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芳草集散文特辑传播正能量
包公故事:清代繁荣期(二)

包公故事:清代繁荣期(二)

作者: 一帆风正 | 来源:发表于2024-02-02 09:05 被阅读0次

清代涉及包公故事情节的小说很多。《清风闸》将三现身故事刻画得淋漓尽致,冤屈得伸的百姓为答谢包公,建造包公祠堂,早晚焚香供奉。在一些家将小说里,包公不仅是刚毅正直的清官,也是知人善任的忠臣。《说呼全传》有包文正硬退庞奸、包文正法场放绑等情节,叙述包公极力维护保全呼延一门忠良。《万花楼演义》将历史演义与公案小说合为一体,叙述狄青、包公和杨宗保三人的故事,而以狄青为主。《狄青前传》有狄青助包公铲除奸相庞洪的故事,《狄青后传》有包公举荐狄青等情节,《杨文广平南全传》有包公搭救杨文广族侄杨建忠等情节。

长篇白话小说《龙图耳录》是近现代包公故事的渊薮。《三侠五义》承袭《龙图耳录》,文字略有不同,是侠义公案小说的经典之作。全书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述侠客协助包拯与奸臣庞吉父子进行斗争;第二部分主要述侠客协助颜查散翦除襄阳王羽翼。近代著名朴学家俞樾将《三侠五义》改编为《七侠五义》,流传广泛,其后续书不断。《续小五义》《小五义》《续七侠五义》《五续七侠五义》,这些侠义小说继续刻画包公的清官和忠臣形象。清代还有部分小说在描写天宫地府时会涉及到包公,包公成为一个具有独特象征意味的文化符号。丁耀亢《续金瓶梅》、郭则沄《红楼真梦》、陈少海《红楼复梦》等都提及包公任职阎罗王事。

以《三侠五义》为新起点,包公故事在京剧及各地方戏里全面开花,走向戏剧舞台的包公形象大放异彩。《京剧剧目初探》收录包公京剧有《京遇缘》《打棍出箱》《铡美案》《双包案》《五花洞》《双钉记》《铡凌芬》《探阴山》《铡判官》《龙凤锁》《路遥知马力》《铁莲花》《打銮驾》《铡包勉》《九头案》《赵琼瑶》《断后》《打龙袍》《碧尘珠》《神虎报》《碧油潭》《狸猫换太子》《铡赵王》《五鼠闹东京》《花蝴蝶》《北侠传》[11]等。这些京剧全面辐射,深刻影响了地方各个剧种,最终长成一株枝繁叶茂、争芳斗艳的包公戏大树。

湖湘地区拥有19个地方剧种,大部分剧种都留存了一定数量的包公经典剧目。湘剧、祁剧、辰河戏、常德汉剧、荆河戏有《德山拿虎》;长沙、常德、零陵花鼓戏、阳戏有《黄金塔》;邵阳花鼓戏、衡州花鼓戏《阴阳扇》;巴陵戏《包公训民》等。

尚未引起足够关注的清宫大戏也收录了一些包公剧目。改编自《平妖传》的清宫大戏《如意宝册》借包公之言表达吏治思想:“志在消弊除奸,下清疑案,使犴狴而没冤苦犯;上答圣恩,保合郡之百姓安宁”,“调鼎志在扶助邦家,寸心保安黎庶”。刻画了包公忠君护国为民的形象。

此外,还有弹词、鼓词、子弟书、宝卷、傩戏、皮影戏、碑刻、民间传说等都收录着数量不少的包公故事。河西宝卷里《鹦哥宝卷》和《包公断彦查散》等描绘了包公市侩、受蒙蔽断错案的另类形象。[13]可以视作对传统包公性格缺点的扩大化。

清代题咏包公的诗文极多,作家队伍庞大。纪晓岚、袁枚、赵翼、蒋士铨、翁方纲、钱大昕、陶澍、李鸿章、张树声等都参与创作了吟诵包公的诗文。纪念包公的祠堂庙宇遍布海内外,颂扬包公的楹联数量也很可观。包公信仰融入当地的日常生活,刻上鲜明的地域烙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包公故事:清代繁荣期(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wbbn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