里拍摄出来的镜头一部分偏蓝,一部分偏绿,还有一部分偏红,影响颗粒状明显那简直是正常情况。过期胶片勉强用完,还不够片子收尾,是收到获赠的一批新胶片,才完片。

    最后,这个剧组整班工作人员班底含导演摄影加起来简直不能再mini:五个人。

    就这么一套软硬搭配,《香港制造》在成像质感上不粗,就鬼了。

    李灿森《香港制造》里的回眸,跟《美少年之恋》里面吴彦祖的最后回眸一样经典

    李焯桃当年代表香港国际电影节拒片给出的理由,的确是很有技巧上的说服力呢。

    陈果带着这部“粗”电影走出香港,反而意外又并不意外地爆红起来:法国南特电影节最佳电影、青年评审大奖、韩国釜山国际电影节国际影评人协会最佳电影奖、西班牙杰桑国际青年电影节最佳电影大奖、最佳剧本奖,当然还包括上面提到的第34届金马奖和瑞士国际影展奖项。

    拿奖拿到手软,转了一圈回来发现,影片还是粗,这回粗得像一根大腿,《香港制造》就这么成了一个历史时间节点上的标签。至于一个香港街头混混的青春残酷物语能透露出什么道道,说句托大的话:如果没看过,很难说你会了解97前在陈果理解下的市井香港,以及在97后他对香港所下的预言。

    趁热打铁,《香港制造》获奖无数后的一年,陈果带着李灿森拍了《去年烟花特别多》,再后一年,他又从香港市井中发掘出新的群众演员拍了《细路祥》,由此组成了影人皆知的陈果“九七三部曲”,这三部电影,无一例外都没有绕过那个尴尬的时间点。于是,他自我塑造在公众舆论里的人设,有了强烈的“香港九七情结”。

    三个青年的墓地追逐,这里也成了他们青春的终点

    《香港制造》的后半截里,有三句在情节上紧密相连的对白,给人印象极为深刻,也许正是陈果对外通过人物之口吐露心声的安排。

    第一句,在屠中秋重伤初愈来到阿屏家,却意外得知她一个月前已经离世时,屏母坐在饭桌前不快不慢边吃饭边不经意吐出一句:

    我女儿16岁,她现在死了,永远都那么年轻,你就惨了,还要慢慢熬。

    第二句,在知道了阿龙和阿屏的死讯后,中秋一个人独自对着公屋外的香港夜景,独白:

    世界变化得太快了,当你还来不及改变的时候,这个世界已经完全不同了。

    剧末,中秋在屏幕前饮枪自尽后,画面闪回到他们三人在墓场狂奔的镜头,又一句独白:

    我现在好开心,因为要面对一个未知的世界,我已经得到了免疫。

    三句有口有心的对白,是当时陈果对香港现在和未来的判断,现在看起来依然没有过时。

    我肯定不会放过这句经典对白:我的每架飞机,都是为你打的。

    2003年6月内地跟香港签署CEPA协议以后,香港导演北上越来越频繁,国语越来越正常,合拍片也越来越汹涌泛滥。陈可辛是这拨北上香港导演里最如鱼得水的一位,曾经发话决心捍卫港片尊严宁愿离开也不配合的徐克同志,最后还是拍了一部《智取威虎山》,就连开始对合拍片充满排斥的杜琪峰,去年在银河映像20年还是拿出了《三人行》,即便在香港还有一部挂着他监制名字的《树大招风》。陈果?一样无可避免,《谋杀似水年华》里挂着Angela Baby的名字,就可想而知作为商业电影口碑是不是扑街了。

    20年前,37岁的陈果一口气奠定了自己在香港电影史上的位置,20年后,57岁的陈果还活着,4K修复版的《香港制造》依然无法在内地院线上映,他一样还得面对着这个世界,很多事情变了,很多事情也没变,只要活着,就得不到免疫。

    如今57岁的陈果,对改变和不改变的事情,都得不到免疫

    《香港制造》的最后一个镜头,陈果专门让黄家驹在广州的姐姐用广州腔粤语,在广播里念了一段毛泽东在1957年接见留苏学生时的演讲片段,镜头对着的是一只断了线的风筝。

    广府粤语的女高音字正腔圆:“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最后一句的口播则是:你收听的是香港人民广播电台,现在让我们用普通话来学习……

    香港《信报》的论坛上,一个网友说:九七后,我们没有香港人民广播电台,但我们失去的,似乎更多。

    从1997到2017,弹指20年间,貌似人人都有了光明的前途,但香港却已再无制造。

    -The End-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弹指20年 香港再无制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vhac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