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接近一年,这已经是闺蜜换的第五份工作了。
「公司事情太多,经常要加班」,是她决定辞职的最大理由。而同样的理由,上周,我刚从一个大学同学那里听过。
当时的他,已经「失业」在家两个多月了,上一份工作,就是因为工作强度太大,他受不了每天晚上都要加班,才离的职。离开那天,他甚至没和同事知会一声,给老板发了条短信,简短四个字「我不干了」,就终结了这仅为期一周的工作。
◆◆◆
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多多少少都是带着遗憾去的
临毕业那会儿,我们宿舍四人聚在一起,谈论着对未来的憧憬:「一份月薪四千,朝九晚五,离家不要太远的工作」。
但我永远忘不了,第一次找工作面试时,问及期望薪资后,HR眼中掩不住的讶异。当时的我并不知道,在这个城市,「月薪四千」,那是在公司有了一两年工作经验的员工,才有的待遇。
大家的第一份工作,多多少少都是带着遗憾去的。
很难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同一个专业,有做销售的,有当培训导师的,也有做每天各种杂事加身的行政的。
薪水远远低于预期,在此基础上,扣除了五险一金,根本少得可怜。
公司里,大家各忙各的,虽没有遇到电视剧中的那些勾心斗角,但总是因为经验不足而屡屡犯错。被领导训斥一两次,听同事说一两句抱怨,就开始委屈不已,怀念过去的时光。
和大学室友间的联系渐渐多了起来,即便曾经大家经常为一些小事争执不休,但终究抵不过毕业后一个人住在冰冷出租房里的孤独。
……
而这些,都成了毕业第一年里,大家频繁跳槽的「最佳」理由。
◆◆◆
大学里的「迷茫症」,毕业后反而加重了
本以为,离开了大学,迷茫症就会不药而愈,却不曾想过,工作之后,「病情」,反而加重了。没有目标的生活,让我们很难安于现状。烦躁,成了生活的主旋律。
频繁跳槽、重新准备考研、零准备创业……这些都是毕业后这一年中,我大学里的那群伙伴,所不断经历着的。
曾听同事说起过她的一次面试经历,上百人的面试,第一轮就刷下来了一半,而HR当时只说了一句话:「上一份工作没做满三个月的,现在可以走了」。一个连三个月都做不满的人,就像公司里的一颗定时炸弹,公司不愿意为危险的后果买单,这是后来HR给出的解释。
不断用大学里遗留下来的迷茫,透支着自己在企业心中的信用度。其后果,很难预知。
◆◆◆
「辞职」也是一门艺术
辞了第一份工作后,堂姐是这么安慰我的:「趁年轻,对社会还没有感觉,可以多跳几家公司体会一下」。
然而,频繁换着工作,除了增加内心的「不安全感」,以及被HR问到「为什么要离开上一家公司」时的尴尬,似乎,什么都体会不到。就像是大学里,总有人一遍遍说,挂科是正常的,没挂科的大学不完整,但等到挂科后,才发现,挂科,除了收获一个假期的愧疚感,并和保研、奖学金失之交臂,什么「成就感」都不会有。
「辞职」也是一门艺术,这是离校一年后,最大的感触。在这一年里,我见过直接将工作牌拍到领导桌上,说不干了的场面。也见过,直接留了张纸条,留下银行卡号,让公司直接把半个月工资打到卡上的辞职方式。但除了闹得不欢而散,最后什么也没得到。
工资太低,这是很多应届生,辞职的主要理由。一旦看到有更高薪资的招聘广告出现,分分钟,跳槽的小火苗就燃起了。但事实证明,工资,并不能只看自己的,而要对比公司已经工作了一定年份的老员工。比较之下,才能判断出薪资上涨的空间,以及,多久能达到自己的心理预期。
「我们公司咖啡机什么的都没有」,听过不少这样的抱怨。电视剧里所展现的,公司高档的硬件设备,优雅的环境,曾让大学里的我们,憧憬不已。可真正工作后,才发现,那不过是美化过的现实。存在那样的公司,但很多人并没有这样的机会能够刚毕业就接触到。关键,还是要看公司的软文化氛围,一个员工每天无所事事,还抱怨不断的公司,继续呆下去的价值也不大。
薪资不符合预期,工作环境太差,员工不好相处……这些都让刚毕业的我们受挫不已,不能准确定位自己,成了我们踏实工作路上,最大的绊脚石。小事不愿干,大事干不了。无非源于我们错位的心态。
我们向往着「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但却忘了,这是很多人共同的希望,是否能轮到你,真的不一定。与其用舒服的工作,换辛苦的生活,倒不如反过来,毕竟,舒服的工作,没有生命力,只有踏实稳定的坚持,才是我们毕业后最佳的状态。
|申明:本文为公众号“大了学那点事”原创作品,作者温如言,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大了学那点事】微信号:daxueneiwai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