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时会遇到过下面的情形:
终于鼓起勇气打开那本难啃的“大部头”,读了半天却还是搞不懂作者究竟想要说什么;
刚读了一点点后面的内容,前面的内容就已经忘到了九霄云外;
作为一个自诩的“书虫”,书明明也读了不少,却并没有感觉到自己“有长进”。
不如试试以下方法:
第一张便笺:猜
当你拿到一本新的书,先不要着急翻开第一页,先拿出一张便笺。
第一步,看书名。
从书名中,你能获得那些信息?把它们写在你的便笺上,至少写3条。
第二步,如果书有腰封,看书的腰封。
像第一步一样做出猜测。
同样写3条在你的便笺上。
第三步,看作者简介。
通过阅读作者简介,进行“猜想”,可以写3条在你的便笺上。
第四步,基于上述猜想,写出你的阅读目标。
第五步,把你的便笺贴在书的前言处。
接下来,你就可以正式开始阅读了。
阅读过程中,你可以时常回头看看这张便笺,问问自己:
我的猜想里有哪些内容得到了验证?
有那些内容还没有找到答案?
有哪些地方和我的猜想不一样?
我的阅读目标达到了没有?
如果找到了答案,就在对应的条目后面画勾或是写下简单的总结。
如果没有得到验证或是没有找到答案,就继续在阅读中寻找。
第二张便笺:问
很多人在阅读的时候,都会边读感叹“作者说得真对啊”“我怎么就没想到呢”“原来是这样呀”,却很少有人会对作者的观点提出质疑。
其实可以把自己当作记者,把书的作者当作采访对象。边阅读边对作者的观点提出疑问。
第一步,阅读的时候,一定要抱着“真的是这样吗?为什么要这样”的疑问云去读。
当你找到了某一个疑问,就在这一页贴上一张便笺,简要地记录下疑问。
第二步,继续阅读。
如果找到了前面问题的答案,就在那一页贴上相同颜色的便笺。
如果又发现新的疑问,再贴上另一个颜色的便笺。
第三步,回顾。
读完全书后,把你的疑问和答案对应起来重新阅读一遍,如果觉得疑问被打消,就把便笺拿下来,如果没有找到答案,就再到书中寻找。
如果依旧存疑,就尝试通过其他途径来找到答案,如百度、读相关书籍等。
这种阅读方法,不仅能够加深我们对书籍的理解和记忆力,还能够锻炼我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第三张便笺,总结、概括、应用。
我们在读书的时候都容易产生一个“错觉”:
一篇文章的字数越多,我们的收获感就越强。
但事实上,我们真正掌握的,可能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如果不能用一句话概括自己读了什么,那就等于没读懂。
读完一篇长文章或者一本书以后,只有你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的内容,才是你真正掌握了、并且能为你所用的内容。
第一步,拿出你的便笺,每读完一节、一章,都用一句话概括出你读到的内容,和你觉得可以为你所用的内容,并写在便笺上。
第二步,基于上面每个章节的概括,总结出整本书的主要内容,字数控制在140字以内。
这140字的精华就是这本书中可以为你所用的内容了。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按照你的总结去实践啦。
试试吧,通过这个阅读方法,也许你就会变成学霸了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