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几个月,断断续续的利用零散的时间终于读完了关于知识管理的相关书籍,时间的跨度也很大。这也导致了有时候吸收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笔者一直相信在现今的这个时代个人的知识共享是利大于弊的,对于这段时间关于如何学习以及个人管理方面偶然也会有那么一两点的想法,能力与水平也非常的有限,连一点皮毛都算不上,分享一些完全是个人的看法,欢迎志同道合的朋友随时探讨交流。
个人管理的要素觉得仍然是非常的清晰,大致可以分为两部分,做什么以及怎么做,就是经常在网上或者日常生活被人提及的PKM(知识管理)以及GTD(时间管理)。说到这里就想讲一个,执行力,真的是非常非常的重要,无论是个人管理或者是组织上的管理。计划再详细,思维再缜密,没有执行力作为支持,那一切都是空谈,笔者在执行力能力方面的欠缺仍然是非常的大,有什么好的建议,还望不吝赐教。
知识来源于信息,信息来源于数据,数据来源于生活。很多时候我们说一个人很有能力,无非是他掌握了大量的信息,然后又将信息转化为了可以为己用的知识。关于知识的管理这块,大致的思路可以分为学习知识、保存知识、共享知识、使用知识以及创新知识五个方面来谈一谈,其中,很多人做的工作,可能保存知识的比重更大一些,我们总是看到什么感觉有意思的下意识的点击收藏,然后就搁置一旁,再也不去理会,更别提反复咀嚼。这样也就导致了现在出现的一些现象,在节奏越来越快的社会,我们处理信息的方式也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变化:我们习惯于阅读越来越短的信息,对信息长度的“忍耐力”越来越差;长篇大论的文章越来越被我们抛弃,传统媒体早已被“短平快”的网络媒体远远抛在了后面。
之前看过的一篇文章,在这里引用,“当我们使用计算机和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快速浏览网页时,大脑在不停地被训练着进行快速但浅薄的加工过程,这可能会极大地影响我们思维的深度、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和创造性。特别是过多接触互联网,可能会影响我们下一代形成健全,富有创造力的思维。”笔者不能否定短浅消息,诸如说说微博朋友圈带来的快捷与方便,因为这样的信息确实会有非常多的好处,我们接受的信息会很多,也有助于我们了解认知周边的世界与人。但是仍然想说的是,思维的深度所占的比重仍然不应该忽视,毕竟,摸脸摸几十次也不如一巴掌扇过去让人印象深刻,当然,这个例子举得很糙。
另外一点检讨一下自己,除了平时必要的工作与学习,私人生活由于个人性格,并不是特别喜欢圈子太大,当然也会有很多很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只是兴趣使然,对于各样的人,还是会有亲疏对待,这也就从侧面导致了有时候信息局限以及人脉关系断层,这一点对于学习,或者说做所谓正确的事情会有一定的影响。不过暂时这个问题凸显的不是很严重,也觉得没必要让所有人都满意,虽然认识到这个问题,但是可能近期不会把改变这点作为首要。至于知识管理的其他方面,各位如果有兴趣,可以在豆瓣或者其他的地方搜索下载云云,如果真心想找,方法总是会有的,笔者这里也会有相关的书籍,欢迎随时交流。
近期的计划,希望自己可以在考研之前把该考的证都给考了,然后继续健身,备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平时写写东西也算是一点心愿,不想做任何人的正面教材或者反面教材。优秀的好学生太多了,但是里面,一定没有我,我只是一个凭兴趣而活的半神经病,不想听任何人的命令,但是非常想听,任何人的建议。做或者不做,有我自己判断。
另,关于计划,笔者老习惯采用纸质笔记本的方式来进行,主要分为整体计划、分部项目以及每天日程安排,个人以后可能依然会采用这样的方式,不断更进完善,不是很喜欢用电子设备来进行规划,随身可以携带笔记本,对于即时灵感,也会有很多的好处,这个因人而异,暂且不谈。对于时间的管理,暂时还没有什么完整的思路构建,后面准备着手阅读关于时间管理方面的书籍,继续做读书笔记,如果有机会,仍然会及时更新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