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国境之南
日更Day7
1
近日,山西省某小学校长张鹏飞火了。
大课间,他一手拿着话筒,另一手配合着身体的节奏,嘴里不时发出铿锵有力的“嘿......嘿......嘿嘿嘿”的声音给学生鼓劲,评论区瞬间攻陷,称这才是真正关心学生的好老师。
仔细看他跳得不是最美,也不规范,但是在他的带领下,全校师生都愿意站得整整齐齐,用心去跳。
随后,他道出原因:现在手机普及,孩子们都沉溺其中,缺乏锻炼,全学校没有人会跳鬼步舞,于是就亲自去广场上学习,教给学生们。
不少人表示:相比那些靠卖萌、伤害自己博取观众眼球的人来说,这位校长的做法真的太赞,值得提倡。
一个真心付出的人,无论职位高低,身份贵贱,他都值得被尊重。
教育一直是大众所关心的事,但很不幸,我们口口声声提倡的幸福教育,真正落到实处的却少之又少,因为这其中,作为教育的监督者和执行者的老师和家长,一直是不够合格的。
想要做到真正的幸福教育,我们还有很远的路要走。而知道这三点,会让幸福教育事半功倍。
2
放弃无效陪伴,让你的关心落到实处
“我的妈妈是个多余的中年妇女”。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是在朋友圈。
孩子写下:我的妈妈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老师圈住四十多岁这几个字,然后在旁边批注:多余的。于是这句话就成了:我的妈妈是个多余的中年妇女。
初看觉得好笑,被这个学生的幽默逗乐。只是仔细想想,这并不是一个病句,而是孩子对自己妈妈的真实评价。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篇文章:我的妈妈是一个没用的人,她整天就会玩手机、逛街、打麻将,很少管我,总是骂我,她不给我做饭,也不陪我做作业,即便陪着我做作业,也是全靠吼,还总在旁边看电视,把声音开得很大,明明什么都没做,还在喊很累。
你看,连孩子都知道,你看似很忙,其实什么也没有做,但你就是不肯改变。而对于孩子来说,你的陪伴,看似存在,追根究底没有任何意义。
真正的陪伴是参与其中,更是精神上的共同成长。
这让我想起自己很佩服的一个学生家长,虽然每天上班很累,但他每天还是会抽出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陪着孩子学习、写作业,这时候的他不会将电子产品带到书房,只是拿一本书,安静地看;孩子遇到难题,他会帮助孩子一起解答;孩子做完作业,他会帮助孩子一起检查。这样的习惯养成以后,他惊讶地发现,孩子的拖延症、注意力不集中等毛病全部没有了,而他也看了许多本书,知识面也变得更宽。
真正的高效陪伴,就是放下手中的活,参与到孩子们的世界,你会发现这种参与不是你说他做、你看他做,而是两个人的共同成长。
3
让孩子把话说完
在成年人的交往中,我们都知道这个规则,让人把话说完,这是礼貌,更是尊重。但是在对孩子身上,这种情况却明显变得糟糕。
“他还是一个小孩子能懂什么?”“他能有什么想法?”“他是我的孩子,必须听我的。”相信很多人都是抱着这样的心态对待自己的孩子,殊不知,孩子也是需要话语权的。
姐姐在生完二胎以后明显觉得时间、精力都很欠缺,性情急躁。有一次,就因为没听完外甥说得话而闹出不愉快。
那天姐姐正给外甥洗澡,外甥问姐姐:妈妈,我和妹妹掉河里,你先救谁?
姐姐那天情绪不好,正在气头上,也总觉得外甥太过敏感,喜欢争抢宠爱,所以就没有回答。
但是外甥不依不饶,继续问。恼怒了的姐姐打断了他回复到:救你,救你好了吧,让妹妹被河水冲跑吧。
外甥还想再说什么,但是被姐姐呵斥得住了嘴。
晚上睡觉前,外甥抱着姐姐说:妈妈,我一直想说,你要先救妹妹,她太小,我舍不得她冲走。
听到这些话的时候,心里五味陈杂。
我们用了很长时间教会了孩子说话,却用半生的命令训斥他们闭嘴。
我们教会他们善良,自己却变得十分刻薄。
孩子的世界,透明、纯粹,没有那么复杂,没有一丝杂质。
而作为家长,我们要学会让孩子把话说完,这同样是最重要的一课。
4
对任何事都有敬畏之心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的这样一个视频,一名初中生在演讲的时候,提到自己的妈妈是一名外卖配送员,可是他却不觉得母亲的职业不够体面,因为就是父母的含辛茹苦将自己抚养成人。
台下的母亲,感动地热泪盈眶,却也欣慰。相比那些已经二十多岁的成年人还在啃老一族,这个少年,值得我们为他竖大拇指。
无数人为之感动,好的教育不是高分低能,而是身体力行,幸福的教育不是给足孩子荣华富贵,而是教会他怎样做人。
我们之所以感动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缺少了仪式感,缺少了对父母的感恩,对旁人的尊重,对生活的敬畏。
殊不知,这是立身之本,也是教育的最高级目标。
5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爱是教育的根基。热爱孩子是我们这一生之中最重要的事情,真诚地爱着孩子,必定会收获到加倍的温暖。
父母终其一生的努力,只为孩子过得幸福,然而教育是必然不可缺少的一项。
成绩是衡量知识的标准,但是幸福是教育的崇高理想。
我们的孩子,可能永远不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但如能成为一个幸福的人,那也将千金不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