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围炉杂谭好玩的历史
说古道今丨“约法三章”不长久

说古道今丨“约法三章”不长久

作者: 西窗夜读 | 来源:发表于2017-12-31 19:23 被阅读4次

刘邦“约法三章得天下”的故事,我们大都耳熟能详。

《史记》记载: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灞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灞上。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灞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汉元年七月,刘邦率军先于各路诸侯到达灞上。然后,率军攻入关中,占领秦都咸阳,看到富丽堂皇的宫室、无数的金帛宝藏和成千的美女,这农民出身的他把眼睛都看花了,便想停下来享受享受。樊哙、张良急忙进谏阻止:秦宫的这些珍宝美女导致了秦朝的灭亡,你赶快吸取教训,还军灞上,不要留恋宫中。

刘邦这厮还算清醒,明白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需努力。玩乐的想法暂时忍一忍,迟早这六宫粉黛都是我老刘家的。他接受了谋臣们的逆耳忠告,下令封闭了秦朝的宫室、宝库,退兵灞上。

不仅如此,刘邦还在秦皇宫召见各军团领袖和关中诸县长老、豪杰,正式宣告:

“关中父老对秦王朝的严刑苛法,相信身受其苦已很久了。我和全体起义的诸侯早有约定,先入关中者为王,因此我是公认最有资格成为关中王的人。”

“如今我便以王的身分和父老乡亲们约定,只订立三个最基本维持治安的法律:从现在起,没有任何理由,杀人者判处死刑,伤人和抢夺盗窃的也依情况轻重处以应得之罪。至于其余秦法全部废除,所有官吏及民众的地位、工作和生活习俗,一切如常。”

“我今天到这里来是为父老除去生活疾苦,不是来欺负和抢夺你们的,所以大家不用恐惧惊慌。”

刘邦并派遣使者配合秦国原任官吏,到各郡县乡邑张贴公告,表示彻底执行之决心。这样,关中很快恢复了正常秩序。

咸阳城的官吏、百姓和关中各乡邑的大老、村民,想不到亡国后仍能获得如此保障,无不大喜,争先恐后地持牛、羊、酒到军中犒劳。刘邦便按萧何之意谢绝百姓犒劳,以充分表示爱民和不扰民的决心。

于是,刘邦的部队在关中秋毫无犯,鸡犬不惊,又婉言谢绝了百姓的慰问品,这进一步赢得了关中百姓的信赖。

写人叙事于细微处见精神,司马迁在这一点上不愧是一代大师。他在叙述“约法三章”这段故事时,用一个字勾画出民心所向。那就是——“喜”。

司马迁先说“秦人大喜”,接着说“秦人又益喜”。凌稚隆引张之象评注曰:“连用‘喜’字,斯可以观人心矣。”

关中是秦朝的发源地,也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能否取得关中的民心是成功与否的关键。刘邦入主关中后约法三章,使原本惊恐不安的关中民众放下心来。因此获得了关中百姓的全力支持,这为他日后夺得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此,老子所谓“将欲夺之,必先与之”的道理,的确被刘邦发挥得淋漓尽致了。

相比之下,项羽就不同了。他进军咸阳后,将秦宫中财宝、美女洗劫一空,然后纵火焚烧阿房宫,大火三月不止。此举不仅使他失去了民心,而且在历史上也成了千夫所指的历史罪人。

经过四年的楚汉战争,刘邦最终夺得了天下。而昔日的“西楚霸王”,只落得个霸王别姬、乌江自刎的悲惨下场。

本来,项羽兵力数倍于刘邦,居压倒优势。但项羽不重视纪律,走到哪里就抢劫掠夺到哪里,结果落得人心失尽,四面楚歌,兵败自刎。而刘邦由于实行“约法三章”,严肃军纪,使他立刻获得了许多好处:一则避免了上层集体的迅速腐化;二是表明了自己不追求钱财,赢得了民心;三则在各路军中赢得了声誉。特别是在关中、巴蜀一带效果尤为显著,使他有一个足以战胜项羽的牢固的强有力的后方。正因为如此,所以人称:“刘邦约法三章得天下”。

不过,刘邦此举也遭到了不少诟病,认为其存在许多投机因素在里面,认为这是刘邦的作秀之举,是一种技巧性的宣传,也是其准备上任后烧的“三把火”,为其“走马上任”打下群众基础。

秦末天下大乱,酷法苛政是很大一个原因。秦始皇“灭礼谊之官,专任刑罚”,用的是法家思想,讲究的是刑法治国。但由于实施刑罚过于严酷,搞得人心惶惶不安。司马迁在《史记》中,用了“囹圄如市,悲哀盈路”八个字,来还原当时的社会情形,可见其一斑。那么“天下愁怨,溃而叛之”也就在情理之中了。陈胜吴广就是给逼的,左右都是死,不如拼了这条小命,也许还能争取个机会。

所以说,刘邦的约法三章这“三把火”烧是烧了,而且也烧得深入人心,烧到了痒处,忽悠得服服帖帖。

不过,刘邦这几把火并没有烧多久,得了天下后,就把“约法三章”抛到脑后去了。

在统一天下后,他就觉得“三章之法,不足以御奸”,于是命萧何定律,恢复6篇,另外又增加了3篇,总共9篇了;后来叔孙通又增“傍章18篇”;到了汉武帝,张汤增加《越宫律》27篇,赵禹增订《朝律》6篇。这时汉朝的法律篇章就达到了60篇,是秦朝的10倍了,这还不包括当时的令甲300余篇。而为这些律法所做的司法解释那就更多了,后来的《晋书》记载,当时“凡断罪所当由用者,合二万六千二百七十二条,七百七十三万二千二百余言。”好家伙,2万多条,700多万字,“言数益繁,览者益难。”执法者看都不一定看得完,更别说熟练运用了。可见,其当时“约法三章”,不过是审时度势,投机取巧,收买人心罢了。

这从他进关中之后一系列行为也可看出来。刘邦进得灞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出来投降,手下将士都说要杀掉秦王,刘邦不杀,“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衣降,又杀之,不祥。”我也能像楚怀王对我一样地宽以待人,投降了还杀人家,以后谁还敢投降啊。看看,历史上还没有自己当了皇帝,就能容忍前朝皇帝养虎为患的,不是别有用心,此是何为?刘邦入住咸阳,看到豪华的宫殿,早就眼馋得不得了,但终究为了长久之计,还是听了萧何建议,忍痛割爱,“封财府库,还军灞上。”这当然也是做给人看的。就是在他宣布“约法三章”之后,老百姓高兴地要杀猪宰羊犒赏三军,刘邦也不让,说什么:“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我们的粮草不少,就不让父老乡亲们破费了。你说老百姓能不感动吗?于是“唯恐沛公不为秦王”,还生怕他不来当皇帝呢,这不,都给忽悠了吧。

此外,刘邦“约法三章”中有“杀人者死”一条。实际呢,他一上台就忘得一干二净了。

他做皇帝后,封了七大异姓王,都拥有宏厚的武装力量,后来逐渐发展壮大,直接威胁刘邦的皇权。为了巩固皇权,让他的子孙后代,个个做皇帝,天下永远成为他的刘家的天下,他派特务监视各个异姓王,并想方设法剪除异己。

首要目标就是兵力最强的楚王韩信,就叫人上表诬告韩信造反,然后借机逮捕韩信,不久就被吕后诛杀。之后,又把梁王彭越斩成肉浆,送给各个封王去尝。其后,淮南王英布,赵王张敖,燕王藏荼都是以“造反”之名,一个个被除去。随后卢绾、陈稀也相继被除。刘邦在位七年时间,凡是有点实力的都先后被他整掉了。

不知道刘邦在对那些功臣大开杀戒之时,对于当初所讲的“约法三章”是不是还记忆犹新。如此出尔反尔,如何能服天下百姓?不过,也不必担心,因为此时已是稳坐中军帐,万人之上,不必看人脸色了,即使撕破面皮,又有何担心的?


相关文章

  • 说古道今丨“约法三章”不长久

    刘邦“约法三章得天下”的故事,我们大都耳熟能详。 《史记》记载: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灞上。秦王子婴素车白...

  • 夏末倾心丨第四辑丨茧中灯〔五〕

    ………………………………………347 丨向阳的平和丨………………………………………那温暖长长久久日日覆盖,那覆盖就...

  • 长久的友谊,在于实际行动

    # 有心事 找柠檬心理# 如何让友谊更长久? 柠檬心理丨作者 柠檬心理&QQ音乐丨音频 Pexels、Pixaba...

  • 说古道今丨成也萧何, 败也萧何

    “良禽择木而栖”,本为卫灵公的大将军文子暗示孔子的弟子子贡的话,“良禽”是凤凰,“木”是“梧桐”。此话本身并没多大...

  • 说古道今丨禅让忽悠了谁?

    说到中国古代的美政、善政,“禅让”无疑是人们最乐于称道的典故。 关于“禅让”,并没有多么准确的历史文字记载,确切而...

  • 说古道今丨和亲的幕后追踪

    一场宫廷阴谋,漫漫和亲长路;一支紫玉笛钗,怅然生离死别;一曲胡笳恋歌,燃尽三国烽烟;一句爱的誓言,回首梨花满天。宫...

  • 说古道今丨清谈之风的背后

    所谓清谈,就是指不结合实际情况,就理论而理论,不讲实际,只谈玄理,天南海北,崇尚空谈。 清谈一说,根源于清谈之风。...

  • 无题

    清风淡酒对红颜,说古道今兴致欢。 钟响子时犹未尽,呼来店嫂再三坛。

  • 说古道今丨长生不老的乌托邦

    在现实生活中,人人表现出出乎寻常的求生欲望。为了能多活些时日,得了病立马就往医院跑;为了能长寿,人们闻鸡起舞、早起...

  • 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上一篇就说到我不上班了,直到今天我任然闲置,感觉自己要疯掉了,你们知道那种没有一个人陪你说古道今的感觉嘛,休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说古道今丨“约法三章”不长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vpag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