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榜热榜出现之前,用户在首页的关注点大多数是,系统推送自己关注的话题和kol的信息流,而沉浸在这样的一个信息流中的问题是,无法准确快速地了解到更加具有实时性的内容,用户可能要做更多操作才能看到类似“今天马斯克发射火箭”这类对用户有价值的内容信息,热榜通过对内容热度值两个维度(热度和增速)的量化,准确地将社区内讨论得最热门而最大众化的内容精准地向大众进行推送,消解个体用户自己给自己构建的信息壁垒,另一个层面考虑,大概每两三天内容信息就全部更迭一次的热榜同样做到了培养用户阅读习惯,根据我的观察和经历,打开知乎后刷热榜是一个操作频率很高的行为模式,而在热榜中进行话题的运营就拥有了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和悄无声息的用户体验,类似微博的“热搜“,为商业场景的搭建留下了空间。总而言之,热榜做到了将新鲜,有价值的信息效率更高地对用户进行分发,培养了用户习惯,留下运营空间和商业场景。想法想法这个功能对调配知乎调性和对信息量级的弥补十分重要,它弥补了在”回答“中场景不匹配的书写欲望,即”想法”对大V来说,满足了自己书写日常生活吐槽小感受等等更加轻量级的内容,维护了社区回答中长答案认真写字的调性,将部分的吐槽生活小感受的内容迁移进了“想法”中,同时增加了大V对社区的认同感,在一个产品中留下的小心思小感受越多,越难离开。另一方面对粉丝,即想法的阅读者来说,满足了观察大V生活的欲望,人格立体化,更加亲近,粉丝们了解到了大V除了在回答中那样一本正经严肃认真逻辑缜密的状态之外的,还有着一个很生活化日常化的普通人的形象状态,这个点对于粉丝是一个爽点。和热榜类似,想法同样成功地培养起了刷知乎的一个行为习惯,用户在打开想法时总会得到一个确定性的满足,即看到了自己感兴趣的V们发布了新动态,这件事对粉丝养成操作习惯进行了激励,在用户打开知乎时,看到想法显示有更新是一个爽点,点进去之后看到想法中更新出的内容又是一个爽点,这两个爽点前者让用户养成了打开知乎的欲望,后者让用户养成了打开想法的欲望。想法同样承担着与热榜相同的一个属性,即让用户打开自己的视野,看到更多的优质内容和优质用户,给予用户更多的信息体验让用户去挑选符合自己口味的,达成一条新的关系链,以强化用户对知乎的粘性。知乎做live,知识市场为何不那么成功?不同于得到喜马拉雅等平台,知乎本身带有的强社区属性在做知识付费这件事上面有利有弊,利当然是先天地聚集了一批知识付费的潜在用户群体,整个社区内容调性和知识付费有较直接的关联,这使得在live在最初起步时的流量运营搞得风生水起,弊是什么,弊恰恰是利的负面作用,即知乎是一个强社区属性的地方,并且观点在经过讨论后总会相对接近真实,即大批用户会在社区交流回答中意识到大家好像参与live等产品后,没有什么卵用,而这种讨论在社区中发酵后,live被吐槽得程度不足以支撑live宣传信息中那些高大上的语句对用户的吸引力后,整体的口碑和参与欲望就会极度下降,在前期经历对live的热情与好奇,中期经历各种被包装后收割智商税的失望体验之后,live的参与形态正在偏向更加的实用化,即对具体实在问题的专业性回答,如买房出国等live得到了一定的口碑认可。知乎live这一产品形态在出厂时可能就注定了现在尴尬的现状,由于知识付费市场本身的不成熟,知识产品形态的简单粗糙,而自己作为社区的讨论发酵使得口碑急转直下,这几点原因导致了现在不尴不尬的现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