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章集021乐在今朝
心理学笔记 | 社会心理学之归因偏差

心理学笔记 | 社会心理学之归因偏差

作者: _禾苗_ | 来源:发表于2024-05-08 16:49 被阅读0次

    本文是根据课件自整理的考研应用心理学知识框架梳理,用于考前整合复习,有同行的小伙伴可以一起学习呀~

    归因偏差

    1、基本归因错误

    人们经常把他人的行为归因于人格或态度等内在特质上,而忽视他们所处情境的重要性,被称为基本归因错误。

    原因:

    (1) 人们总有一种对自己活动结果负责的信念,所以更多地从内因去评价结果,而忽略外因对行为的影响。

    (2) 因为情境中的行动者比其他因素突出,所以人们把原因归于行动者,而忽略情境背景。

    2、自利偏差

    (自我服务偏差、自我防御偏差)涉及到成败

    自利偏差是一种动机性的偏差,它是指人们倾向于把自己的成就归因于内部因素,而把自己的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

    * 虚假普遍性 和 虚假独特性

    原因:

    (1) 自尊:是人的自我概念中与情绪有关的内容,它指一个人如何肯定与赞扬自己,是自我评价的重要维度。也是对自己整体的满意程度,是人格成熟的重要标志。

    (2) 印象管理理论:人们总是试图创造一个特殊的、良好的印象,以使他人对自己有个良好的评价。把这一概念用到自利偏差中去,当别人问原因时,人们会尽量让对方相信,成功完全是由于自己本身,而失败则不能怪自己,如此才能使对方给自己较高的评价。

    (3) 注意:自己在活动中的作用和贡献更容易被自己注意到。

    (4) 回忆:回忆自己的作用和贡献比回忆别人的要容易。

    (5) 接受信息的差异可能导致我们认为自己的作用大。

    (6) 某些动力因素的存在促进了自利偏差。

    影响:

    (1) 积极:成功时,增强自身的荣誉感价值感及自信,激励自己继续前进;失败时,维护自己的尊严与利益。

    (2) 消极:成功时,夸大自己的价值,忽视别人的贡献与成就失败,影响人际关系;失败时,怨天尤人,归因于外在因素,首先怪罪与他人,不利问题解决,人际关系矛盾化。

    3、行动者-观察者效应

    基本归因错误有时表现为行动者-观察者效应。

    行动者对自己的行为倾向容易作外在归因,而观察者对他人行为倾向容易作内在归因。

    原因:

    (1) 二者着眼点不同,观察者把注意力放在行动者身上,而行动者则可能更注意外在因素对于自己行为造成的影响。

    (2) 二者可用的信息不同,观察者通常很少掌握行动者历史方面的信息,只注意他此时此地的行为表现,而行动者对自己的过去行为非常了解,不仅仅是看当时的情况。

    4、忽视一致性信息

    人们往往只注意行动者本人的种种表现,却不太注意行动者周围的其他人如何行动。

    原因:

    (1) 人们习惯于注重具体的、生动的、独一无二的事情,往往忽略抽象、空洞和统计类型的信息。

    (2) 人们科能觉得直接信息比非直接信息更可靠,而一致性信息涉及行动者周围的其他人,这方面材料相对分散,无法靠观察者自己一一获取。

    (3) 行动者周围的其他人与行动者本人相比较具有不突出的位置,往往只构成观察的背景,而被忽视。

    5、自我贬损

    为了解释自己的失败,行为者通过用各种消极的方法来逃避个人的责任。

    自我贬损可以使失败者不必面对自己缺乏某种优良特质的难题,这也是自我服务偏差的一种。

    6、习得性无助

    在不断受到挫折后,感到自己对于一切都无能为力,丧失信心,陷入一种无助的心理状态。

    这种心理是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自身不可改变的因素,从而放弃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破罐子破摔。


    本文完

    下回 —— 社会心理学之社会态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理学笔记 | 社会心理学之归因偏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wwcfjtx.html