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7苏东坡的《赤壁赋》为什么动人?他把自己放置在一个孤舟中,月夜茫无边际,一条船上就这么几个人。在这个时候他想到了宇宙的无限和个人的渺小,他想到了过去和现在正如流水一样不断地变化,他也想要察辨自己在哪里,察辨自己能不能定住脚跟,能不能掌握自己。P114--许倬云《往里走、安顿自己》《第四章:你要安世界,就得先修己》
每个人的存在对于世界来说就是一粒微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并不存在。
有人对自己过往的调侃:“再见了,xx,我会想念你的”。而xx说:“你谁呀”?
太把自己当成个人物的话,这辈子就没法活了。
有一点要想透:你不可能让所有的人都满意,一切没那么好;也不可能所有的人都不满意你,所以也没那么糟。
你的心态决定了你的快乐程度。
也就是自由度。
看见花开,多数人会开心快乐,但有人就会想到花会败,这样的人我们称为“悲观主义者”。
有名的“悲观主义者”就是林黛玉。
林黛玉式的思维是一眼看到了尽头,所以只看到了花落,好处是不会大喜。
大喜过望的感觉就是爬到了顶峰,而“盛极必衰”的铁律又会让人感到失落。
这种“人间清醒”是不讨喜的。
很少有人会把这种思维方式的优点考虑到。
直接皆大欢喜、锣鼓喧天、洋洋得意不好吗?
可这种思维是冷静的,看到了无常,也就不会有波澜。
很多人不屑:没有波澜,还叫人生么?没有鲜衣怒马怎么能叫少年?没有意气风发怎么能够叫做得志?如果锦衣夜行,那有什么滋味。
所以,出名要趁早啊,晚了,都不香了。
这两种态度,不是黑白,也不是是非,只是选择,无谓对错。
只是一粒微尘能不能掌控自己而已。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