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新华书店给大儿子领资料,选书。我把书单照片发给他,让他选一本,然后我给买回家。大儿子很快回复选了《青塔木》。
于是,我找到了《青塔木》这本书,看到书的后面封面写着:一本治愈心灵的少儿成长小说,一个关于理解和误解、隔阂和沟通的故事。
心里被触动了一下,孩子没看过这本书的介绍,仅仅是看了书单便很快指定了它。而看书的介绍,也觉得很切合实际生活,或许这正是孩子内心的诉求和渴望。
虽然最近孩子们不在身边,但是在心里时刻会想到他们。我相信,爱和信念是可以穿越空间互相影响的。空间的间隔并不影响爱的交流。
我感悟到,如果没有放在心里,即使在身边,也是会感受到似乎离得很远的距离。而孩子们是来陪伴自己一起修行的,自己是源头,所以不管在什么时候,先从自己这个源头来修,不论他们离得多远,都一样会受到影响。
这是这次分开的感触之一。
这也让我想到了刘丰老师说的提升意识自由度。从一个局限的格局里慢慢拓宽开来。
真正意识到,并不是一个人在身边才会有影响,空间的隔离可能会起到一部分的作用,但是无形的东西可以穿越时空,甚至是生死。与我们相关联的,影响无时不在。
之前看到徐文兵老师某个厚朴公众号上的一个文章里,说的是一位年过中旬的大妈,年轻做儿媳妇的时候,受到婆婆很大的影响,直到婆婆去世十多年了,还能感受到,被束缚在固有的模式里。
人走茶会凉,但是牵绊可能不会凉。在生死面前也是如此,所以随着成长,慢慢有点理解了为什么孔老夫子会说:“事死者,如事生。” 这也是一种敬畏和对生命格局的提升。
下午刷到了央视主持人撒贝宁的视频,觉得他是一个有着有趣灵魂的人,于是看了很多关于他的主持视频。他可以很无厘头地凡尔赛式搞笑,又可以一本正经地发挥满腹才华,他是央视里的一股清流。
后来看了他参与录制的《典籍里的中国》,让无数观众流下了眼泪。尽显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每个模式里,切换地如此自然,自由,丰盛,难怪观众们这么喜欢他。
有一种突破自己局限性的方式,是看到世界上很多人不同的活法,每个人都可以活出万里挑一的有趣又精彩的样子。
![](https://img.haomeiwen.com/i19823915/564ec038870e021d.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