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产业地产
【产业地产】#104—地理大发现与第一次工业革命

【产业地产】#104—地理大发现与第一次工业革命

作者: 弘语微言 | 来源:发表于2018-07-01 18:00 被阅读6次

    本文讲述了地理大发现、圈地运动与工业革命的内容,共4800字,阅读时间15分钟。

    首先来看一张图,世界人口曲线图,人口增长也符合上一篇文章所提到的复利曲线,同时可以看出拐点发生在1500-1800之间,这期间人类跳出了人口增长的怪圈,原因再上文中已经提到,同时之所以能有美洲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也得益于此,那就是地理大发现。


    世界人口

    一、大航海与地理大发现

    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欧洲人开辟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绕道非洲南端到达印度的新航线以及第一次环球航行的成功,历史上习惯称为“地理大发现”。

    1、金银是个好东西

    15世纪末,由于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货币的需要量大大增加。货币不仅是商品交换的媒介,而且也是财富和权力的象征,好像谁有了它就有了一切,贵金属金银是理想的货币。中古的西欧,最初实行银本位制,15世纪以后,逐渐过渡到金本位制,金银铜是国防贸易的支付手段。于是,西欧的国王贵族和商人像发疯似地到处追求黄金和白银,形成一股贵金属热。
    哥伦布就说过:“黄金是一个奇妙的东西。谁有了它,谁就成为他想要的一切东西的主人。有了金,甚至可以使灵魂进入天堂。”
    然而,欧洲产金不多,银主要产于德国。从15世纪后半期起,德国年产银量不断增加,仍然不能满足需要。西欧商人在同东方贸易中运进价格昂贵的丝绸和香料,又使贵金属大量外流。1275年夏,威尼斯人马可·波罗(1254—1324年),随父亲、叔父来到中国,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盛宴欢迎。他在中国居住和为官17年,1295年回国后发表《马可·波罗行记》。书中描写北京的宫墙、房壁和天花板满涂金银,日本的金多无数用来盖房,而且声言绝对确实可信。这本书广泛流传,使西欧人垂涎三尺,决心远渡重洋、到富庶的东方去。事情坏就坏在有人说谎,所有人都信了。
    恩格斯说:“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2、不要中间商赚差价

    15世纪末以前,从西方通往东方的商路主要有三条。一条是陆路,即传统的“丝绸之路”,从君士坦丁堡登陆,经小亚细亚、黑海和里海南岸至中亚,再翻越帕米尔高原到中国。另两条是海路:一条从叙利亚和地中海东岸,经两河流域到波斯湾,另一条从埃及经红海至亚丁湾,再换船到印度和中国。这几条商路本来就经过意大利、阿拉伯、拜占庭和波斯等地的商人多次转手,才能将货物运抵西欧。15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兴起,先后占领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控制传统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使运抵西欧的货物不仅量少,而且比原价高8—10倍。有中间商赚差价的日子很难熬,而且这个中间商出去渠道统治地位。于是,西欧的商人、贵族,迫切希望另辟一条绕过地中海东岸直达中国和印度的新航路。15世纪时科学技术的提高和地理知识的进步,使远洋航行成为可能,为开辟新航路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欧洲人制造的多桅快速、载重数百吨甚至千吨适宜远航的大船,中国发明的指南针,阿拉伯人的航海技术,希腊的地理知识这一切都准备好了……

    在15世纪末,终于有人率先站了出来,伊比利亚半岛上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已经完成领土统一和实现中央集权。两国的专制君主以及贵族、商人,为掠夺黄金、白银,扩张势力,积极支持航海事业和开辟直通印度的新航路。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的统一又是在“收复失地”、即反对伊斯兰教徒的胜利斗争中实现的,于是15世纪末的伊比利亚半岛出现一股空前的宗教狂热,希望与信仰基督教的东方君主联合起来,共同夹击信仰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土耳其人。上述各种因素起作用的结果,终于使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探索新航路和进行殖民掠夺的总先锋。
    葡萄牙位于伊比利亚半岛的西南侧,大部国土濒临大西洋。从15世纪初起,其统治者积极参加对非洲的航海探险和殖民活动,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终于开通绕道非洲南端直达印度的新航路(参见恩里克王子和达伽马的探险历程)。葡萄牙人在非洲西海岸的航行和扩张,促使西班牙人积极寻找另一条通往东方的新航路。他们资助哥伦布一行从欧洲向西航行,结果到了美洲,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哥伦布的远航开辟了从西欧通向美洲的新航路,结束了美洲的与世隔绝状态,并为西班牙的海外掠夺和殖民统治奠定了基础。哥伦布虽然开辟通往美洲的新航路,却没有到达富庶的东方,也没有给西班牙立刻带来可观的财富。而达·伽马开辟开辟直通印度的新航路后,却给葡萄牙带来惊人的利润。西班牙当局对此忌羡不已,希望也能找到一条直通东方的新航路,继续支持远洋探险活动。最终由费尔南多·麦哲伦(约1480—1521年)完成了这项事业,并且船队于1522年9月6日完成人类史上第一次的环球航行。

    3、世界史上波澜壮阔的一页

    开辟新航路和随之而来的殖民掠夺,对世界各国的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亚洲、非洲和美洲许多国家,从此逐渐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成为西方殖民者掠夺的对象。葡萄牙和西班牙是殖民掠夺的总先锋,而后起的荷兰、英国和法国等,利用其强大的军事和经济力量挤掉西班牙和葡萄牙,继续在亚、非、美洲进行残酷的殖民掠夺,给这些地区的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连成一体,有利于经济和文化交流,促使一些地区如美洲在吸收外来文化基础上形成独具一格的文化圈,促进世界文明的汇合。特别是物种大交换——例如美洲的玉米番薯西红柿辣椒传遍世界各地、重要的工业原料橡胶的发现、秘鲁的鸟粪促成了化肥的发明、亚欧大陆的蚯蚓、马等生物进入美洲,也包括病毒在美洲大陆的肆虐等等。
    世界从此开始由亚洲、欧洲、美洲、非洲正常变成了地球村,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就此拉开帷幕。

    二、羊吃人运动和英国崛起

    1、羊吃人的圈地运动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商路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正处在大西洋航运的中心线上,对外贸易大大发展,羊毛出口和毛纺织业兴旺发达,羊毛价格不断上涨,养殖业成为获利丰厚的事业。于是在工商业发达的英国东南部农村地主首先开始圈占土地,最初贵族地主只圈占公有土地,后来又圈占小佃农的租地和公簿持有农的份地。此后一些贵族也加入圈地行列。许多小农的土地被圈占,农民不得不远走他乡到处流浪。16、17世纪,英国工场手工业得到发展,城市兴起,对农产品的需求大增,圈地运动进一步高涨,特别是1688年以后,英国政府制定大量的立法公开支持圈地,使圈地运动以合法的形式进行,规模更大,据不完全统计,通过这些圈地,英国有六百多万英亩土地被圈占。工业革命开始后,城市人口剧增,对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贵族地主为了生产更多的肉类和粮食供应城市,扩大投资,改善土地的生产能力,加速进行圈地,出现圈地建立大农场的热潮。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资本主义英国的统治阶级为加快圈地运动以获得巨额财产,但又不想付出代价,就通过《公有地围圈法》,这样,出现更大规模用暴力把农民共同使用的公有地。通过此种“私有化,大量农民的财产权──土地使用权被强行剥夺,农民同自己的生存资料分离,失去生存保障,被迫成为劳动力市场上的无产者,靠出卖自身劳动力才能生存,即只有“自由”地服从雇佣劳动制度和接受资产阶级剥削才能生存。圈地运动对农民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在圈地运动中,无数农民倾家荡产,流离失所。而政府又颁布血腥法令,不允许这些失去土地的人流浪。从这个角度说,圈地运动是一场明显的“羊吃人”的运动。

    2、英国崛起

    英国1588年与西班牙无敌舰队的海战中大获全胜,就此逐步登上世界舞台。从中世纪走向现代社会的过程中,强有力的君主制成为关键的一环。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对海洋探险和贸易的鼓励、开明的治国态度和处理社会矛盾的妥协手段,使这个地处边缘的岛国,迎来了早期的辉煌。但是,接下来的国王查理一世却因为坚信君权神授,违背了英国早在13世纪时由《大宪章》所确定的国王必须遵守法律的原则,和议会之间进行了一场为时四年的内战,战败后的查理一世被宣判死刑。最终,英国通过光荣革命,逐步建立起君主立宪制,完成了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其时,英国的人口不过600万,国土面积仅区区24万平方公里,就世界范围来说,不过是一个“蕞尔岛国”。可是仅仅过了一个多世纪,到1815年滑铁卢战役结束,英国彻底击败称霸欧洲的拿破仑法国,夺得世界大国“霸主”的宝座,并很快发展成为一个“日不落帝国”。到一战前夕,它竟然控制着世界上3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殖民地,直接掌握着地球上约1/4(4.3亿多)人口的命运。实现了伟大的崛起,其中的原因最重要的是科学技术与工业革命的力量。

    马克思认为,科学技术在社会革命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具有无可估量的作用和力量。在1856年《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中,他就提出“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纱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的论断;随后,又在1858年的《经济学手稿》中,明确提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明确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

    马克思也看出了近代知识经济兴起——工业革命的伟大意义。在《共产党宣言》中,他写道:“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资产阶级革命在具有代表性的英、美、法三国的完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于1688年,美国完成于1783年,法国基本上完成于1794年。因此,到1848年,取三国资产阶级统治确立的平均数为93年,故称之为“不到一百年”)

    第一次工业革命

    回顾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就经济形态来说,大致经历了原始经济、自然经济和知识经济三个发展阶段:
    原始经济从采集、狩猎开始,逐渐形成原始农业和原始手工业,经过了漫长的二、三百万年时间,才逐渐地向自然经济过渡。
    自然经济以农业种植为基本特点(游牧经济本质上也是自然经济),辅之以手工业的发展。如果以公元前31世纪古代埃及奴隶制王国建立起算,它的发展几乎囊括了整个人类五千年的文明史。
    知识经济以机器的问世为标志,它是一种以工业、科学技术知识为核心的经济,它的出现(以英国工业革命为起点)还只是两百多年的事。
    人类所以能够从古代文明迈入近代文明的门坎,本质上就是生产方式的变革;即从古代中世纪以农业、 手工业为特征的自然经济,质变为工业、科学的知识经济的飞跃。这是几千年才难得一回的机遇,这一变革的意义是如此巨大,以致人们很难简单地对它进行完整、全面的表述;但有一点却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它彻底地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面貌。现在,我们已经清楚,工业革命——知识经济的出现,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有一个稳定的、能保证知识经济成长环境的强有力的政权;
    有相当的资本积累;
    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源;
    拥有一个巨大需求的市场;
    教育事业与科学技术的发展。

    恰恰英国在此时天时地利人和占尽,第一次工业革命就顺理成章的在英国发生了。
    英国工人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如果说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为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而工业革命的标志是瓦特改良蒸汽机。由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随后工业革命传播到英格兰再到整个欧洲大陆,19世纪传播到北美地区。后来,工业革命传播到世界各国。

    工业革命的意义:
    1、实现了从传统农业社会转向现代工业社会的重要变革。
    2、它使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工厂代替了手工工场,极大的提升了劳动效率。
    3、带来了城市化和人口向城市的转移,工业化国家开始了城市化进程。
    4、出现了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与工业无产阶级。后来出现的波澜壮阔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正是工业革命的间接产物。
    5、产生也了新的社会问题。比如:资源紧张、贫富分化,城市人口膨胀,住房拥挤,环境污染等弊端。

    工业革命还有一个对本系列文章重要的意义,土地原始的功能只有居住、种植和养殖,从工业革命之后,才诞生出了重要的职能——产业,从#105开始,我们将视线回到土地上,产业留待#2XX系列文章进行详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产业地产】#104—地理大发现与第一次工业革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vthu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