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欺而卉

1、
儿子参加一个围棋比赛,三局淘汰赛。中途,他看见我站在外面,就立即扑到我怀里,带着哭腔委屈地说:“妈妈,我输两盘了,那两个小朋友太腻害了,我下不过他们”,然后又懊恼地重复几遍:他们真的太腻害了!可明明还一副不甘心输的样子。(争强好胜难道是人的本性?)
听完他的话,我的小宇宙开始沸腾了,心想:妈的,自己没本事还怪对手太强大,输了不想想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一堆理由闹哪样?为娘的恨不能抽他两嘴巴子,咆哮道:叫你平时不努力,强中自有强中手,知道不?叫你自以为是,觉得自己有多腻害,这会儿怂了吧,活该,自找的!
但最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知识女性,虽然在教孩子方面是新手上路,可怎么着浸淫过不少“怎样做一个好妈妈”、“务必低声对孩子说话”、“父母管教孩子禁忌”、“重视孩子自尊”……这样言之有理的忠言逆耳。于是,忍着愤怒,温柔地告诉孩子:没关系的,只要尽最大的努力就好,接下来的一盘好好发挥……(插播罗嗦一条:第一反应、第一印象等往往都是肤浅的,未经检验的,冲动的,要练习做为一个成熟的人,遇事不慌,沉着冷静,该说不该说的拎清轻重,哪怕对自己的孩子和身边最亲密的人。)
最后一盘,儿子赢了,欢天喜地。回去路上,他兴奋地说着他的“梦想”,围棋考到几段,以后要当什么什么家……哄的为娘的这个开心。同时也开始反思,作为家长,我们对孩子抱的期望是不是高于他的能力?我们为什么不能正确地接受孩子的平凡,非要过高地期待孩子的聪明?总是鼓励孩子去争第一,夸奖孩子是最棒的,却没告诉他——这个世界上即使再怎么努力也有比我们腻害的人。(不过,做到天下第一,“从来无敌最寂寞,几人败寇几人王”这样高处不胜寒的境界另当不论。)
我想,不告诉孩子真相,就像我们会说这个世界是美好的,有希望的,值得迷恋的,不会说这个社会的终极是残酷。否则按照孩子的思维,他也许会反问你:既然再怎么努力也不如人,那为什么还要努力?不告诉他们,就是鼓励他们去努力,去争取在自己的人生当中做的最好、走的最远、站的最高。
2、

同事的小孩F在这个城市中学里面的“五大名校”之首读初三,面临中考。同事说考不进年纪前N名,就没有上这所重点中的重点高中的机会,没有上这所重点中的重点高中,就上不了北大清华,上不了北大清华……这个句子从此可以一直延伸下去。说实话,上这个中学真的很难,全省几十万中学生的终极梦想恐怕就是考上这里吧,难度系数如同上北大附中、北师大附中这样的。可是,孩子的成绩够不到前N,而且不认怂,撂下狠话:非要考上本校高中,当然也要奔着北大清华+。同事说:孩子就是认不清自己的实力,空有抱负没有用啊。
年少时以为自己无所不能,考上北大清华不算什么,成为有钱人指日可待,开豪车住豪宅搂美女不在话下,长大后怎么也要变成像超人、蜘蛛侠这样的超级大英雄,拯救地球,维护世界和平……大人永远觉得少年爱做梦,那些梦飘渺不实际,少年觉得大人越活越胆小,没了梦想活成一具肉身。
所以大人们唱着:“没能穿上披风/化身超人英雄/没做一呼百诺/万人迷的总统……”而且“活得平凡辛苦/日子渺小重复/儿时作的梦褪色荒芜”,最后只能,“心无旁骛/陪你看日出/在暮色中漫步/有时晴朗/有时无常/一辈子的天空”。
3、

你问小朋友:“你的梦想是什么啊?”很多小朋友都会回答:当宇航员飞上太空,设计最厉害的变形金刚,成为各种科学家……他们不知道什么是拯救地球拯救全人类,但这些行业全是关乎着拯救地球和全人类的事。
初中时,我的梦想是当个仗剑走天涯的侠女,记得有一次我特傲娇地告诉小伙伴,我写“刃”字时,从不写那一点。小伙伴说:“你是看武侠剧里的吧,那集我也看了”,即使这样也不觉得无地自容。后来,开始迷恋三毛,就想再不济也得是个像三毛一样的流浪作家,震惊于三毛描述的撒哈拉世界,还立定决心就要去这样的地方,被三毛的爱情感动得稀里哗啦,总之,像中了毒一样迷恋浪迹天涯。
后来,小朋友长大了,发现考上西北政法、外院这样的大学都很不容易,更别说进世界500强穿西装当经理了,至于开豪车住豪宅搂美女快别提了,能把这个月的房贷顺顺利利地还上,有结余去撸个串喝个小酒已经很幸福了。最后,我也没能去浪迹天涯,成了每周都要带孩子上好几门兴趣课的焦虑父母。
慢慢地,我们都成了这样的普通路人甲乙,每天只考虑今天吃什么,明天穿什么,刷刷手机,看看朋友圈,再也不琢磨拯救地球的事了,拯救地球有超人呢!但我们终究是有过梦想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