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简书日更120多天了,无论是心情随笔、微小说、还是时事评论,或者杂谈,看似写得无拘无束,漫无边界,也可以说无知者无畏,实际构思结构、情节和细节描写时费尽心思、抓耳挠腮。说收获也有一些,有那么几篇文章被推送,满足了小小的虚荣心,有点成就感,但总觉得什么地方不对劲,老是不顺,跟走路深一脚浅一脚一般,很不稳当。有时更是想到哪写到哪,发现收不回来时就觉得需要改变情节方向,临了再去前边埋上一些伏笔,后边开始转折,表面上看着好像是那么回事,逻辑上觉得能自圆其说,但自己心知肚明这是硬伤,但没别的办法了,就生硬地收尾结束。
这几年也买了一些短篇小说文集,仔细研读了一些,发现经典作品行文是那么流畅,情节进展是那么自然,就像身边正在发生的事情,而作者只是一台摄像机,把它原原本本记录下来而已。也看过一些作家访谈,他们都表示文章是修改出来的,有些修改七八遍,甚至也有推倒重来的。但我们读者根本了解不到他改了哪里,为什么改,原来是怎么想的写的,后来又是怎么想的改的。只觉得人家写是一回事,自己写是另一回事,中间真有着一道巨大鸿沟,存在天壤之别。
周六中午在群里得知魏治祥老师当晚点评简书会员的某篇文章,我先看了这篇不错的推文,然后及时围观,认真看完了点评意见。魏老师特别认真,用词很委婉,却一针见血,指出了简书平台友友之间只点赞喝彩,不相互挑毛病提修改建议的实情,其实这样不利于快速提高水平。他针对这篇文章,指出情节发展生硬的问题,主人公性格特点与行为做事上的矛盾、人物之间的关系与人物互动上的不一致等等,既逐一举例,又提出自己修改建议。他就拿文章中产生误会的情节,以人物关系和性格特点进行分析,认为主人公对某一场景应该怎么反应和表达,是含蓄还是否认,是平静还是爆发,哪一个更合理更接近现实情况等等。他重点指出,写文章就是写人性,而人性千百年来没有太大变化,只是生活方式和场景道具变了;好文章的主题选择其实明摆着的,不需要选,我们写作的主要任务就是用现在的场景道具和思想行为,来时代化差异化阐释表达爱情、亲情、友情等亘古不变的主题。
点评从周六晚上七点半开始,十点才结束。魏老师讲得细致耐心,既交流写作核心是人物个性设置和情节构思安排,又对细节描写的动作、对话等具体用词提出自己的保留意见。作者和围观友友随着点评进展,不时提出自己想法和疑问,包括对点评文章情节发表自己的看法,互动积极友好。这的确是一次用料十足、大家满载而归的在线活动。对我而言,更是醍醐灌顶,很多原来似懂非懂的疑问终于有了明确清晰的答案。
我最大的收获是,以后要改变自己文章构思顺序,重点做好文章关键人物的个性设定和基本冲突起点,然后合理铺开发展。不要在主题上花费时间精力,因为它表达的核心内涵是不变的。我原来老是在主题上琢磨,究竟是表达主人公的世界观、价值观有多高尚,还是有多卑微阴暗,是反复无常无主见,还是坚韧刚强有定力,有些跟人物设定都搞混淆了。而人物设定又没有考虑周全,没想好他关键时刻该怎么反应决策或思考,所以写得长了,人物前后甚至是自相矛盾的。有时根据自我想法,强扭硬拽地改变了情节发展方向,结果显得特别怪异和荒诞。
要合理发展情节。情节设计是文章出彩的关键,毕竟这些永恒主题被古人、近代人、现代名家都写无数遍了,我们之所以还认为可写,是因为有我们时代的场景冲突和演绎发展,是古代没有的,最近才出现的新鲜事物,比如网暴、996、路怒症等。我们之所以还要写,是我们可创造一个新世界,它的初始设定都听我们的,是独一无二的,我们让主人公在里面悲欢离合,来表达我们对当今世界的个性化理解诠释。我们有自己的话想说,想分享给其他人。
要加强细节观察和写作练习。细节描写是文章最见功力的眉眼。我喜欢泛泛而论,大而化之,而真正好作品却是细腻的,眉飞色舞的,惟妙惟肖的。这太难了,也是没法取巧的。这只能靠积累,靠大量阅读写作的练习吧。
最重要的是,保持兴趣,坚持练手,每天进步一点点,每篇巩固一小步。写个八年十年,应该就能幡然一新,脱胎换骨。简书正在进行十周年纪念,让我们共同努力,相约下一个十年吧。
————————————————————————
@斜风细雨吹,不惑之工科男,一向胡思乱想求真,文字是不羁梦想,愿共享格子世界的万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